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8/1/24
哈佛大学有一个儿童教育研究成果集,其中第五章“怎样才能成为完美的父母”,内容是关于子女教育的。这一章里,有个很有意思的分析研究。这项研究分析的细节,可以去看原书——这样说的意思是,请读者不要轻易否定这项研究。由于篇幅有限,这里直接引用研究结论。
和学生成绩高度相关的8项因素是:
1、父母受过良好教育
2、父母有着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3、母亲是在30岁或30岁后生下第一个孩子
4、出生时的体重较轻
5、父母在家说英语(这一项可以替换为父母在家说主流社会语言,在中国就是汉语普通话)
6、学生是领养的
7、学生的父母参加家长教师协会(PTA,一种在美国很流行的家长参加的教育组织)
8、学生家里有很多藏书
和学生成绩无关的8项因素是:
1、家庭非常和睦
2、刚刚搬到一个比较好的社区
3、母亲在孩子出生以后到上幼儿园之间的这段时间里没有工作
4、学生参加了儿童发展进步计划
5、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
6、学生经常被打屁股
7、学生经常看电视
8、父母几乎每天都给孩子读书
很困惑,对吧。
许多被认为很有影响力的因素,比如搬家到一个比较好的社区,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每天给孩子读书,却被证明不能影响孩子的成绩。
而另一些因素,比如出生时孩子体重较轻,和晚育(30岁才生第一个孩子),却被证明可以影响孩子的成绩。
这两组家庭因素的分布,其中有什么规律?
研究指出,规律就是:那8项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很多是父母本身的特点,即“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也就是所谓的“以身作则”;而那8项不能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则是父母的行为,即“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
换句话说,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远比他们对孩子做什么,采用某种教育方法,更重要,更能影响孩子。
这个结论的意义远比看上去深刻得多。
实际上,除了遗传因素,决定孩子学习成绩和人格发展的,一定是父母的行为,包括他们对孩子做了什么。那么,为什么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他们对孩子做了什么更重要呢?
那是因为,真正决定你在日常生活中做什么的,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你有意去做什么事。刻薄一点儿说就是:你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世。
你是个爱读书的人,家里有很多藏书,就算你没有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你天天手不释卷的样子,也会被小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会认为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当他们认字以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读书。
如果你最大的爱好是打麻将,家里日日有牌局,天天出入的都是牌友,两口子讨论的都是牌技和牌运,就算你每天坚持给孩子读一小时书,小孩子对书的兴趣也不会比对麻将更大。
政治家的孩子,从小就看到父母在家中举行政治集会,和同事商讨各种政治话题,很自然地就会掌握其中的言谈举止和交往技巧,虽然他很可能意识不到这是在学习。
商人的孩子,从小就见惯进货销售、盈利亏损。如果他长大以后决定经商,即使是新手,他对商业的理解和兴趣,也和那些父母一辈子拿工资从来不知道商业风险为何物的孩子大不相同。
当然,论及人,结论永远不会绝对。相反的案例一抓一大把。而且,上述规律,不应该成为个人逃避努力的借口。决定你生活和命运的,永远是你自己,而不是你的父母或其他人。
揭示这条规律的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说到底,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或者说,你的性格和优缺点,很可能就是你子女未来的性格和优缺点。
诚实者的子女也可能成为骗子,但更多的骗子,是从小就从家里学到了撒谎和欺骗之术。勤奋者并不能确保孩子一定也同样勤奋,但如果你日上三竿还在高卧,就别为孩子的懒惰而怨天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