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15-10-26
当年的男孩子现在30多岁了,大学毕业,经济独立,也早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但他一直不肯结婚。
他不结婚,也不回家。他知道他的父母非常孤寂。但目前他只想这样过,不结婚,不回家。他说,这一切都源于那扔在地上的五毛钱。
这两个故事,我看不出这个两个家庭的经济的真实状态,但是我能感受到的只是一种“贫困”。这种贫困不是说家庭的经济,而是一种精神上所表现的贫困。当孩子合理请求一些金钱要求的时候,父母上述的反应,就好像在说,我没有一点钱,你怎么还找我要钱。
可是对于小男孩来说伸出手,向妈妈要一点零花钱,是因为这个青春期的男孩子知礼体面有教养,他知道朋友来访应热情相待。在他伸手那一刻,在他心中母亲的形象还是完整的,是他可以伸手的人。母亲掏出五毛钱扔给他,呵斥他“拿去”,至此一个男孩的尊严已经体无完肤。而最最屈辱的是他不能拒绝,他需要这五毛钱,两个不明就里的女同学还在外屋等着他,期待一场愉快的同游。当他弯腰捡起这张纸币,他一定听到了尊严碎裂一地的声音。他的内心也就此四分五裂了。
五毛钱就这样严重影响了他成年之后的生活道路。从伸手要零花钱,到弯腰捡起那五毛钱,客观时间只有几分钟;在他的心理时间上,漫长如整个人生。儿子心中翻腾的一切,那位母亲从头到尾全然不知。
实际上,掌握金钱也是父母的一种权力,上面两个故事中的母亲都用金钱带来的权力狠狠地羞辱了自己的孩子。中国许多父母都有控制病,金钱上的控制尤甚。当他们感觉自身说一不二的权威受到挑战时,便把金钱作为武器,劈向自己的孩子。
在很多不知道如何流传开来的观点,说孩子要穷养,特别是要穷养男孩子,但是你知道特意的穷养孩子,他们会丢失了多少东西,你知道吗?
一些富人家长为了杜绝孩子养成大脚大手的坏习惯,于是就在孩子面前“藏富”“哭穷”,这种做法需要适度,适度的“藏富”“哭穷”可以变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如果过度了,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压力,造成金钱方面的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