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孩子突然开始不吃饭了,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8/6/20

  孩子突然开始不吃饭了,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小吃货

  楚楚

  +关注

  这篇的作者是宽儿妈妈。坐标杭州,浙大工科毕业,曾任职于奢侈品公司和培训行业。现在是沉迷于想填饱孩子的胃,更想丰富孩子的灵魂,“养育幸福孩子”的全职妈妈。微博:@宽妈月池,微信公众号:宽妈小厨。

  过了一岁半,饭模宽就突然开始不吃饭了!

  记得读到过一岁半这个坎儿很多孩子都会进入一个“吃饭倒退期”。当时乐观到觉得我们肯定不会碰到。

  结果我也领略了一把饭渣娃的魔力:

  把不吃的菜,一点一点挑出来;

  食物放到嘴巴里咬两下吐出来;

  有时候甚至是刚舔上一下便吐出来了;

  把饭菜倒在餐桌上边捏着边吃,吃饭慢悠悠。

  这一定就是“吃饭倒退期”了!

  一开始几天,我猜测是之前不加盐的寡淡辅食味道已经满足不了娃的味蕾了,于是开始给他的辅食加盐,加了盐之后宽吃的多了一点。老母亲那个欢呼雀跃!

  结果好景不长,也就一天的功夫,加盐也震慑不住了。

  一顿饭吃几口,一天的饭量估计往最多了算,也只有以往的一半吧。一开始抱着“随他去”的想法,可眼见着一周过去了,不仅没有好转迹象,甚至有点愈演愈烈的趋势。怎么办呢?

  老母亲千辛万苦帮着娃一起培养出来的吃饭好习惯,就这么被击溃了!

  遇上娃吃饭倒退期的妈妈们,这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实在让人心慌慌,有没有呀?

  不行,我要行动!我想知道孩子这个状态,我还能为他做些什么。

  于是工科出生,曾经热衷于做实验写报告的我,斗志昂扬地走上了闯关之路,誓要攻下这个关卡。

  非常有必要说一下:这昂扬的斗志只存在于我的心中,表面上,对于“不好好吃饭”这件事情,我还是非常不care哒!不想给娃压力,不想让吃饭变成一件郁闷的事情。

  实验一

  实验目的

  针对孩子吃饭捏,玩,慢悠悠的现象,搞清楚是孩子食欲不好的主观问题,还是食物不适合的客观问题。

  如果是孩子食欲不好,那么准备再可口的饭菜,他们也未必能吃的进去,就像孩子生病期间常会遇到的吃不进去饭现象,但是病好了身体一恢复,立马就生龙活虎,大肆饕餮了。

  我在想:既然孩子到一岁半(很多孩子一岁也会有吃饭倒退期)会遇到这种阶段性的问题,那应该很有可能是在这个成长阶段中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使得之前喜欢的食物现在显得不那么合适了。身体不接受食物,他们还表达不清楚,自然是会出现“不好好吃饭”的现象。

  那到底是哪一个呢?

  实验内容和步骤

  1、出现捏,玩,吃饭慢悠悠,对食物没兴趣的现象。

  直接提出:宝宝,如果不想吃了,那我们吃饭就结束吧,饭妈妈要收走了哦。(注意不用惩罚性的语言,不用批评指责的语气。)

  看孩子的反馈。

  2、如果孩子欣然接受,那就达成一致,结束用餐。

  愉快地为孩子洗洗擦擦,让孩子爱干啥干啥去。为了让他们多吃那么一两口,一直僵持着,只会让孩子更讨厌吃饭。

  3、如果孩子不同意。

  那么可以初步判断是:孩子想吃,但是这饭菜不是他们想要的。

  现象记录与分析

  我这么试了几次,几乎每次宽儿面对饭要被拿走,都是一脸的委屈,抱着饭碗不肯撒手。把饭碗继续留给他吃呢,又是接着一副漫不经心,边玩边看心情吃一点点的状态。

  实验结论

  不是孩子不想吃,是我准备的饭菜需要调整了。

  实验二

  实验目的

  为什么会吐食物?

  到底哪里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

  实验内容和步骤

  1、妈妈们第一个想到的估计都差不多:加盐!通过加调料判断是不是口味不再能满足。(仅适用于1岁以上。)

  2、统计吐出来的食物,不吐出来的食物,对比寻找规律。

  3、观察孩子吃饭时不同于以往的行为细节。

  现象记录与分析

  1、加盐,有时吃,有时不吃,兴致一般。 加宝宝酱油,吃得多一些,兴趣高一点,但还是会有吐食物的现象。

  2、吐出来和吃进去的部分记录如下:

  吐出来

  吃进去

  番茄炒蛋中的番茄

  煮烂在面中的番茄

  馄饨(饺子)馅儿会吐一部分

  馄饨(饺子)皮儿

  大虾仁肉

  虾滑

  猪肉

  炖肉汤、几乎炖烂的猪腿肉

  豌豆皮、玉米皮

  上海青(小油菜)

  娃娃菜叶子、苋菜

  米饭

  烂面条、米粉、粥

  苹果(咬两口扔一边了)

  香蕉、芒果、橙子、橘子

  3、其他行为细节

  食物温度偏高一点,会直接吐出来(之前一样的温度完全不是问题)。

  蘸酱汁/汤汁吃。

  爱喝汤。

  最近又开始流口水。

  经过这么一对比,我发现:

  凡是能吃进去的,共性是:

  可以直接吞咽,或者是烂软到几乎不需要咀嚼的程度。

  凡是吐出来的,共性是:

  需要大量咀嚼,或者是没烹饪至烂软的状态(番茄炒蛋中的番茄),以及压根就煮不烂的(豌豆皮,玉米皮)。

  孩子为什么有时候咬两下吐出来,有时候甚至刚碰到舌头就吐出来了?主要出问题的应该是口感!

  到这时候,我这个当妈的才后知后觉,大费周章琢磨出来的东西,其实便是孩子一开始就想通过动作告诉我的:妈妈,这个东西我不想嚼!

  而往往我们大人的第一反应却是:孩子开始不乖了,孩子吃饭开始“出问题”了。

  实验结论

  吐食物是因为他们难受,是因为在出牙,不喜欢需要咀嚼的食物,不喜欢温度较高的食物。最好是流质食物,或者是烂软到不需要怎么咀嚼。

  另外,孩子喜欢蘸酱吃,也说明了如果口味再好一些,那吃饭的动力就能大,更能克服咀嚼的难受了。

  实验三

  实验目的

  那么挑食的原因呢?

  上面初步弄明白了孩子吐食物出来是因为口感问题。那么一开始以为的挑食行为,莫非也仅仅就是这个口感的问题?

  实验内容和步骤

  1、把挑出来不吃的这种食物,尽量做到烂软状态,或者剁到尽量小。看孩子是否还会挑出出来。

  2、如果孩子接受了,说明仅仅就是口感的问题。那么在饮食倒退期这段时间,注意食物的性状。

  3、如果孩子依然会挑出来,那就不仅仅是口感偏硬,需要咀嚼的问题了。暂时列入不接受list,孩子喜欢吃什么就给什么吧。

  现象记录与分析

  因为近阶段还出现过:不吃西兰花,不吃鳕鱼,不吃蘑菇的现象。

  于是把西兰花花朵部分,鳕鱼切得很碎,加入面一起煮烂,蘑菇和番茄打成泥做意面。蘑菇和土豆打成泥,加上奶酪做成浓汤。

  宽儿都吃得还不错。

  实验结论

  孩子阶段性的挑食,仅仅是因为出牙不适引起,他需要我运用合适的烹饪方法,尽量降低这些食物的“存在感”。

  吃饭倒退期的tips

  降低期望值

  绝大多数孩子吃饭都是“猫一天,狗一天”。吃得少,吐食物,挑食,边玩边吃慢悠悠,这是进入吃饭倒退期的孩子的共性。

  既然大家都有这个阶段,就说明不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变得不乖了”,他们这些行为可以说再正常不过了,那我们还期待什么呢?我们应该放松一些,如果在这个阶段给孩子太大压力,让他们讨厌上吃饭,那就得不偿失了。

  有段时间孩子一顿只吃几口,我干脆就想着:很多孩子都这样,我看长得也挺好,也没有饿坏。肚子真饿得慌了自然狼吞虎咽了。

  不强迫,不逗引

  任何吃饭阶段,都主张不通过强迫,逗引的方式让孩子多吃一口。

  多提供温热的流质食物,烂软食物

  虽说是要降低期望,给孩子吃与不吃的自由。但我们还是要多尝试一下,找到自己孩子喜欢的食物和烹饪方式。

  在他们这个比较敏感的阶段,我们要花更多心思去关注孩子的需求。而不是不假思索地提供,到头来还怪孩子不配合。

  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多给什么。千万不要孩子不吃什么家长非要劝吃什么,孩子吃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让吃饭变成一件双方较量的事情。毕竟,吃饭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

  吃法推荐

  这几个做法,是我们这个阶段经常吃的。关键点就是够软,够烂,能直接喝更好。看看对你们有用没。

  1

  烂软的汤面条。番茄拿来调味非常棒,鸡蛋可以直接淋到面里面煮成蛋花状,其他加一些容易煮烂软的叶子菜,肉可以直接打成泥煮进去。

  2

  蒸鸡蛋。

  3

  蔬菜肉酱面。道理同1差不多。我做了两次意面,可能因为酱汁味道好,意面这种需要咀嚼的,竟然也津津有味地吸溜吸溜儿。

  4

  碎菜肉粥。

  5

  米粉。

  6

  浓汤。

  宽妈说点心里话

  历经三周多的吃饭倒退期,解决方法其实就是上面简单的几点。但我从“一头雾水”到“拨开云雾见月明”经历了差不多两周时间,猜来猜去,验证来验证去。

  我曾经和不少妈妈探讨过孩子吃饭的问题。经常被问到的是:

  “我的孩子不吃米粉,怎么办?”

  “我的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我的孩子挑食,怎么办?”

  “我的孩子突然不怎么吃饭了,怎么办?”

  说实在的,就抛了这么一个问题,论谁都是一头雾水。而真正了解孩子的还是我们每个妈妈自己,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太重,让我们忽略了孩子发出的信号,停留在焦虑本身,而不是寻求解决。

  所以,我干脆把自己碰到了吃饭倒退期这件事情,“从始到终”的思路记录下来,从猜测到验证过程,到得出结论,最后到提出应对方案。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感受到我在育儿中“过关斩将”的常用方法。

  当然,这篇文章仅仅记录了孩子吃饭倒退期的思考和寻求解决的过程,虽然得出的结论并不适用于上面提到的其他吃饭问题。但不管是不吃米粉,还是持续性不吃饭等,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提出猜测,验证,最后排查出最可能的原因。不妨试试看!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