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五明中的育儿智慧,宝宝啦网小编为您解答。
佛经里面有很多智慧,涉及教育和学习方面,佛教有“菩萨五明”之说,即一个人若想修成菩萨,就需要修学“五明”——在五个大的方向上进行学习。这“五明”分别是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我觉得,这“五明”不但对“菩萨”适用,家长教子亦可借鉴。不信,且听我分别说之。“声明”主要是指有关语言方面的学问,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佛教中要求僧人拥有这种能力,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佛法)。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重要。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一个拥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人,往往也是一个头脑清晰、思维缜密、情感细腻的人。在现代社会,家长培养孩子的“声明”,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孩子会说话,还应包括让孩子学点外语,这样有利于他日后的“国际化交流”。此外,我觉得中国孩子还应学好文言文。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都是用文言文写的,如果文言文不过关,那就无法直接与古代先贤对话。我从儿子四岁时就教他背诵《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等,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他学会文言文,以掌握进入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经过三四年的学习,我觉得效果不错,儿子现在背下了四五万字的经典著作,也有了不错的文言文语感。现在给他一段简单的文言文,他自己就能大致看懂。再坚持学下去,我觉得他驾驭语言的能力应该不会太差。“工巧明”的内容涵盖极广,凡是古代工匠的职业技能几乎都在工巧明的范畴之内。要一个人学会这么多的技能显然是不可能的,可选择一两门学一学还是可以的。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也主张小孩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一门手艺。为什么学手艺这么重要?其一,手艺能提高一个人的谋生本领;其二,手艺有助于让孩子变得心灵手巧;其三,手艺兼顾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对人的潜能的全面开发非常有利。当下的学校教育偏重于让学生动脑,而忽视让学生动手,这容易让孩子养成眼高手低乃至好逸恶劳的毛病。如果能学学手艺,练练手眼配合,心到,眼到,手到,这对矫正体制教育的弊端很有帮助。前两天,妻子拿本养生书给儿子看,让儿子照着书上标示的穴位给她按摩,儿子干得还挺有兴趣。我突发奇想,可让儿子学学按摩嘛。就让他先拿自己的老爸、老妈练练手,等他有了一些基础,可再请明师指点。“医方明”是指医学养生。这一点事关健康,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即便一个人不想当医生,懂得一些医学知识、学会养生也是非常有好处的。我儿子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姥姥、姥爷一块看养生节目,学了不少养生知识,这让他活得很“小心”,只要说吃什么东西对健康不利,他就不吃。加上我们也有意控制,所以他不吃烧烤不喝碳酸饮料,也不大鱼大肉地胡吃海喝。“管住嘴,迈开腿”,身体健康也就有了基本保证,儿子没有成为“胖墩”,也没长成“豆芽菜”,体质也不错。“因明”指的是逻辑学。这一点对小孩来说有点高深,但通过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亦可潜移默化地进行训练。儿子刚会说话的时候,妻子就每天都给他读书听; 等四岁左右我就领着他背古文了; 到识字量够了的时候,他就自己看书。比如,最近他对军事非常感兴趣,除了看军事节目《沙场》,他还在网上搜索二战时期各国的战舰、坦克、火炮的相关资料。偶尔跟他聊起军事,他会讲得眉飞色舞。从火炮口径到各国战舰的优缺点,再到具体战役是如何打的,他都能说得比较清楚。他说得不混乱,就证明他的逻辑能力还不错。
最后是“内明”,指的是对佛经的深入学习和透彻领悟。读佛经是僧人的本分,一般孩子的本分就是好好学习。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由老师主要负责,家长只要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很好地完成家庭作业,保证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掉队即可(至于考试分数,倒不一定要次次高分)。
佛经中所讲的“菩萨五明”,是培养“菩萨”的标准,往深处说那当然有其“不可思议”之处,就浅处讲,它也可做世俗教育之借鉴。一个人,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分激活自己的生命潜能,可参考“菩萨五明”;身为家长,要在教子问题上获得明确的方向性启示,亦不妨参考“菩萨五明”。作者:郑连根,作家、学者
以上是小编关于“菩萨五明中的育儿智慧”的介绍,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宝宝啦网(www.baobao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