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孩子性教育,最容易被忽视的就在生活细节中

作者:yibao 来源:育儿网 时间:2017-6-22

孩子性教育,最容易被忽视的就在生活细节中

  昨天看到一条新闻,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名寄养在亲戚家的6岁小女孩被其姑父性侵长达一年,嘴巴、咽部、前后私处均受伤且严重感染。

  看到女孩瘦弱的样子,整个人一直处于蜷缩的状态,我的心感觉一直在滴血,说不出的愤怒和难受。

  女孩身体上的伤痕也许会康复,但是这件事带给她的心理阴影却可能耗尽一生都不能抹平。

  有一部电影,一直在我的观影list上,点开无数次,却从来没有勇气看完,那就是韩国电影《素媛》。

  它讲的是一个8岁的小女孩,在上学路上遭遇暴力性侵,导致大肠与肛门脱落,不得不终生依赖人造器官生活。

  因为被剧透过,知道里面没有复仇,没有惩罚,只有这个曾经天真活泼的女孩艰难的治愈与重建生活,更是让我没有勇气看完。

  对于一个妈妈来说,这太残忍了,残忍到每次一想起来,都恨不得寸步不离地守在自己的孩子身边,保护他永远不受这个世界恶意的侵害。

  前几天在外网看到一个讨论要不要强迫孩子跟亲戚拥抱的讨论,里面的一些观点让我很受触动。

  如果出于礼貌,违背孩子的意愿,让他去拥抱、亲吻对她来说还是陌生人的亲戚,会传达给孩子一种观点,我的身体不属于我。

  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是正常的,我的不情愿是不正常的,这样的想法会有什么后果?细思恐极。

  中国人之间并不流行亲密的社交礼仪,拥抱亲吻这种法式热情,成年人做起来其实蛮尴尬的,但对小婴儿却不会。

  亲亲、抱抱、摸一摸,是最自然的表达亲昵的举动,这是长辈的善意。于是我们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在拥抱和亲吻中开始了社交活动。

  当孩子表现出不情愿的时候,爸妈还会在旁边洗脑,“阿姨喜欢你呀”、“叔叔是跟你玩呢”。

  但很少有人会记起,无论任何形式的亲密接触,作为被亲密的孩子,都应该手握一票否决权。

  给孩子权力拒绝亲密,不是为了学会尊重,也不是为了理解界限,而是为了我们时刻在意却时时忽略的,安全。

  我们为着各种礼仪情感上的考虑,强迫孩子与人拥抱亲吻,明天,就有可能让孩子遭受难以言说的身体伤害,却不知如何保护自己。

  你的身体并不由你做主

  这句残酷的话,任谁也不会说出口,但是自己的行动,也许正在忠实地践行“你的身体我做主”。

  轻度行为:“宝宝,跟阿姨打个招呼!” 抓起孩子的手欢快挥舞。

  中度行为:“来来来,跟小姐姐拉拉手!抱一抱!亲一个!” 推着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亲近。

  重度行为:“让阿姨抱一个吧~”“亲亲叔叔” 把孩子放到别人怀里。

  心里的好意,言语的轻松,都掩盖不了这样一个现实,孩子对自己身体的使用权被一次次无情侵犯。

  长此以往会怎样?孩子也许会认为,当大人想做身体接触时,尽管我不愿意,但他们是好意呀,也只能由着他们了。

  最坏的结果会怎样?当不怀好意的身体接触发生时,孩子也许并没有足够的意识去拒绝。

  合适的做法应该是怎样?

  1. 当孩子表现出抗拒时,停下来,用言语再次征询孩子的意见,给他一定的时间考虑再做出反应,并尊重孩子的决定。

  2. 如果真的想给孩子示范拥抱和亲吻的社交礼仪,不必直接让孩子上,完全可以先由大人作出示范。

  如果你说哎呀这多不好意思啊,那请问为什么要求孩子这么做呢?

  3. 如果真的觉得拥抱亲吻是很招人喜欢的社交方式,很想让孩子学会,可以在父母和孩子之间进行教学活动嘛。

  完全没有必要让他在不够舒适的社交场合直接学习演练,谁说孩子不会觉得尴尬呢?。

  和认识的人身体接触

  这样的场景也许很常见,孩子被要求和别人拥抱,但是表现出不愿意,父母在旁边说:“没事没事,这是妈妈的同事呀。”“怕什么呀,这是爷爷啊!抱抱吧~”

  依然是出于好意,实际上却是在告诉孩子,眼前这个人是好人,因为爸爸妈妈认识他,因为他是你的亲戚,所以不用怕。

  但是,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到不舒服了,也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了。

  《中国儿童性侵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3~2015年间,内地媒体共报道了968宗儿童性侵案件。

  在2014年曝光的503起性侵儿童案中,熟人犯罪442起,占比87.87%(未提及双方关系的案例未统计)。

  在2015年曝光的340起案件中,熟人犯罪240起,占比70%。

  相较于陌生人,更值得警惕的是熟人,有数据显示,80%的性侵都是发生在熟人之间的。

  绝对不能让孩子形成这样一个观念:因为他是认识的,所以跟他接触是安全的。自我保护,应该从尊重孩子的身体感受开始。

  合适的做法应该是怎样?

  1. 带孩子和别人见面时,先把其他人介绍给孩子认识,给他一定的时间去观察和熟悉这些陌生人。

  2. 正常自然地进行大人间的交谈,不需要让孩子用身体接触来表达喜爱,感情到了孩子自然会想要抱抱了,他们都是多么地擅长表达感情啊。

  3. 无论如何,孩子依然有一票否决权,“妈妈认识这个人”只是大人提供给孩子的信息,不能成为要求他们接受身体接触的理由。

  危险和不安是可以忽略的

  大人的世界太复杂,孩子不可能理解其中的弯弯绕绕,但他们对于危险、对于不适,则敏锐的像一头小兽。

  保证自己处于绝对安全的境地是本能,你看那个孩子到了新的环境不是先小心观察再采取行动呢?

  我们也许永远也无法得知,当孩子面对一个高大魁梧的陌生人张开双臂求抱索吻时,心里是何等茫然或恐惧或一地鸡皮疙瘩。

  但孩子总会以某些方式表达出来,拒绝、挣扎、哭闹、面无表情、掉头就跑……他们明明白白地让大人知道:我不舒服!我不愿意!

  事实上,不管别人有没有恶意,只要自己感到不舒服了,就完全有权利表达出来,任何情况下都不嫌夸张,任何情况下都不用不好意思。

  合适的做法应该是怎样?

  1. 当孩子表达出感受之后,停下任何身体接触,明确询问孩子的感受,确认感受后让孩子决定是否拥抱或亲吻。

  2. 也许社交场合中没有这么便利,孩子拒绝的一瞬间,大多数情况下或许难以进行这样理想化的对话。

  那么考验父母的时候到了,根据对孩子平时性格的了解,大多数情况下大人应该都能判断出孩子是否感到不安和恐惧,那么尊重孩子的情绪和选择。

  你需要用身体接触取悦别人

  老人就是喜欢小孩子,抱一抱亲一亲能乐呵好久,难道让孩子稍微讨喜一点也这么严重吗?

  所有人社交的初衷都是为了高兴,带孩子参加聚会确实能很好地活跃气氛。

  但是,如果认为只有抱一抱亲一亲才是孩子建立与他人联结的方式,那就过于狭隘了。

  一味强调甚至强迫孩子,见面要挥手、要拥抱、甚至要亲吻,反倒是极大地限制了孩子的社交方式。

  也让大人的行为在表达这样一个意思——你不抱抱亲亲的话,别人就不喜欢你了。

  合适的做法应该是怎样?

  1. 如果孩子对常规的问候方式有抵触,停止强迫他的行为。用这样的举动告诉孩子:你无需强迫自己取悦别人。

  2. 在合适的时候,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和别人社交:击掌、碰脑门儿、鼓掌、微笑、敬礼……无穷无尽,只看孩子愿意对眼前的人做出什么样的示好方式。

  这样非但不会伤害大人间的感情,也许反而会让朋友亲戚和孩子建立独特的连接,也许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问候方式。

  安全问题大于天。我们抽丝剥茧地分析这些关于拥抱和亲吻的场景,探讨背后的逻辑和影响,并不愿意看到大家因此而杯弓蛇影。

  而是希望提供一种关于儿童安全教育的思路:在生活细节中重视孩子对于安全的感受,尊重他们说“不”的权利。

  支持他们拒绝以爱之名的侵权行为,唯有如此,面对不可预期的危险,孩子们才更有可能以自尊自信的态度去应对。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