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如何带孩子逛公园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7-5-2

 如何带孩子逛公园 现在市场上各种高大上的教育理念,蒙特梭利、瑞吉欧、华德福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吧。但我始终有一个观点,最好的早教一定是在家里。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实践分享,可以让更多的父母了解,如何将那些高高在上的教育理念,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

  前不久分享了一篇文章《6个月到3岁,这样带孩子逛超市,早教的钱都省了!》(关注公众号:大J小D,回看文章)它的核心架构是基于孩子每个阶段认知发展而演化的。今天想再分享一篇如何带孩子逛公园,这次借鉴的核心理念是瑞吉欧。

  我们这个周末刚去过动物园

  制定一个主题

  去公园前提前制定一个主题,不仅益智,还能让孩子产生期待。我通常会提前一周左右时间确定一个主题,结合当下小D的发展兴趣。我们尝试过的主题分享给大家。

  1~2岁-二维到三维扩展

  1岁左右的孩子应该已经可以认识不少物体了,动物肯定是很大一个品类。但很可惜的是,大部分孩子对于动物的认识都是从绘本而来。

  因此,对于1岁左右的孩子,最简单的主题就是“配对游戏”,去寻找他们在绘本里见到过的动物。不要小看了这样的游戏,它要求孩子调用之前的知识记忆,还要去学会配对,并且开始对“二维”和“三维”建立联系,这些都是今后特别重要的学习技能。

  这就是二维到三维

  18个月+~3岁-抽象概念运用

  孩子1岁半以后,可以开始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主题,比如颜色、动物叫声、动物的耳朵形状等。大部分这些主题都是比较抽象的,同样的很多都是从绘本上看到的。

  设定这样的主题,就是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来验证书本知识,同时也是强化对书本知识的记忆。这个验证能力特别重要,孩子的独立思考、批判能力的养成就是要让孩子有“眼见为实”的实践精神。

  要让这次公园之行更有意义,我这里分享一个提前预热的小心得。拿颜色主题举例,我在周中就会开始和小D说,“周末我们要去公园,我们去看看可以发现哪些颜色?你觉得青蛙是什么颜色?熊呢?猴子和熊会是一个颜色吗?”

  然后,我们就会读一些关于颜色、关于动物的绘本作为预热,那一周我读的时候都会加一句,“嗯,我们周末去了公园记得去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动物园实拍-火烈鸟

  3岁+-科学启蒙

  3岁以后的主题选择就会更广了,比如动物的皮毛,“哪些动物有羽毛?哪些动物有皮毛?”;比如动物分类,“哪些动物是哺乳类?哪些是鸟类?哪些又是爬行类?”

  当然,这些主题的设定需要父母和孩子开始一定的科普启蒙,而科普绘本的引进从3岁开始是很适宜的,可以边看书边去动物园观察验证,这就是最好的一个学习方式。

  美国5岁幼儿园入学考试题目之一,哪些是哺乳动物?哪些是爬行类动物?有啥稀奇,多去几次动物园就知道了,根本不用背,关键就看父母平时是否有心。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过程高于结果,父母多提问

  虽然制定了主题,但我还是要提醒大家,过程高于结果。因为我知道有一类父母一旦有了主题,就容易变得结果为导向,觉得今天去动物园就是去教颜色,那我就一定要做到。恰恰相反,过程才是关键,过程中父母有技巧的提问最关键。

  1~2岁-父母主导式提问

  这个阶段基本上都是通过父母主导来让孩子进行观察,因此父母如何把观察过程、自己的思考方式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关键。因为这些语言就会成为孩子今后这样观察、这样思考的方式。

  首先,不要着急说,用手指着要孩子看的动物。小月龄的孩子基本上都不会观察,很多时候我们在说鸭子,她可能早就眼睛在看周围的行人了。所以要确保孩子和我们都在看一样的东西,这是教会孩子观察的第一步,也是培养专注力的开始。

  之后,可以复述一句她熟悉绘本里的描述来建立联系,比如小D爱看艾瑞卡尔的很多绘本,第一次她看到企鹅时,我就会说一句书里的原话说,“I‘m a penguin. I can turn my head”, 这其实就是在演示给孩子看如何调用已有的知识库。

  最后,我才开始描述,“你看,这就是书里的那个企鹅,看看它会转头吗?企鹅是黑白的,它的背是黑色,肚子是白色的。它走路是一摆一摆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18个月~3岁+-互动式提问

  一般过了18个月后,很多孩子可以开始沟通了。这时,父母更像是孩子的陪伴者,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互动提问,而不再是一味地由我们主导。

  “妈妈,你看,这是一只猫!”

  “是啊,这是一只白色的猫咪。你看这只猫咪好大,啊,它在挠痒痒呢!”-我通常不会着急提问,比如问,猫咪是什么颜色的?太过于着急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在考她,而不是真心在和她分享看到的喜悦。

  “小D记得《大棕熊》里的猫咪是什么颜色吗?”-提问来引导她和过去知识联系

  “紫色的!”

  “对哦,那里的猫咪是紫色的,这里这么多猫咪,我们找找有没有紫色的” -提问来引导她观察验证,在寻找的过程中也就可以让孩子去发现其他颜色、猫咪大小等

  小D2岁半前,我没告诉她“自然界没有紫色的猫”,而是告诉她,“看来这里没有紫色的猫,但我们回家可以告诉书上的紫色猫咪,小D今天还看到了什么颜色的猫” 。这样就留下伏笔,让孩子的学习过程可以延伸到家庭,回家的复述本身也是强化记忆力和表达能力的拓展。

  在小D接近3岁的时候,因为经常来看猫咪,我就会问,“为什么我们来了那么多次,都没找到紫色的猫咪呢?我们一起去问问工作人员吧”,我这样的提问就是在引导小D如何质疑,同时也在演示,如何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我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之前小D对于颜色掌握不牢固,我不想因为额外信息让她更加疑惑。这是一个好的老师需要具备的技能,父母们其实也可以学习一下,就是帮助孩子拆解知识点。“饭需要一口一口地吃,学习也是一样的”。

  提问、考察、分享、反思,这才是我们需要让孩子具备的核心能力,而不仅仅是答案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3岁+—孩子主导式提问

  3岁后的孩子语言表达丰富了,他们就是一部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因此,在公园里完全可以让孩子进行主导。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父母不需要每次都能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孩子如何自己找到答案,这就是在教孩子“如何学习”。学习不是背诵,而是学会思考和调研。

  对于我们知道的问题,可以简要地告诉孩子答案,但记得和孩子说,“这是妈妈知道的全部了,也许还有更多答案,我们可以一起去了解一下。”这样做,我们不仅鼓励了孩子进一步探索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权威也是可以被挑战的,答案并总是唯一或者一成不变的。

  对于我们不知道的问题,可以诚实地告诉孩子,“妈妈也不知道,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我们可以在公园里去找答案,比如我上文提到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公园里的一些知识讲解牌。如果还是没有找到答案,那回家后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书店、图书馆去找相关的书籍,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寻求互联网。

  你看,这样的延伸,逛动物园不仅仅是逛动物园本身了,这就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的“调研小项目”,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问出好问题,同时更关键的是学会如何去找答案。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希望今天这篇文章可以进一步打开大家平时带娃的思路。家庭教育启蒙的本质,不是某个时刻某个时间段,和孩子正襟危坐来“学习”,而是每时每刻、随时随地的“润物细无声”。

宝宝啦微信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