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8/6/22
我是如何成为一个懒妈妈的?
前天晚上,暖暖半夜突然醒来,隔着房间叫我:“妈妈,我渴了。我想喝水。”我睡眼朦胧地顺手按开了小夜灯,回她道:“杯子在厨房,妈妈帮你把灯打开了,你自己去喝吧。”暖暖从床上爬起来,穿上小拖鞋,自己蹭蹭蹭地去厨房喝水了。
“暖暖,妈妈也有点渴,你顺便帮妈妈也端杯水过来呗!”暖暖喝完水,又用两只小手,小心翼翼的捧着我的杯子给我送了过来,然后再蹭蹭蹭跑回卧室自己睡觉去了。
我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暖姥姥说,“你这当妈的心可真大,哪有让这么大点儿的孩子半夜自己去喝水的,还给你端水。”
是啊,如果换成暖姥姥,那对话应该会变成,“啊!宝宝渴了啊?等下哦,姥姥这就把水给你端过来!”
嗯,差距这么大,我应该不是我妈亲生的吧?
我的这种“懒”,其实从几年前就开始了。
暖暖3岁多的时候,我开始打算着手让暖暖自己学会便便后擦屁股。
暖暖每天的便便都有固定的时间,按照以前的流程,每次暖暖便便完,就会坐在小马桶上大喊,“爸爸、妈妈、姥姥,我拉完啦,快来帮我擦屁屁!”于是我们就颠颠儿的过去,抽出湿纸巾,捧着暖暖的小屁屁认真地擦起来。
终于有一天,在暖暖再次便便后呼唤姥姥之时,我摁住了正要应声而起的暖姥姥。“暖暖,你已经是大宝宝啦,学会自己擦屁屁吧。”
“可是我不会呀!”
“来妈妈教你。先抽出一张湿巾,再对折,然后记得一定要从前往后擦,在小屁屁那里多蘸一下。”
尝试了几次之后,不到4岁的暖暖学会了自己擦屁屁。从此以后,我乐得清静,再也不用每天在暖暖便便的时候守在门口,等候她的呼唤和差遣了。
前年12月份,我跟几个妈妈一起,带着各自的孩子去西双版纳过圣诞节(亲子游攻略写过啦,在公众号回复“西双版纳”就可以看)。
因为都没带爸爸和老人帮忙,所以带着孩子们在星光夜市吃晚饭的时候,成了几个妈妈的一场硬仗。每个妈妈都忙不迭的给孩子们做喂饭斗争,“宝宝,来吃口这个!”“宝宝快来,把面条吃了!”“再吃最后一口,啊~~”忙活了半天,自己的饭菜都凉了,也没能顾得上吃几口。
只有我,继续发挥了我的懒妈特色。把吃的往暖暖面前一放,再把筷子摆好,“暖暖你自己吃哈,妈妈也要吃饭了,不管你了哦。”
几天玩下来,朋友气呼呼的翻着白眼跟我说,“亏你还是育儿专家呢,我可算看明白了,其实根本就是人家暖暖自力更生,你啥都没做!”
哈哈,还真是因为我的“懒”,才能培养出自力更生的勤快娃啊!
其实,要说做妈这件事,我还真的不算“懒”。
添加辅食的时候,为了给暖暖吃上一口健康的辅食,我对比研究了不下6个品牌的成品辅食泥,选择产地、食材、营养搭配最好的买回家。
暖暖学爬学走的时候,为了可以放任地让她在家自由探索,我细心地将每一个家具的边角装上防撞条,把插座塞上安全塞。
暖暖分床睡以后,为了可以不每天晚上起来几趟给她盖被子,我一年四季选择了不同材质和设计的睡袋,可以让她不太热也不着凉,一睡一整晚。
让暖暖可以自己选择想吃的零食,是因为我提前给她准备好的可选项,都是健康且适合她的年龄的。
让暖暖可以不用喂自己吃饭,是因为我很早就教她自己用叉子、用筷子。刚开始的时候她用不好,我也不烦躁的一遍遍收拾她吃过的残局。
…………
看得见的“懒”,只是结果,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给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让孩子在一步步找到规则规律,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而看不到的背后的认真,才是过程。提前了解孩子的成长,是做“心机懒妈”的先决条件。细心的安全考虑、精心的物品挑选、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选择,才是勇敢放手和退出的前提。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不管是妈妈,还是老人,表达爱的方式,就是恨不得尽全部的努力,去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总担心孩子还小,千万别着凉、千万别受伤、千万别没吃饱、千万别生病。但其实,在这样事无巨细的关心和照顾下,也许会让孩子逐渐习惯这种全方位的照顾,失去独立思考和自理的能力。
对孩子的放手,才是最大的爱。
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曾用了一个比喻,很形象的解释了这一观点。
家长和孩子好比一个100分的组合,当你做满了90分,孩子只有10分;而当你慢慢只做10分,也许孩子就会成长为90分。一个获满分的家长,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家长。他们的“爱”就像一面双刃刀,疼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妈妈懒,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承担起以前被妈妈代替的那些责任,学会照顾自己,进一步学会照顾别人。懒妈妈的孩子,因为得到妈妈放手的信任,反而会比在禁止和不停关怀中成长的孩子更能把握做事的度,不太会做出太过分或太出格的事情。而自己通过探索得到的进步和成长,才会演化为自信及面对挫折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