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如何制止孩子的“熊”行为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7-18

  如何制止孩子的“熊”行为

   导读:过年了,放假了,熊孩子又将出没了,不少网友也直指“熊孩子只是现象,熊家长才是本质。家长首先言传身教,并及时制止孩子的第一次犯“熊”,就不会延伸出熊孩子的各种破坏性行为。

  “熊孩子”吸烟后昏迷只因爷爷戏称烟比糖甜

  5岁小孙孙独自在家,爷爷返回时发现屋内冒浓烟,孙子躺在沙发上不省人事,所幸抢救及时未酿成大祸。这件事19日下午发生在黔江区城东街道谭家湾。经查,火灾缘起竟是爷爷随口说的一句谎言。

  一家人焦急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孙子终于醒了。“爷爷骗人!爷爷你整我!”孙子哭着告诉妈妈,爷爷说烟的味道比糖还好吃,“可我差点被呛死了。”

  小孙孙承认,爷爷出门后他就把烟杆土烟拿起来,跑到厨房燃气灶上点火,然后就躺沙发上,学着爷爷吞云吐雾。哪想土烟并不好吃,只吸了几口就呛得他受不了,赶紧将烟杆甩在沙发上。

  刘朝学回忆,事发当天上午他在阳台上抽土烟,孙子跑来问烟的味道好不好。当时他跟孙子说:“对于我来说,烟的味道比巧克力味道还好,比糖还甜。”孙子一听就嚷着要抽,结果凶了一顿没给他。

  之后,小孙孙就一直嚷着要尝烟的味道,不久就偷偷将烟杆拿到卧室里,很快被爷爷发现收缴了。不久爷爷外出买菜,他就开始了偷烟行动,结果差点酿成大祸。

  “熊孩子”涂鸦,全家韩国游泡汤

  “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小朋友们,多么欢喜,画个图画比一比……”温州瓯海王女士的5岁儿子用小小蜡笔,在妈妈的护照上画起了图画,不仅把妈妈护照上的姓名、出生年月等统统涂改了,还把护照内页撕掉了一张。

  王女士直到这两天才发现了儿子的杰作,想去瓯海公安局出入境窗口重新换本新证,却被告知光报损就需要15天的时间。

  因此,这个春节,王女士准备带全家人去韩国旅游的计划泡汤了。

  网友们给了王女士的儿子一个评价:这孩子真会替父母省钱……

  如何制止孩子的“熊”行为

  熊孩子好动,破坏力强,他们无厘头的要求往往弄得父母不耐烦乃至抓狂。专家指出,小孩会根据父母的反应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如果这个时期家长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不加分析地让步、哄劝,一味满足儿童的欲求,父母的这种“无原则顺从”的态度行为终究就会“宠”出一个熊孩子出来。

  1. 及早进行纠正“过分”行为

  孩子1-2岁的时候,实际上他还不懂得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但是他能够从父母的语言表情中知道自己哪些做法是可以被接受的,因此,家长就要对孩子行为要有明确的态度,让他逐渐对客观事物有个判断标准。 当孩子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就应当立刻制止,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2. 在阻止孩子破坏行为的同时满足其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很强,看到什么东西都想自己去摸一摸,撕书、扔东西、碰这碰那,这些表面上看起来都像是孩子的破坏行为,实际上是孩子的好奇心在驱使,是儿童的探索行为,家长在阻止他破坏的同时,可以将其注意力转移到满足其探索心上。

  3. 奖惩分明,绝不含糊

  负强化包括惩罚不良不行等。比如当孩子能够主动将玩具分给小朋友一起玩,可以微笑着表扬他,让他知道学会分享是一件能令爸爸妈妈喜欢的行为,是可以得到赞扬的,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有些家长喜欢用物质奖励的方法,但要注意物质奖励不要过多、过大,否则很快就会失效。

  4. 贵重、危险物品家长要收放好

  要妥善保管好家里的贵重、危险品,不要放在孩子的视线范围内,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有限,并伴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不要“引诱”孩子去犯错误。收纳好这些物品是家长的责任,不要等孩子犯了错再去说孩子的不是。

  么么说说:教育懂规矩、讲礼仪其实说到底是让孩子具备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而要让孩子具备这些能力,最好的引导方法还是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关心、照顾、陪伴。学龄前的孩子,最怕失去父母的关心和关注,家长以此为杠杆培养孩子自控力,比如孩子去别人家有乱翻抽屉之类不好的行为,家长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很不高兴,父母的爱暂时从他/她身上离开,让孩子产生内疚感,从而实现自我约束和控制。

  身教比言传更有用,模仿是孩子的重要学习方式,家长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自己也别做。因此,在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之前,家长先要反省自身的言行。很多时候,孩子不讲规矩是源于家长的“懒惰”,没有耐心教导孩子讲道理,孩子喜欢重复,需要多次提醒才能步入规范。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