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京籍失学儿童的困境,非京籍失学儿童该何去何从?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8

  非京籍失学儿童的困境,非京籍失学儿童该何去何从?宝宝啦网小编为您介绍。

  依依(化名)已经7周岁,正在错过属于她的一年级。“3月17日”这个日期成为了她入学之路上一座大山,无法逾越。2014年初,由于生意扩展需要,依依的父亲赵忠山将公司从朝阳区迁至昌平区,一家人随同居住在昌平。同年3月17日,赵忠山按照《北京市暂住人口管理办法》的规定,考虑到家住昌平,将暂住证办在了昌平区。

  临近幼升小报名时,负责入学资格审核的工作人员告诉赵忠山,暂住证日期不符合规定,女儿依依被拒收,失学北京。类似的非京籍儿童远不止依依一人。离京,返乡,分离,留守,随着2014年幼升小入学日子的临近,这些非京籍家庭开始各寻出路。如今,21个非京籍失学儿童家庭决定通过起诉的方式为子女争取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场非京籍儿童“幼升小”规定之变,正在演变为孩子背后的家长与制度的博弈。回不去的家乡依依的失学危机源自一份文件。2014年4月30日,赵忠山现居住的昌平区下发《昌平区非京籍“五证”审核标准》。其中规定,父母双方在所持有的“五证”之中,暂住证须为公安派出所2013年12月31日以前制发,且暂住证在有效期内。虽然赵的“五证”齐全,但因为暂住证制发日期不符合要求,依依被拒绝入学。赵忠山记得,最开始报名时,昌平区有6、7个家庭遇到类似的问题,后来陆陆续续增加到78个。失学的焦虑和失望在这些非京籍家庭中不断累积、蔓延,使父辈陷入其中,面临着离开还是留下的两难境地。

  2014年8月,赵忠山和另外77个非京籍家庭选择了留下。23年前,16岁的宛文浩孤身来北京闯荡。“那时候经济条件不好,想走出来,在北京打拼。”在这里,宛文浩有了自己的事业,与后来的妻子相识,在2008年喜获一子。宛文浩和妻子把在北京的生活计划得很长远,但计划最终因为儿子在2014年入学的危机而夭折。按照2014年朝阳区幼升小的规定,宛文浩和妻子作为家长,双方必须有社保。由于妻子并无正式工作,两人中,只有宛文浩符合条件。夫妻二人决定离婚,试图让儿子顺利上学。看似荒诞的决定最终将这个家庭推向更为荒诞的境地。2014年6月23日,宛文浩和妻子离婚,但被告知离婚晚了,依然无法上学。宛文浩和妻子也因儿子上学的问题,婚姻难以复合。留下的父母都有离不开这座城市的理由。他们在北京有自己的事业,一半以上的父母是企业法人。来京的日子短则5年,长的已经20多年。

  “想离开,也不是马上就能离开的。”2005年,赵忠山从家乡吉林延边的政府部门辞职,来京下海经商。十年筚路蓝缕,公司经历了最初在望京设置办事处,再到2011年在京注册,走上正轨,拥有千万资产。十年之后,这个非京籍家庭的一家之主承认,他将所有的一切都放在北京这座城,已然回不去老家。“五证”之外还有证2014年8月,这些有着相同际遇的家庭聚在一起,合力聘请律师,试图通过诉讼的途径解决子女上学问题。伴随着“幼升小”入学日期的临近,一些家庭中,父母一方无奈选择离京,或者将孩子送回家乡父母身边。

 

[1] [2] 下一页

TOP排行

  • 孕产
  • 喂养
  • 健康
  • 早教
  • 家长

最新文章

赞助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宝宝啦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18742号

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客服信箱:baobao.l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