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妈猫爸分析中英基础教育差异,宝宝啦网小编为您介绍。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已然迅速聚集了关于“早教”、“择校”、“学区房”、“隔代教育”、“中国式教育”等社会热点话题,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追捧。有人说《虎妈猫爸》是非常值得家有学童的父母或者准父母观看的一部教育性电视剧。以漫画形象,鲜活的呈现了“虎妈”、“猫爸”、“狐狸奶奶”、“狮子姥爷”和“兔女儿”之间的故事,也从各个角度和细节展现了各个家庭成员中教育理念的差异。
在《虎妈猫爸》中,兔女儿因为“狮子姥爷”的中国式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矛盾,而患上了儿童抑郁症。家长们都开始反思,到底是“必胜决”这样的中国式教育模式捆绑了孩子,越来越重的家长期望值压在身上,还是多报越多的补习班让孩子根本喘不过气。对于下一代的培养和教育问题,中国家长是无比重视,从不掉以轻心。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砸锅卖铁、挤破脑门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是过于溺爱和过度期望也会让孩子这颗小绿芽在“温室”中枯萎。
中国和英国都是教育大国,基础教育其实都有可取之处。但是从《虎妈猫爸》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缩影,家长期望高,上课功课繁重,孩子没有一个开心的成长环境。无可厚非,中国的基础教育让大多数孩子能掌握了比英国同龄孩子更多的知识。但是也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的教育投资转站英国,寻求另外一种教育模式。那么中英教育之间有什么差异呢?
中国式教育利弊
近来,中国数学老师走进英国小学教授九九乘法表,中国“神书”《一课一练》将要引入英国课堂被广大英国中小学生膜拜。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名单中几乎都是看到中国人的名字。中国式基础教育确实为孩子的学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外媒在采访中国小学的时候也发现,上课铃响,班长大喊“起立”,全班同学就齐刷刷地站起来。大声背诵口诀、齐读课文也是中国小学生上课中常见的。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也让孩子们缺少了互动和实践。
虽说近年来不断在创新改革,但是也举步维艰。这总归与历史遗留的问题和人们一贯的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教育体制也逼得学生和家长不得不随着大流。中国学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学习好才有将来,学习不好的就是坏孩子,他们从来就没有明确真正的学习动机和动力。他们被强迫去学习很多东西,其中很大部分是为了考的好成绩,得到老师的赞扬、家长的鼓励、同学的羡慕而已。这样一来,会忽略了孩子真正从心出发去做一件事情,也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