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8/1/11
昨天,堂妈(ID:kexueyuer2013)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一女子站在高铁门口,打算阻止列车门关闭,等待10秒就能过来的老公,无视安检员和乘务员的阻拦,全程理直气壮。
动图中,这个女子的女儿尴尬得无所适从,显然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个慌乱的局面。
父母的行为里,藏着孩子未来的教养。
蒙台梭利说,孩子的成长从模仿家长开始。孩子5岁后主要模仿父母的行为和品格。
家长不合时宜的行为,在孩子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在孩子眼里是“可以犯错”的通行证。
在超市里,家长抓起散装部的瓜子试吃,甚至随手递给孩子一把,这在孩子看来,不付钱的东西可以提前享受。
在公园里,家长摘下一朵小花别在孩子头发上拍照,这在孩子看来,公共物品是属于大家的,任何人都可以取走。
在家里,妈妈大声呵斥姥姥姥爷,或爸爸想当然地认为,家务必须妈妈来做,这在孩子看来,别人就应该无付出地爱自己。
耳濡目染中,孩子模仿着爸爸妈妈的行为,家长不树立好榜样,又怎么能教育孩子好呢?
告诉孩子,管理情绪很重要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负面情绪人人都有,但聪明的人能管理情绪。
显然,这个妈妈没有控制好情绪,遭到拒绝后不是向内寻找自我原因,而是让不满和怨恨占据了头脑,冲动下做出了错误的行为。
无独有偶。
武汉某名牌大学在读女博士一家三口在机场办理值机手续时,工作人员告知其所乘坐航班已停止办理值机手续,建议其改签或退票。
女博士谎称自己准备出国参加重要会议,在反复协调未果后女博士情绪失控,大闹机场值机柜台,甚至掌掴一名机场工作人员。
当负面情绪占据头脑时,妈妈带给孩子的不是想办法弥补,而是让冲动的魔鬼侵蚀理智,最终做出无法弥补的不良行为。
当孩子同样遇到负面情绪时,TA 不会想着主动去解决问题,只会逃避或偏激对待,后果就有可能不堪设想。
家长应有意识地控制自我情绪,同时提醒孩子,凡事要放任有余,遇事要轻松自然,想清楚前因后果再去说、去做。
不能轻易被负面情绪控制,要懂得排解焦虑和不满,用正确的方法处理遇到的问题。
告诉孩子,敬畏规则很重要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敬畏规则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负责。
社会规则是所有人共同遵守的制度,它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保障每个参与者的权利。
而家庭规则应该是社会规则的缩影,且更包容、更有教育性,为孩子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但要求孩子尊重家庭规则和社会规则,会不会影响孩子创造力和对事情的判断呢?
制定规则的终极目的是让孩子有意识地去依照家庭规则做事,优化自己的行为,逐渐将这些规则转化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家庭规则不是限制孩子的行为和自由,而是孩子行为的底线。
良好的家庭规则能解放家长的时间,使家长更游刃有余地教育孩子,还能帮助孩子长大后更快地适应社会。
而遵守社会规则,是对我们普通人最好的保护。
选择走斑马线而不横穿马路,大大减少了被车撞到的几率;
老老实实排队而不插队买票,不用承担被指责而重新排队的风险;
喝酒不冒险开车上路,最大程度保证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人是群居动物,遵守规则是每个人应该、必须学会的事情,这是一条最简单、最安心的路。
作家斑马说过:
“规则鞭策我们老老实实奋斗,也佑护我们平平安安回家。它让我们每一餐都吃得安安心心,每一觉都睡得踏踏实实。”
建立规则是帮助孩子提高自控力的必要手段,当规则内化成习惯,孩子就能很好地约束自己。
因此,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待人处事的规则意识,一定要求孩子长期坚持做到。
告诉孩子,有错就改很重要
事后,这个妈妈在微博上为自己的错误推脱:“我老公10秒内就能下来,为什么不让他下来呢?”
这条微博让堂妈想到了以前常常看到的场景:
孩子摔倒了家长打地面,孩子碰桌角家长打桌子,让孩子觉得都是地面和桌子的错,让孩子摔倒了、碰到了。
而当家长打地面和桌子的这一刻,同时教会了孩子推卸责任,埋怨他人。
家长看待事情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的生活态度。
“我确实是晚点了,但高铁还没开啊!”
“我不知道高铁要提前5分钟检票啊!”
自己做错了要敢于承认错误,及时去改正而不是找借口,让孩子知道犯错并不可怕,推卸责任、一错再错最不可取。
这次,纷扰之后列车员能让这一家三口坐上高铁回家;下一次,动物园的老虎不会善待逃票、不守规则的你。
当了爸妈后,我们总想为孩子遮风挡雨一辈子,可实际上,爸爸妈妈只能陪伴孩子一阵子。
在这一阵子,教会孩子如何护自己一生周全,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