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15-10-26
如今,许多父母已意识到孩子早期语言训练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育儿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误区。一起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1.认为宝宝太小听不懂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刚出生的婴儿,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
2.用“奶话”(儿语)和宝宝说话“奶话”
(儿语)指刚出生8—9个月的婴儿,随着成人的语音刺激“咿咿呀呀”学话。父母看到孩子想要说话的急切样子,便教起了如“汪汪(狗)”、“咕咚咕咚(喝水)”之类的奶话。这种教授方法虽然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特点,有助于孩子形象思维的开发,但是却容易忽略孩子抽象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3.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以后,而他还不会从口中说出,如果说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他的要求就已经达到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4.不让老人说家乡方言
有些父母上班忙就把宝宝交给奶奶爷爷看护,但又担心老人说的是家乡方言,会影响宝宝以后的语言发展,所以就一再叮嘱:不让老人和宝宝说话。有的家长认为和宝宝说话他也听不懂,所以不用说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