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15-9-30
如果这个孩子曾经有过不按照教育者的要求去做,教育者就会不高兴的经验,为了生存,儿童会紧紧依恋教育者,努力达到养育者的要求,去愉悦他们,他们就会违心地去拿那个小的,并说一套让养育者高兴的话。
表面看上去儿童似乎获得了提升,孩子按照社会的道德准则选了小梨,但实际上由于违背生存的本能,他会非常痛苦。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儿童就会被建构起永远按照外在的要求标准去对自己的生存冲突做出选择,也就是站在权威或者批判者的立场去选择。
这样人就失去了自我。
丢失自我的结果是:在冲突中选择时,他的内心会在本能与自我,本能与假想的别人的要求之间摇摆。
没有自我的人在生存需要选择时他们会在本能与超我(那不可见的权威要求)之间摇摆。他们的自我不能做出裁决:要不然他们就选择满足本能,甚至为了满足本能而犯罪;要不然他们就选择满足别人的生活,一辈子感到生活得很累。
站在自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儿童首先要练习在自己的生存环境中保护自己,才能在安全感的基础上建构利他的精神,否则就会利用利他来获得安全感,例如,帮助他人是为了使权威认可自己,以获得权威对自己的爱。
当一个家长不能认识到孩子作为一个人,需要按人的本能来成长出自我时,他就有可能逼孩子做出对自己不利的选择。
来看这个案例:
一个被家长认为软弱的女孩子,平时看上去真的就不是勇往直前的那个类型,有一天她对老师说,班里的一个孩子没来上学是因为生病了,因为他们两家在一个小区住,昨天晚上她和妈妈去了那个孩子家,她知道那个孩子生病的事。
当她说出那个孩子生病的事实时,另一个很勇猛的男孩子大声地反驳她说:他根本没病,他是出去玩了。女孩子只是小声争辩了一句,男孩便冲过去更大声地向她吼叫,这女孩立刻不再争辩,悻悻地离开了。
孩子妈妈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勇敢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她说的是对的,她不应该因为怕男孩就放弃自己的观点。在这一冲突中,女孩子的选择是保护自己的身体,放弃观点,而妈妈选择的是放弃保护身体而坚持观点。
孩子是站在自我的立场上做出选择:保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比保护那个观点更重要。这是苍天赋予儿童的生存本能,否则在大自然中儿童不会有多少机会能长大成人。
儿童能够站在自我的立场上对事物进行选择和判断,说明这个儿童身边的成人认可孩子是儿童,没有急于让孩子成为成人。
给孩子机会成长起自我才能在本能和超本能冲突中,理性地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理性就是我们说的自我。有自我的人很少盲从,很少会不理性,很少会选择破坏性,因为他们不会违心地受制于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