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7-5-3
90%的孩子都感觉统合失调?缺钙后又一个被滥用的概念
两年前,我开公号最初的文章之一,就是和大家分享过“感觉统合失调”这个概念。这段时间,收到越来越多的父母给我留言询问是否有必让孩子去上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早教班。甚至有妈妈给我留言说,早教班的老师说,现在90%的孩子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他们说,我的孩子感觉统合失调,所以怕生”
“我的孩子感觉统合失调,所以注意力不集中”
“我的孩子感觉统合失调,所以才会经常大哭大叫”
“我的孩子感觉统合失调,所以总是坐不定”
“我的孩子感觉统合失调,所以不自信”
当我看到这些留言时,我才意识到,这个概念国内不是没有普及,而是像“缺钙”那样被滥用了。
小D28周早产,出生时左右脑最高级别的出血,出院后我们和儿医都发现她对于接受一些外界刺激过于敏感,比如声音根本不大的塑料袋摩擦,都会让她出现大哭大叫的情况,无疑她的感觉接收是有一些轻微问题的,但即使这样,我们也没有去参加过这方面的任何早教班。
今天就想和大家八一八感觉统合失调,也分享一下如果你家的确有个对于某些方面过度敏感的宝宝,如何在家帮助宝宝。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人处理外界信息的方式: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然后做出反应,当这样的处理方式出现偏差时,我们就称之为“失调”。有的宝宝对于我们普通人觉得正常的外界刺激会产生非常极端的反应,比如,厌恶被触摸(触觉),一点点声音就被情绪失控(听觉),看到繁忙的马路就会立马发呆睡着(视觉)等等。
但在美国,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定性却是非常谨慎的。因为它没有医学诊断的方式,都是根据父母医生的观察来判断,而判断的这个度还需要结合宝宝的月龄和其他临床表现。很多的害怕惊吓很有可能是孩子认知能力少,对于周围世界不了解的结果,换句话说,也许根本不是孩子感觉统合失调而害怕塑料袋的声音,也许只是孩子对于塑料袋的未知而害怕。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父母察觉到孩子可能有些反应过大时,儿医一般的建议是在家帮助孩子克服,密切观察,直到真的严重到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或者其他不良症状出现时(比如伴随大运动精细运动倒退等),才开始干预,注意这就是康复范畴了,绝对不是早教班。
而通常要进行这类康复的宝宝,本身也需要其他方面的各种康复(所以这里也特别针对出生时出现过缺氧、脑损伤的宝宝说明一下,真的有康复必要也不要讳疾忌医)。
最好的感官刺激在日常
我现在回想小D当初害怕塑料袋的响声时,觉得未必就是感觉统合失调。她那时才矫正6个月不到,又是因为早产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静养。突如其来这样的响声,对她来说就是未知新事物,自然就容易出现害怕。
但当时儿医的提醒还是特别好的,毕竟对于早产宝宝来说,出现这样情况的概率更高,而且的确需要从小开始进行各种感官刺激。
没有必要为了预防感觉统合失调而去任何早教班,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对孩子的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视觉和平衡能力进行刺激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