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宝宝真能看见“不干净”的东西?做好这5点比“请大仙”更重要!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8/4/12

  宝宝真能看见“不干净”的东西?做好这5点比“请大仙”更重要!

  一位家长留言说,最近宝宝有点儿“奇怪”:

  “我女儿常常对着玩具自言自语、给毛绒小熊喂饭吃……有时候指着空气对我说:妈妈,这是我的好朋友呱呱。”

  女儿的“异常表现”让这位家长惊恐万分:宝宝真的能看到“不干净”的东西吗?

  其实,这是大多数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假想朋友”。

  今天,科长就将“假想朋友”这种现象说个明明白白。

  “假想朋友”的类型和区分

  一般情况下,“假想朋友”有两种类型:

  拟人化的假想朋友(宝宝身边的布偶);

  看不见的假想朋友(宝宝喜欢的动画片角色或宝宝虚构的人物)。

  《小猪佩奇》中有一集,讲的就是小羊苏西和她的“假想朋友”——狮子里奥的故事。

  苏西向佩奇介绍她的“假想朋友”——里奥

  美国的心理学家发现,65%的学龄前宝宝都拥有过“假想朋友”,这种现象在宝宝2.5~3.5岁时异常明显,6~7岁时会慢慢消失。

  区分“假想朋友”和宝宝的表达不清:

  很多时候,宝宝出现类似“假想朋友”的现象,其实是家长未能理解宝宝想要表达的意思。

  宝宝的认知能力有限,但阅历丰富的家长常常将宝宝的正常描述联想到“恐怖的事情”。

  墙壁上的涂鸦吓坏了爸爸

  在电梯里,宝宝突然对妈妈说:“妈妈,你背后有两个叔叔在盯着你”,妈妈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张明星宣传海报。

  宝宝说:“爸爸,阳台上有个老公公在笑。”爸爸毛骨悚然地问几遍才搞清楚,宝宝口中的“公公”指的是“太阳公公”。

  “假想朋友”和宝宝表达不清都是正常现象,家长不要认为宝宝招惹了“不干净”的东西。

  宝宝为什么会拥有“假想朋友”?

  为什么学龄前宝宝会出现“假想朋友”的现象?

  1.缺少游戏的玩伴

  “假想朋友”多出现在学龄前,这正是宝宝有能力、有兴趣玩“过家家”等假想游戏的阶段。

  现实生活中没有一起玩游戏的伙伴,有些宝宝会创造出一个“假想朋友”来陪自己一起玩耍,慢慢延伸到一起吃饭、看书和睡觉。

  2.自我意识的发展

  2岁左右的宝宝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环境之外的个体,宝宝不希望任何人干涉自己的行为,但常常事与愿违。

  这个时期的宝宝需要一个能听从自己指令、满足自己需求的人,“假想朋友”就这样出现了。

  3.情感需求被无视

  “假想朋友”可以承担多重角色。宝宝生气了,它是出气筒;宝宝犯错了,它是替罪羊;宝宝孤单了,它是好玩伴。

  现实生活中,宝宝的情感需求长期被忽视,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正确地排解,部分宝宝会出现“假想朋友”的现象。

  宝宝拥有“假想朋友”,家长该如何做?

  “假想朋友”有利有弊,家长该如何扬长避短?

  1.不贴标签,尊重宝宝的“假想朋友”

  对于宝宝来说,“假想朋友”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伙伴。

  宝宝拥有“假想朋友”,家长不要取笑宝宝,更不要用迷信手段阻止宝宝与其交流。

  《小猪佩奇》中,猪爸爸用非常正式的礼节向苏西的“假想朋友”里奥打招呼。

  2.多观察宝宝与“假想朋友”的互动

  宝宝与“假想朋友”对话时,家长先在一旁多做观察。

  当宝宝对家长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时,比如要和“假想朋友”一起吃零食、玩玩具,家长应尽量满足宝宝的要求。

  《小猪佩奇》中,猪妈妈将水果蛋糕分给了三个小朋友,包括苏西的“假想朋友”“里奥。

  3.通过“假想朋友”强化生活中的规则

  2~3岁是制定、执行规则的最佳时机。

  家长可以通过“假想朋友”强化规则,让宝宝知道,任何人都要遵守规则,包括“假想朋友”。

  猪爸爸对小羊苏西说:“你确定里奥不穿靴子就可以在坭坑里跳吗?”

  但家长不要剥夺宝宝对“假想朋友”的控制权,更不要让“假想朋友”反成为宝宝的榜样。

  “假想朋友”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宝宝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当家做主”机会,如果被要求向“假想朋友”学习,宝宝的叛逆心理将更严重。

  4.阻止宝宝将错误推给“假想朋友”

  如果宝宝把“假想朋友”当做了替罪羊,家长一定要及时制止,然后鼓励宝宝承认错误。

  宝宝犯错时,家长要“对事不对人”,让宝宝明白:我不需要说谎,因为就算犯了错,爸爸妈妈依然爱我如初。

  5.抽时间多陪伴宝宝,增加真实的活动

  虽然“假想朋友”是宝宝想象的产物,但宝宝能理解“只有看到的东西才是真实存在的”,也能区分现实朋友和“假想朋友”。

  所以,“假想朋友”不会影响宝宝的正常社交。

  但过于依赖“假想朋友”,阻碍宝宝与现实世界的连接,宝宝和真实朋友玩耍的时间就减少。

  家长应在现实世界弥补宝宝缺失的东西,比如真实的玩伴、家长的关心和自由探索的空间,慢慢引导宝宝告别“假想朋友”。

宝宝啦微信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