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性健康教育,父母该怎么跟孩子说?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7-14

  性健康教育,父母该怎么跟孩子说?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的孩子生理发育提前,四年级的少数女孩子已有月经初潮。但孩子的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家长觉得不知道怎么讲,常常陷入性教育的误区。

  常见儿童性教育的误区

  有些家长认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的对象只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这实际上是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对于性教育,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之前,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无疑将决定儿童、少年以致此后一生关于“性”的种种方面,所以性教育的对象应是十岁左右的孩子。

  有些家长会间接回避孩子对性器官的关注,哄骗孩子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导致孩子日后对性生理产生误解;

  另外还有一些误区则是家长会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我的孩子能自然地走过来,因为我们自己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其实从20年前与现在的青少年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数据对比,我们可以思考下,我们的孩子面前的路与我们走过的路是否一样。世界在改变,观念在改变,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学习成绩已经不是孩子“有没有问题”的唯一判断标准,孩子的心理成长应该成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点。

  除了以上的几个误区之外,还有很多,比如家长认为我的孩子生活环境很单纯,没必要让他(她)知道这些,或者学校有性教育课程,家长不便和孩子谈性等等。

  这些性教育误区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儿童早期性教育的效果,还可能因此而形成对性的羞耻感、厌恶感,甚至萌生罪恶感,引发成人时的性心理异常。

  由此可见,为了孩子的现在和将来,父母必须及早走出性教育的误区,树立正确的儿童性教育观念,正确对待儿童的性心理需要,开展科学、适当、有效的性健康教育。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性教育这个问题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应该调整好心态,减少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的尴尬感,以一个放松的态度跟孩子去讨论性知识。其次,家长在讨论过程中要避免严肃说教,可以和孩子进行朋友对话形式的沟通,这种方法更易被孩子所接受。最后就是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性知识的提问时,我们要微笑的面对,让孩子敢于提问。

  另外,不同性别的孩子遇到的困惑也是不同的。

  比如女孩子最常见的困惑有我是蹲着小便,而某某同学是站着小便的;好朋友某某来月经了,而我没有来或者我来月经了,为什么其他同伴没有?经常一起玩耍的男孩身体变化的与自己越来越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我想继续跟他玩是不是要跟他打扮的一样呢?我到底该不该和男生一起玩耍呢;

  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为什么要蹲着尿尿”这一问题可以借此机会向孩子传输性别观念”因为你是女孩子,所有的女孩子都没有小鸡鸡,都要蹲着小便,也正是因为这个差别,你才可以穿漂亮的裙子,将来长大了还可以生宝宝当妈妈“;面对月经的疑惑和男生身体变化开始和自己不一样的疑惑,则是我们帮助孩子掌握青春期身体变化的一个机会,这时候的家长可以跟孩子讲解下青春期身体都有哪些变化。比如男孩子会长胡子、喉结会变大、女孩子胸部会发育、男女都会长腋毛。当然也要告诉孩子还有各种各样的特例,比如有人比同龄人晚发育,到了高中才长腋毛。有的女孩子10岁就来月经,有的女孩子18岁了才来月经。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

  而男孩子遇到更多的困惑是“我为什么不能掀女生的裙子呀?”“有些女同学怎么那么女汉子呀,不想跟她们玩” 那是一个男孩子长大成人的象征,小男孩长到十四五岁就会开始长胡子了。此时,不妨让孩子摸摸爸爸的胡子,增加他(她)对性别的感知。“我怎么了?为什么我会跟别人不一样?”

  面对这些困惑,家长如何应对呢? 对于“不能掀女生的裙子呢?”我们可以借机给孩子一些教育“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地方不可以让别人看,除了爸爸妈妈帮你洗澡时可以看,其他人谁都不可以。姐姐穿着裙子就是不让别人看的意思,你当然不能看了。而对于女汉子的认识,孩子能表达出来,我们就要抓住机会告诉孩子有的女孩子性格特别“像男生”,有的男孩子性格特别“像女生”。这都是正常的,你不能为此嘲笑别人。男孩子可以喜欢和女孩子在一起玩,女孩子也同样可以喜欢和男孩子一起“野”。当你去照顾异性时,不是因为她是女生或者他是男生,而是因为如果你是他/她,你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

  总之呢,面对孩子的性问题,我们对于孩子的性教育要分年龄阶段,同时还要掌握与孩子交流的基本技巧。我们在情商课中也有性知识方面的学习,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阶段,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发现男生女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尽可能多掌握一些性科学知识,并预先做些示警工作,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怎样的行为才是友好的行为,如何保护自己,正确认识男生女生的差异,学会正确的男生女生交往方式,并引导孩子识别“真假”,与孩子讨论他们所认识的媒体消息,把这些描述中反映出的夸张、虚假等非科学的内容予以剖析,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和健康。

宝宝啦微信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