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孩子眼中最美的妈妈是长什么样的?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10/27

 孩子眼中最美的妈妈是长什么样的?

  01

  最近有个采访孩子的视频,我看完黯然垂泪。这些声音,源自孩子内心深处,有些被我们视而不见,有些,我们从未察觉。

  孩子眼中,妈妈什么时候最漂亮?不是妈妈染红指甲的时候,不是妈妈穿晚礼服的时候,不是妈妈踩着高跟鞋的时候,无一例外,孩子们的回答都是:妈妈不生气的时候。

  妈妈什么时候最漂亮?

  ▽

  妈妈什么时候不漂亮?

  ▽

  妈妈不生气的时候,像天使,像太阳,明媚而温暖;

  妈妈发火的时候,像恶魔,像恐怖的妖怪,像一只张牙舞爪的母老虎。

  妈妈生气的时候像什么?

  ▽

  如果妈妈生气了,你的感觉如何?回忆起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孩子们的表情大都沮丧。

  有孩子耸耸肩,表示非常的无奈!有孩子黯然神伤道:我觉得很不高兴,不喜欢听这些声音,不高兴的时候,有时候会哭,有时候会默默地走开。更有甚者,身体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妈妈发怒时,我觉得整个心都揪起来了!”

  是的,于孩子而言,妈妈笑了,整个世界都明亮了;妈妈怒了,整个天空都暗淡了。

  这个视频,让我想起《爸爸去哪儿》中,易怒的陈小春和Jasper这对父子。尽管陈小春非常爱Jasper,希望在自己老去之前,Jasper可以快些独立和长大。可每一次,当他冲着Jasper发火时,我都暗自替Jasper捏一把汗。

  最初和陈小春在一起的Jasper,总是战战兢兢,时刻处在爸爸发火和即将发火的担心和恐慌中。Jasper还悄悄地告诉村长:“我希望节目是《妈妈去哪儿》,因为,我更喜欢和妈妈在一起”。这句话,让陈小春“扎心不已”。

  孩子永远是最真诚的,谁会愿意每天和“魔鬼”待在一起?

  02

  恰好在几天前,我冲两岁的女儿发火了。想想真是“不可理喻”,女儿居然提出“无理”要求:妈妈睡觉不许盖被子。我只好穿着厚实的绒绒睡衣,不盖被子地躺在她身边陪睡。等她睡着后,偷偷把被子盖好。

  结果,她两点钟起夜尿完尿,发现妈妈居然“盖了被子睡觉”,立马哇哇大哭起来,而且还“变本加厉”地要求妈妈不要睡床上,任我怎么哄都不行。

  我陆陆续续取出三床被子,都被她霸占,疲惫不堪的我终于怒了:妈妈为什么不能盖被子?为什么所有的被子都是你的?妈妈不要睡觉吗?那你睡吧,我睡地上可以了吧?

  女儿明显被我惊吓到了,从来没看见妈妈发这么大的火。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就像看怪物一样,定定地盯着我。而后,缓过神来的她,开始歇斯底里地哭泣;凌晨两点,我真的快崩溃了,想死的心都有了。

  意识到自己对她的伤害,我把她紧紧地抱在怀里,不断地抚摸她的额头:对不起,妈妈不是故意的;没事的,妈妈在。女儿终于慢慢安静下来,再次进入梦乡,可是,我却再也无意入眠,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教育理念出了问题?

  女儿这个年纪,正处于“秩序敏感期”,任何破坏她心理秩序的行为,都会让她抓狂。作为心理咨询师,我理解她的行为。但是尽管如此,白天工作的焦头烂额,深夜的疲惫不堪,还是战胜了我的理性和自律。

  孩子知道:妈妈其实也不太容易。

  03

  自然状态下,孩子总是愿意做自己,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表现出自己的本色。让父母发怒的,常常不是孩子本身的行为,而是父母对于孩子行为的认定。

  同事家闺女刚上小学,每次放学回家之前,她都希望可以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再多玩一会。每次同事叫孩子回家做作业,两人都会产生激烈争执。

  同事认为,女儿这是在藐视规则,不遵守“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的规定。所以,每次母女俩都要上演一次生拉硬拽,妈妈大声责骂,孩子哭得歇斯底里。同事很担心,害怕女儿不懂事,再不管教,以后更加难以进入学习状态。但其实,小女孩不遵守规则,并不是出于恶意,只是因为刚上小学,她还没学会从玩耍状态切换到学习状态。

  并不是升入小学,切换技能就能够自然掌握;也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可以做到,就判定你的孩子也足以应付这种过渡。

  

  父母不能擅自根据自己的需求,就把孩子的自然状态定位为是否“守规矩”,是否“听话”。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要保持理智,不依据发展图标,也不参照其它孩子的成长,而是密切关注自己的孩子。

  孩子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仔细观察,他的行为会告诉你,何时需要我们的引导,何时需要我们放手。

  

  孩子说:希望妈妈放松一点,休息一下。

  04

  周六,孩子上完早教,准备回家。其中有个男孩,依然饶有兴趣地在大厅玩着各种玩具。孩子的妈妈很着急:你走不走?再不走,妈妈就走了?

  看孩子无动于衷,妈妈真的走了。孩子一看妈妈走了,立刻哇哇大哭。妈妈这才回转身,对孩子说:我是不是叫了你很多次,你为什么一直不走?都几点了,还不回家吃饭吗?

  孩子此时正陷入“妈妈不要我了”的恐慌之中,哪里听得进“道理”,恐惧化作委屈,立在原地,哭得更加歇斯底里。妈妈看孩子还不动,又准备“玩”一次“妈妈走了”。孩子见状,立马冲过去,抱住妈妈的腿,一边哭一边喊:妈妈!妈妈!

  此时此刻,需要安慰的人,其实不是愤怒的妈妈,而是那个受伤的孩子,他的每一声哭喊,都在呼唤:妈妈快抱抱我,抱抱我。

  

  类似的场景,几乎每周都会上演。每一次,女儿都会驻足观看很久,然后难过的告诉我:那个小哥哥(姐姐)的妈妈,不要他了!

  心理学家徐博士说,相对于成年的父母,孩子们更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学家。

  父母只考虑他们的生存,孩子却特别在乎父母的情绪,对父母的心理变化非常敏感。

  孩子很容易围绕着父母的情绪转,而父母却会有意无意地利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孩子。有时候父母引以为豪的“办法”,在孩子的眼中,却是真实的抛弃和伤害。

  

  05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个小学生的照片册子,名字叫做《我的妈妈什么都不会》。一个小男孩,用相机记录下生活中真实而“不会”的妈妈:

  我的妈妈,不像电视里的妈妈,她不会的事情太多了。

  她不会控制情绪:她贴面膜时,我去弄她的脸,她就会生气地撕掉面膜,追着打我的屁股;

  她不会尊重别人:她在家里大声打电话,然后还不准我和爸爸发出声音;

  她不会言行一致:她每天让我早起早睡,自己却总是熬夜到十一二点;

  她不会说到做到:为我们准备好早餐,一边答应着来吃,一边帮我张罗整理上学的书包。一边教育我要独立,担心我长大后变成奶宝,一边蹲下来给我系鞋带,帮我背上学的书包。

  她不会轻声细语:我总是丢三落四,她总是一遍遍大声提醒:你的袜子!你的便当!

  我妈妈不会的事太多了,但我知道有一件事,她很会,那就是当我的妈妈。而且,我很爱她。

  

  第一次为人父母,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怀疑自己的教育有问题,给孩子造成伤害,因此,容易焦虑。这种焦虑,让父母困囿于自己的视角,以为要非常优秀,才能做孩子的保护伞,却不曾知道,孩子从来就不要求父母万能而强大。孩子需要的,是用心的、真实的、不完美的,但始终陪伴在身边的妈妈。

  你心中的妈妈像什么?

  ▽

  

  “如果妈妈愿意陪我,我就给妈妈打10分。我觉得你一天都不理我,我就想问你几句你都不让。”

  “妈妈工作总是很忙,所以我希望她哪次能够陪我一整天!”

  

  “聊到我妈妈,就会忍不住哭,六年级开始她的重心转回老家,就很少陪我。”

  “我最喜欢妈妈多陪陪我”

  “希望妈妈多腾出时间来陪我玩”

  

  这些声音,发自肺腑,却也充满委屈。

  武志红说:“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懒惰的逻辑,是父母们为自己开脱的最佳借口。倘若你特别迷信这句话,那你待孩子的方式,恐怕就需要当心了。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你怎么对待她,她都会真实地反射出来,并且潜意识中,会慢慢长成你的模样,来加强和你的紧密联结。因此,不要抱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像魔鬼,那是因为,你动怒的时候,寒气森森。

宝宝啦微信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