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8/5/31
父母这些“神逻辑”,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孬孬妈妈说:
前几天和粉丝聊天,她们说:
“孬孬妈妈,我现在有了孩子,但说什么也不会让我的妈妈帮我带,也不让婆婆带,我自己辞职专职带娃,就是为了避免我的悲剧发生在孩子身上。小时候,我的父母,打着为我好的口号,违背我的意愿强迫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或对我语言暴力,不履行对我的承诺,我初中写过日记,说以后我有了孩子绝对不让我妈帮我带,我妈偷看了后把我骂了一顿,那又怎样?”
“小时候因为父母的语言暴力,我找了根绳子准备自杀,结果觉得勒得慌没下去手,我妈发现了,吓得有一段时间没敢说什么,然而过去那一段时间,这事直接成了她的谈资,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跟她说任何心里话,那时也就十一二岁……”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照妖镜,很多家长生第一胎在教育宝宝时,往往会安慰自己:“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没有经验,不会教育很正常,等生二胎的时候,这些在老大身上出现的问题就能规避掉了。”
可是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的吗?
宝宝独立吃饭的黄金时期
所谓黄金时期,其实是没有一个准确时间的,而是要家长耐心、仔细观察,根据孩子的生长情况而定的。因为每一个宝宝都是独立的个体,发育情况也有早有晚,所以家长切不可偷懒照搬「别人家」!
当我们自己从孩子到为人父母后,慢慢就忽略了一个事实:并不只是孩子需要不断地接受教育,父母也是。
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很多神逻辑,名正言顺说出来的一些话,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你是这样的父母吗?
1.
以大众形象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你一个女孩子,怎么能穿得像个男人一样?
女孩子家怎么能把头发剪那么短?
你是个女孩子,这么要强干什么?
你怎么连女孩子都跑不过?
男子汉怎么能哭?
男孩子怎么还喜欢粉色?
当孩子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够成熟,甚至是一张白纸时,家长告诉孩子的,很可能就是唯一。你和他说:“男孩子不能喜欢粉色”,他有可能就会和班里穿粉色衣服的同学打一架。
父母可以这样做:
不管任何事情,都要让孩子看到其两面性,不管你的孩子多大了!比如告诉孩子:爸爸其实也会做家务的;坏人并不一定都是男性等。
2.
怕孩子提前学坏 过度避免和孩子谈性教育
叔叔亲你是喜欢你,小孩思想怎么这么复杂?
这些是大人看的东西,你看什么?
孩子的成长环境已经不是我们之前的环境了,即使你不和孩子科普性教育,他们很有可能从网络、色情制品里去了解;会模仿偶像剧里,揪女孩辫子来引起对方注意,用铅笔扎对方来表达喜欢。
父母可以这样做:
不管是去伤害别人还是自己的孩子被伤害,这两种结果都让家长无法承受,很多时候性教育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
可以从孩子向你提问的第一句开始:“妈妈,我是怎么来的啊?”这时候大大方方的告诉孩子就好啦!哪怕他听不懂。
3.
以“爱”的名义绑架自己的孩子
爸妈没本事,以后就全靠你了,知道吗?
我打你骂都是为你好!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
为了妈妈,你就不能考好一点吗?
你一定不能像我这样,明白吗?
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你还要怎样?
从礼貌、传统、道德上来说美德把父母的爱称作为“无私”,很多父母都喜欢拿着无私的壳子来对自己的孩子情感绑架,打着“为你好”的旗帜,什么行为都变得名正言顺。
父母可以这样做:
情感道德绑架,时常会压孩子喘不过气来。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自己人生的遗憾不应该由孩子来弥补,作为长辈,应该要帮助孩子实现自我塑造过程。
时常告诉孩子:“不用成为家庭的骄傲,只要孩子自己开心就好!”
4.
推卸责任+爱拿孩子比较
都是一个老师教的,怎么人家就学得好呢?
别老是和 XX 玩,怎么不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朋友?
你看看隔壁班的小黄,从来不玩游戏,你怎么就不能像他一样用功呢?
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现在是你该看课外书的时候吗?
怎么才考这么一点分?
作为家长要清楚的明白:上学绝对不是为了考试,成绩不是最终目的!家长很容易忽略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辛苦,最后只拿分数作为衡量孩子价值的标杆。
父母可以这样做:
孩子考得不好不要对他冷嘲热讽,家长在这要扮演的是安慰着的身份,而不是拿着亲人的身份用言语对孩子二次伤害。
你要知道,其实这个时候他的心里也非常难过,而且你要肯定孩子努力的学习过程。告诉孩子:“不要难过,你已经很认真对待这次考试了!”帮助孩子分析原因,一起承担考试结果。
5.
让孩子为自己所谓的人情世故买单
你来给叔叔阿姨表演个舞蹈吧,别害羞,怎么不跳了?
亲戚们笑你胖是因为喜欢你逗你玩,你怎么不高兴啦?
大学生,电视上这有段英文,快给大家翻译翻译呗?
这餐厅还有钢琴嘿,你不是会弹钢琴嘛,快上去弹一段?
我从来不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做这类事,孩子不是给你”长面子”的道具,也不是被迫助兴的玩偶,想一想,不顾孩子的感受和意愿让他当众表演,表演完你们真的会很开心吗?
父母可以这样做:
不管是几岁的孩子,都有为自我选择权,彼此之间是独立的个体,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试着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去相处,不要把她当作孩子,要明白你的孩子是一个有思想、有秘密、有想法的人。
6.
以独裁者的身份面对孩子
发生矛盾不给孩子解释
都是小朋友,怎么会玩不到一块呢?
你是我的孩子,我还不能看你手机/日记了?
怎么能没大没小的?
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
说不行,就不行,没看到我正忙着吗?
你怎么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都给你安排好了,照我们说的做就行,难道我们还会害你吗?
这么一点委屈都受不了,长大了去马路上当清洁工吗?
你怎么穿成这样,这么出门不是丢我们家脸吗?
孩子需要引导,很多时候明确的指令确实有助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在权利不对等的情况下,我们常常会以独裁者的身份面对孩子,发生矛盾不给孩子解释,以自己的是非观否定孩子。
父母可以这样做:
多问孩子为什么?很多孩子在被父母泼了一盆冷水后,就再也不会和爸妈打开心扉了,孩子会觉得你不懂他,和你说了也是白说,甚至还会火上浇油。
做一个倾听者和引导者,用“为什么”的方式,引导孩子一步步说出他要说的话,多一点耐心,听孩子把话讲完。
7.
不尊重孩子+树立歪风榜样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不招惹他他怎么会来欺负你?
红绿灯是为了安全,没有车为什么不能过,不要死脑筋不懂变通明白吗?
没事,反正没人看见,有啥可担心的?
妈妈帮你去说对不起,没伤到吧?
知道熊孩子是怎么来的吗?都是从家长的言行身教中形成的,孩子十分擅长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榜样,但很多父母一边教孩子要诚实守信,一边却无法兑现考一百分就带你去海边的承诺;教孩子要有责任感,却总是替孩子担下所有的过错。
父母可以这样做:
说到做到很重要,千万不要给孩子开空头支票,对答应了的事出尔反尔,不仅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还会非常严重的疏远孩子对你的信任度。如果真的有事无法兑现承诺,你要告诉孩子原因,并用其他方式弥补此次承诺。
让孩子承担自己做错事后的一切结果,并让他参与解决的过程。
刘若英是我很喜欢的一位明星,把她书里的这句话送给每一个父母:“每一个人都有他选择生活的方式,只要你觉得这样自在,就完美了。”
最好的教育永远是父母的爱
送给帮孩子铺好路的父母们
父母要知道帮得了孩子一次,帮不了一辈子,带孩子走出迷宫,远远没有比教会他学会辨别方向来得重要。
送给推卸责任的父母们
你的孩子成绩差,你就怪是这个学校教得不好,于是匆匆转学,你的孩子沾染了坏习惯,你就怪大环境不好,于是换个国家重新开始。
这些都是暂时逃避,并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属于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的幼稚行为。
送给对孩子千依百顺、溺爱的父母
你们不能沉浸和享受在自己的伟大形象里,一点都不伟大,甚至很失败,你们确实给了孩子足够的爱和保护,但不能让孩子拿着父母的爱作为枪口的子弹,为所欲为,一定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面对未知的能力。
不管是家长对自己还是在教育孩子时,都要深刻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努力的过程,不然这幅看起来五彩缤纷的油画,依然和白纸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