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该用冷漠和忽视来培养孩子所谓的坚强,宝宝啦网小编为您解答。
周末拥挤的人行道上,前面有一家人,父母带着孩子,走走停停,穿插躲避着人群,忽然一不小心,大概3岁左右的小男孩跌了一跤,孩子觉得膝盖痛,“哇”地大哭了起来,引得路人纷纷侧目。爸爸一把拉他起来,左看右看,也不见受伤,觉得他是撒娇了,周围人的目光让父母觉得非常难堪。妈妈急忙说:“没事,没事,你看你也没伤着,哭什么呢?叔叔阿姨看着笑话呢,要像个男子汉,不哭,这样才是勇敢的孩子。”孩子眨巴着眼睛,本来就是好痛,为什么不能哭?“哇哇……”哭得更大声。爸爸不耐烦了:“快走,快走,这小子就是在耍赖呢。什么事都没有,哭什么,就想让人抱着吧。”妈妈也生气了:“别哭了,再哭不带你去麦当劳了。”一想到麦当劳,孩子也就止住了声,嘟着嘴跟着爸妈走。
我们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经常出现?孩子跌倒大哭时,换作你又会怎么办?
爸爸妈妈真的了解孩子的心情吗?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行为对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家长眼中,孩子摔倒了不哭才符合他们心目中儿子的形象——一个小男子汉。父母用他们自己的认知替代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最终会放弃对自我的认知来迎合父母的评价!
合理情绪理论的创建者埃利斯认为,孩子是有自我意识的,跌倒感到疼,于是就哭了,是因为他对疼痛有知觉,并且他的情感是忧伤的。但如果孩子总遭遇到父母对这种自我体验的否定,他就会慢慢变得无法体验自我、认识自我了。
在埃利斯看来,如果我们“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就会相信他们评价的真实性。用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只能使其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