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6岁儿子说,我交女朋友了,这位妈妈的回答厉害了!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8/6/7

  6岁的儿子说,我交女朋友了,这位妈妈的回答厉害了!

  问了几个当妈的朋友,如果你6岁的儿子,跑回家很严肃地跟你说,“妈妈,我有女朋友啦,我很爱她!”

  你会作何反应?

  有的说,“哈哈,我家臭小子有这么厉害,我也是服气的……”

  有的说,“小屁孩小小年纪就谈‘爱’,肯定当不了真。”

  还有的说,“是不是到‘婚姻敏感期’啦,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我不死心地追问,孩子是很严肃的哦,不打算认真聊一聊呐?妈妈们不约而同地回我,有没有这么夸张,6岁懂什么啊?

  1

  会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最近看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给了我不少启发。

  美国一个妈妈在一家新闻网站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她6岁的儿子有一天放学回家,就对她说了这样的话。

  她的反应呢?既没有嘲笑儿子,也没有贬低他,还很认真地和孩子聊起了这个话题。

  你喜欢那个女孩什么呀?

  你们在午餐的时候聊什么啦?

  课间休息的时候,在操场一起玩什么游戏?

  她说:“我要认真对待他的感情,因为对于他来说,第一次恋爱是这个世界最严肃的事情。”

  但她也不仅仅止步于讨论这些问题,她更大的目的,其实是想灌输自己的价值观。

  这位妈妈从来不会称呼那个女孩,叫“你的小女朋友”,她不想让儿子对那个女孩有轻佻的感觉,也不想对儿子开玩笑说,以后长大还有大把女孩可以追。

  她尊重一个6岁孩子的感情,也想让他明白,我们需要尊重女孩的意见,尊重她们的身体。

  “我们总觉得男孩子,在高中或者大学,接受性教育课程的时候才开始告诉他们,要尊重女性。

  但现在我的儿子有女朋友了,我就有办法,可以在他理解的层面上,跟他说‘尊重’‘同意’这些概念啦。”

  在接下的日子,她还时不时找机会聊起儿子喜欢的那个女孩,6岁的儿子也在一次次的聊天中,渐渐懂得了什么叫“尊重”,什么叫“同意”。

  他知道,如果他想拥抱女孩,要事先问问女孩的意思。

  他知道,如果用“我的女朋友”来称呼女孩,是不礼貌的,在和别人谈论起她时,最好用名字。

  他也意识到,假如他要送女孩礼物,他要做的是耐心等待她的回应,而不是穷追不舍的询问或是送更多的礼物,因为这可能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

  很多时候,我们都高估了孩子的语言能力,而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6岁的孩子,也是可以理解“尊重”的含义的。

  2

  我真心佩服这位美国妈妈,她找准了一个小小的切入点,把自己关于异性相处的价值观,无比自然地传递到了儿子的精神世界里,让他轻易接受并照做了。

  暗自感叹,这就是为人父母的智慧和艺术啊,润物细无声,有心而无痕。

  想到我们总是很急迫地想要给孩子灌输一些,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东西给他们,但德国哲学家施泰纳说,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只吸收他愿意吸收的部分。

  自从打骂孩子这门传统手艺禁用以后,做人父母,更多的精力就花在——什么时候对孩子说,怎么对孩子说,孩子才能听我的?

  而寻找生活中的“可教时机”,就变得至关重要。

  我也是在和孩子们相处时,慢慢发现,找准“可教时机”,对孩子说的寥寥数语,可能比平常唠叨一百遍的效果,要好到爆。

  记得有一次,我给小拍和宁宁买了一个娃娃屋。两姐妹高兴坏了,围着娃娃屋开始玩过家家。

  看着她们两个人,坐在客厅里,你一言我一句的投入在游戏里,感叹真是世界上最美的画面,我的心头都开满了花儿。

  小拍玩得正兴起时,说了一句:“啊,我怎么觉得我有点口渴。”

  宁宁立马直起她的小短腿站起来,奶声奶气地说:“姐姐,我去跟你倒水。”说着就啪嗒啪嗒跑去倒水的地方了。

  我站在旁边看准机会插了一句话:“哈哈,小拍,你看妹妹真的好爱你哦,你也要好好爱妹妹啊。”

  小拍喜滋滋地看着我,得意地说:“那是当然啦,我也好爱妹妹的。”

  宁宁听到,也咯咯咯地笑个不停,扑到姐姐身上。

  两孩子的可爱泡泡,都要挤满整间屋子了。

  3

  可天知道,她们关系坏的时候,吵架打架,武力级别能把客厅掀翻。

  如果等她们打完架,我再跟小拍说:“你不能这样对妹妹,妹妹很爱你的哦。”

  小拍大概会白眼翻到髋关节:“屁咧,妹妹哪里爱我了。”说不定还会历数妹妹的各种罪名,让我的话,无从说出口。

  是的,想要加深姐妹之间的联结,不是在她们关系有裂痕时,硬拉一条线去强迫对话;

  而是在她们都深在联结中时,为她们的美好点滴,再轻添一丝笔墨,而她们的感情也会来得更隽永。

  我一直都很重视姐妹之间的互助友爱,这个朴素的价值观,就这样在她们的日常中渐渐注入了。

  仔细总结生活中的“可教时机”,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我大概把它分成三类:

  1、孩子心情好的时候。

  因为这样的时刻,孩子的心会更开放,我们说的话,想传递的价值观,孩子都更有地方去容纳。

  2、和孩子共同关注的时刻。

  比如一起看绘本,一起看视频,一起听音乐,一起遇到了一件什么事。

  记得以前和小拍逛街,路上遇到有陌生人向我问路,我回答完以后,又跟小拍重申了那一句,你看,陌生的大人如果需要帮忙,是会向大人求助,而不会向小孩求助的。

  小拍把这句话记得特别牢。

  3、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

  每当孩子提出问题,她有可能是真的困惑,有可能是寻求帮助,还有可能是提出怀疑……稳妥的做法,我会试着反问她,那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当孩子说出了她的观点,我才能了解她到底想问什么,以及她对这个问题了解多少,而这样的“可教时机”具体要“教”什么,也变得更为精准了。

  以前有个妈妈问我,小莉,要怎么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

  我无奈地笑了笑回答说,这得问你的孩子呢。

  其实只要用心观察,每位父母都能找到自己孩子的“可教时机”,它能带我们悄无声息地走进孩子的心里,轻轻播撒一颗颗种子。

  我们是园丁,而不是木匠。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