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孩子,你的善良,须有锋芒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11/14

孩子,你的善良,须有锋芒。

  一位家长昨天在“大手牵小手”群里的困惑:

  这几天看江歌遇害一案的文章,很心痛,我也加入了呼吁重判签名的行列,希望能为江妈妈尽绵薄之力。

  但我也很惶恐。

  我的女儿今年4岁,是个善良、热心的孩子,因为月龄大、个子高,所以在班里也是“大姐大”,喜欢保护班上的小朋友,如果同学和高年级的小朋友发生冲突,她也会挺身而出。

  但我现在很困惑,毕竟社会上人性险恶,我既担心这种热心未来会给她带来危险,又不想扑灭孩子心中对美好的信念。应该怎么办呢?

  你是不是也一样,几乎没有勇气,再去点开江妈妈的那段视频。怕止不住的眼泪,和无法控制的愤怒。

  1992年生的江歌,如果还在世上,今年是25岁,正是最灿烂的年纪。

  去年,留学日本的女孩刘鑫与男友陈世峰分手后遭到纠缠,寻求好友江歌的帮助。善良又仗义的江歌在自己的住处收留了她,却在陈世峰前来纠缠时,被砍10刀不幸去世。

  回首江歌遇害案的始末,我们既看到逝者的无辜、亲者的痛惜,也看到凶手的残忍和“闺蜜”的冷漠。

  谁不希望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但我们也深知,总有人性的卑劣与丑陋,随时随地可能会吞噬这宝贵的良善。

  所以,昨天在群里,当一位家长发出上述的困惑后,也引发了许多讨论,也有人说,“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三观太正,还是不要让孩子太善良为好。”

  这真的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昨天深夜,群里的一位爸爸悄然给手手君发来了他的感想,手手君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下。

  文/ 杨柳爸

  这是江歌生前的一条微博

  网友的留言

  这是江歌的微博截屏。从她的微博下留言里,我们可以读到人们对她的善意——这是对一个善良女孩的敬意与怀念。

  虽然这是一个良善者被牺牲、利己者却获益的故事,虽然事件本身让人愤怒、痛心,但我们仍看到了人性光明的一面——世道险恶,总会有人挺身而出;社会不公,会有人挖掘真相;人心凉薄,也会有人仗义直言。

  人是社会动物,必须依赖于社会合作才能生存下去。而社会合作需要信任,需要情感,需要有人付出和担当,如果谁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都是平庸的恶人,社会一定崩溃。

  江歌遇到的是偶发的极端悲剧,令人扼腕的是她的遭遇,而不是她的善举。不希望让一出悲剧改变我们的信念,尤其是我们下一代的良善之心。

  作为父亲,我依然希望孩子也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但善良是需要有底线的,必须建立在保护好自己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善良的人来说,需要得到安全知识的武装。善良不能靠善良本身单打独斗。

  首先,先要让孩子知道,“帮助”和“保护”的区别。

  小时候,在我家后面的少年宫,一个同班要好的同学被一群大孩子“拗分”(勒索)。我念着好友的情分上前想帮他理论,后来的结果自然是他被拗走20块零花钱,我被拗走了30块。

  我和小伙伴一起哭着回家,爸爸问我,你当时看到四个大孩子,你觉得你加上你的小伙伴能打过他们吗?

  自然不能。

  所以爸爸说,你要做的事情是赶紧找到最近的大人帮忙。这样说不定能帮你的小伙伴保住20块钱;再不济,你身上的30块也不会被拗走,你可以用这些钱买一支冰淇淋安慰你的小伙伴。

  这就是“帮助”和“保护”的区别——帮助是能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困难,在这种关系中,你与你帮助的人是对等的;而保护,在其关系中,双方是不对等的。帮助别人,体现的是善意,保护别人,体现的可能却是控制欲。

  善良并不代表逞能。有些孩子往往会本着良善之心,却混淆了“帮助”与“保护”的界限。

  告诉孩子,别人需要的,不是你的保护,而是你的力所能及的帮助。

  其次,让孩子学会判断哪些事情可以帮,哪些事情不能帮,学会拒绝,大声说“不”!

  记得看到过一则国外的新闻。

  一位妈妈准备送孩子上学时突然身体不舒服,不得不去医院,让两个孩子坐在诊所外的长凳上等待,并请相距仅5分钟路程的邻居帮忙送孩子上学,然后自己就去找医生问诊。

  10岁的兄弟俩

  但那一天,邻居因为有事出了门,直到40分钟后才来到医院。然而就在这40分钟内,一场绑架案险些发生。

  在两个孩子等邻居的过程中,3个陌生的大人(一女两男)靠近了他们。

  女子说:“小朋友,姐姐的男朋友生病了,但是他躲在卫生间里不肯见医生,你们能不能帮姐姐去叫他出来,告诉他医生一定会治好他的。”

  10岁的哥哥立刻拒绝了:“抱歉,不。”

  看到哥哥拒绝,另外两个男人立刻对8岁的弟弟恳求道:“如果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卫生间劝说他出来,那么就是救了他的命,你这么善良,一定会帮助我们的吧。”

  然而弟弟的回答同样是拒绝:“不行。”

  3人不停恳求两个孩子,并表示孩子应该“助人为乐”,但两个孩子却始终拒绝。40分钟后,邻居来到医院,将两个孩子带上了车。

  后来警方发现,那几个人正是此前一起儿童绑架案的嫌疑人。

  有人问两个一向热心的孩子为什么会拒绝帮忙?

  哥哥说:“我知道他们不是好的大人,因为在医院有那么多医生和护士,他们却偏偏找我们帮忙。”

  两个孩子能顺利脱险,正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一个成年人真的想寻求帮助,他们会找另一个成年人,而不是向一个孩子求助。”

  正如《十宗罪》所说:人性之中有着冰山一样的冷漠和残忍。不要让善良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

  如果帮助了别人却伤害了自己,或者那根本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亦或是别人所求的帮助已经超出自己的能力,请教会他勇敢地说“不”。

  此外,还要告诉孩子,不要把自己直接置于危险的境地,在险情发生时寻求帮助,同样也是勇敢的表现。

  每到暑假,总会发生儿童溺水的悲剧,而当看到同伴为营救而不幸身亡的新闻,更为扼腕。

  孩子的良善之心固然可敬,但没有经过特殊训练,贸然下河营救的结果显而易见。更合理的选择应该是及时向周围大人求救并报警,这种间接救人的方式,同样值得称赞。

  引导孩子冷静机智地处理危险,比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危险,显得更为重要。

  最后,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寻求帮助。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不要再对孩子说,“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来把你抓走”。

  今年2月,长沙街头,巡逻的民警看到一位疑似走失的女孩,上前想要帮助她,然而女孩竟吓得大哭,称自己没做坏事,警察叔叔别抓我。

  当孩子遇到危险感到害怕的时候,应该是跑向警察,而不是被警察吓跑。

  作为家长,我们很多时候往往是两难的,既要让他们看到人性的黑暗丑恶,又希望他们保持心中的美好;既希望孩子具有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又希望他们拥有更好的自保能力。

  善良是难得的品质,我们不是要扼杀这种品质,而是要增长孩子的智慧。

  让孩子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善于保护自己,帮助别人、保护自己,才是所有社会关系中最温暖而理智的一环。

  孩子,你的善良,须有锋芒。

  真正的善良,是一种守护的力量,认清自己的能力,判断身边人与事的善恶,守护自己热爱的世界,也守护自己的生命。

  还是那句话,即使是在一个遍布各种精致的利己主义的社会里,希望我们仍能教会孩子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希望这样极端而扭曲的事件不要成为我们价值观的妨碍,不要成为教育孩子向善的绊脚石。我们不会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一个更加利己的社会里,对吧。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