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7-14
教你让孩子不生病、不挑食、不过敏的妈妈牌爱心辅食 导读:辅食阶段是宝宝第一次接触各种食材的食欲关键期,宝宝辅食何时添加?从什么食物开始添加最安全?宝宝不吃饭怎么办?么么轻松教你让孩子不生病、不挑食、不过敏的妈妈牌爱心辅食。
“四要、四不、一没有”建立宝宝良好餐饮
为孩子建立喜好自然食物的味蕾、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便是守护孩子健康的最佳护身符。
四要:一要使用当季的天然食材
1. 选择天然食材较安全
环境污染、化学肥料、农药、生长激素、瘦肉精、人造香料、人工添加物、黑心食品,现代的饮食有太多陷阱,选用看得到食物原状的天然食材是第一道健康守备。其次则是选择当地、小型、加工度少的食材,会优于进口、大型、加工度多的食材。
2 。 当季食材更味美价实
在孩子最初接触食物的经验里,体验到自然食材的原味,让孩子的味蕾记下天然的味道,有助于建立孩子对食物的喜好与口味。
选用当季当地新鲜的食材,只要不是用农药与化肥养大的蔬果,应该会带有不同的自然香甜味。孩子认识食物的初期印象会影响未来的饮食喜好,选对季节为孩子介绍食物,不仅有健康、经济的意义,也有助于建立孩子对该食材美好的印象。
比方说春夏的洋葱辣味较淡,四五月的菠萝酸味较淡较甜,冬春时节的番茄酸少甜多,冬季的白萝卜不会带有呛辣味,如此能让孩子对食物的抗性减小、接受度提高,孩子对不同食物有美好的初体验,间接建立均衡、不挑食的饮食习惯。
二要定时、定点用餐
定时定点用餐好处多多,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让孩子知道饮食的时间与位置都能预期,不仅能提升孩子心中的安定感、让孩子更愿意接受餐桌上的食物,也减少了许多边吃边玩的危险性。
定时:
1. 三餐定时开饭,并在1岁左右将孩子的三餐时间调整得和大人一样,大约1岁半会自己吃饭后,就很容易跟上大人用餐的时间。
2. 每日可固定安排一两次的点心时间,可以参考附近幼儿园的课程时间表,让孩子未来上学在用餐作息的部分能无缝接轨。
3. 控制用餐时间,一餐以40分钟为限,久了不仅宝宝容易疲倦,喂食的照顾者也会疲倦,双方心力俱乏的结果可能造成恶性循环,让宝宝对用餐兴致大减。
定点:
1. 在家中餐桌选定一处作为宝宝的用餐专属座位,最好是不受环境干扰、不影响上菜、离热汤较远,而又能望见家人活动的位置,并且使用有安全带的高脚椅或婴儿餐椅,一方面是让宝宝有安全感,保障宝宝的安全、避免意外,另一方面则是让宝宝习惯并知道,只要坐到这个位置便是吃饭时间。
2. 选择合适的宝宝专属餐具,不管是汤匙、叉子还是碗盘或杯子等,尽量选择无毒的材质,无塑化剂、无双酚A等等,在尺寸上也应适合宝宝。比方说因为宝宝的嘴小,在最初尝试辅食阶段,选择一支小汤匙是必要的,但等到了宝宝1岁、1岁半,当初那支小汤匙可能又太小了,所以随着宝宝的成长而选用适当大小的餐具是有必要的。
三要引导孩子化被动为主动
引导孩子化被动为主动,是提高孩子饮食兴趣的秘诀,有下列几种做法:
1. 体验食物种植过程
可以带孩子去邻近的有机菜园、果园,体验农忙生活,或者在自家阳台种一块儿田,请孩子帮忙浇水、捉虫。这样的过程让孩子更能认识生物的生命周期、食物链,还可亲眼观察自然科学里的植物昆虫,胜于伏首于书桌前看百科、背图卡。
2. 参与食材的采买
在采买时,可以请孩子帮忙挑果、选菜。英国名厨Jamie Oliver很关心孩子在学校的餐点与饮食教育,他在走访校园时发现,很多孩子居然不认识马铃薯与胡萝卜。我们身边也有孩子不仅不认得西瓜全貌,还以为番石榴就是无籽白肉的水果,让人不胜唏嘘。
带着孩子上街采买,不仅能增加孩子的识物能力,“如何挑选好果好菜”“一斤多少钱”等生活教育也能在此过程中传递,进而增进孩子的生活能力、金钱概念。
3. 在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参与备餐
在备餐时,可以请孩子帮忙洗菜、剥蛋壳等。很多家庭会将厨房视为孩子的禁地,但其实厨房的工作分工序,在动刀开火之前的工作比较没有危险性,选择适龄的工作,让孩子参与食物处理过程,不但能让孩子对餐盘上的食物更有兴趣,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对家事参与度、获得认同感与成就感、习得家事的诀窍,以及更理解在厨房里什么样的动作是安全、什么样的动作是危险,这是预防孩子意外的一种积极教育方式。
4. 鼓励宝宝自行用餐,享有用餐主导权
鼓励宝宝自行用餐,也是让孩子将进食行为化被动为主动的方法之一。
每一餐可以准备一些宝宝容易抓取的手指食物,让宝宝在照顾者喂食之余也能享有自己主动进食的乐趣,手指食物同时能让宝宝增进手眼协调,选择软质固体食物,让宝宝在安全的前提下练习操作舌部口部的肌肉,不仅能使吃饭咀嚼能力获得提升,脸部肌肉的运动也能增进说话表达的能力,一举数得。
四要利用孩子善于模仿的天性
“言教不如身教”,这句经典印证在不会讲话的宝宝阶段尤其如此。宝宝的模仿能力便是他学习的捷径,一家子同时同桌用餐,让孩子看着父母吃饭的样子,自然能从中观察并学会咀嚼吞咽、使用餐具。倘若有年纪稍长的兄姊更好,或者常与邻近熟识、家有同龄孩子的亲友聚餐,善用同侪的力量,让孩子自然学习用餐的动作、规矩与礼仪。利用孩子善于模仿的天性,引导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绝对会比家长嘴上讲得唾沫横飞来得有效。
“四要、四不、一没有”建立宝宝良好餐饮
四不:一不强迫喂食
许多父母为孩子的饮食大伤脑筋,为宝宝吃少或不吃辅食而发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宝宝的饮食也是一样。为此营养专家多方面提出具体的饮食建议,并归纳出好好吃饭法则为:由父母决定吃什么、何时吃、如何吃,并相信孩子可以自己调节身体所需的食量;而由孩子决定要不要吃、吃多少。
“由孩子决定要不要吃、吃多少。”便意味着“不强迫喂食”。即使是大人,看到四菜一汤端上桌,也不见得能将所有菜色、所有分量全吃下肚,如果一旁有个人不断催促自己:“快把餐桌上的东西吃光吧!”“把饭吃光才是好妈妈。”岂不是让人大失胃口?
但是大人却常用类似的态度在对待宝宝,给予过多的食量,强迫孩子吃完,一餐饭喂上一两小时,让孩子吃得意兴阑珊,还不停催促宝宝或追逐宝宝:“快把这碗饭吃光吧!”“把饭吃光才是乖宝宝。”长期下来,宝宝怎么会喜欢用餐呢?
为孩子多准备几样菜,把菜色分开摆盘,就像大人吃饭配菜那样,并且把孩子最爱的那道餐当作饭后甜点,让孩子选择他要吃哪些菜、要把哪些菜吃完,最后吃完饭后的甜点,这样的方式不但能让宝宝1岁后自然衔接上大人的用餐习惯,还能自然养成正面的饮食态度。
二不要零嘴与重口味
除了点心时间之外,避免给予零嘴,以免影响正餐食量,进而影响营养的摄取。食物的烹调也尽量以清淡为宜,毕竟重口味对健康弊大于利,宝宝对味觉的感官比成人来得敏感,不适合以成人的味觉判断宝宝的喜好。
况且宝宝之后的人生长久,只怕不吃清淡蔬食,不怕不吃酸甜辣咸。养成重口味,实不必急于一时。
三不在孩子面前批评食物
“哎呀!我最不爱吃胡萝卜了!”
“青椒不好吃,我不要吃。”
家长是否常在孩子面前说这些话呢?别忘了孩子最初的饮食经验来自模仿,而父母是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尽量在餐桌上说食物的好话,避免说食物的坏话,如果真的就是很不爱吃某样食材呢?那么建议一开始就不要让餐桌上出现这道菜,或者默默地收走它。
对食物的批评容易养成孩子偏食的习惯,倘若孩子对某样食材没有兴趣,可以先暂停一阵子,换个烹调方式再试试看,避免轻易下结论,也避免逢人便说:“我的孩子不爱吃某某食物。”这句话说久了,孩子听久了,也会成真。
四不要让孩子太饿
在宝宝1岁之前,辅食通常介于两餐奶之间。有一说法建议在喝奶前吃辅食,因为宝宝比较饿,所以辅食能吃得比较多;有一说法建议在喝奶后吃辅食,因为宝宝没那么饿,所以比较愿意练习吃辅食。以上两者,何者为佳?其实两者皆可,主要由宝宝的个性决定。
只不过在宝宝最初尝试辅食的时候,倘若在喝奶前喂辅食,最好能预估30分钟左右的时间,避免在原本的喝奶时间喂辅食,因为宝宝最初吃辅食,是在练习喝奶之外的进食方式,对舌头搅动泥状或半固体食物的动作仍不熟悉,如果在宝宝太饿的时候进行,挑战难度的确是稍大一些。
另外如果刚好因为家长应酬,需要带宝宝到外面用餐,建议可以先在家里喂一些奶或辅食,并用食物保温罐盛一点辅食外出,让宝宝在餐厅的时候没那么饿,情绪便会比较稳定,也比较坐得住。宝宝看着同桌一行人都在吃饭,通常会想跟着一起吃东西,这时事先准备的辅食便能派上用场。
一没有:没有电视与玩具配饭吃
狼吞虎咽是一餐,细嚼慢咽是一餐;食不知味是一餐,细细品尝是一餐。用餐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健康的一部分。
用电视与玩具诱使孩子把饭吃下肚,是让孩子学到“吃饭只是配角,并不重要”,当孩子能决定自己吃饭时间之后,他便容易忽视吃饭。英文有句短语,“couch potato”(沙发上的马铃薯),形容一个人吃饭配电视的样貌。吃饭配电视、配玩具的习惯一旦养成,因为注意力的转移,常会造成孩子饮食过度、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