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妈妈一句话让孩子躲过绑架案 这些救命法则很实用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10/24

  妈妈一句话让孩子躲过绑架案 这些救命法则很实用

   为人父母,肯定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可教育是一场持续的接力,家长在保护孩子的时候,若是也不经常学习,久而久之,就追不上孩子的脚步,更别谈保护了。教会孩子正确判断潜在的危险,远离伤害,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大的保护伞。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一位名叫乔迪的英国妈妈曾在网上分享,孩子差点在自己眼皮底下被绑架。

  乔迪有四个孩子,事发的那天早晨,她本来要送其中两个较大的孩子去上学,但在出发前,肚子突然疼痛难忍,就只好带上四个孩子一起去医院。

  把两个较小的孩子留给护士照顾后,她把较大的两个留在医院外,并联系了邻居来送他们上学。

  邻居在距离医院40分钟车程的地方,所以两个大孩子就坐在医院门口的长凳上等。

  这期间,三个打扮得很奇怪的大人走上前,其中的一个女人向这两个孩子寻求帮助:“小朋友,我的男朋友藏进了卫生间,能不能拜托你们劝他出来接受治疗,他害怕医生,你们这么做也许能救他的命。”

  孩子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他们的“家庭安全守则”里有一条就是:成人不会向孩子寻求帮助。

  那名女子还没放弃。但就在反复周旋时,邻居及时赶到,把两个孩子安全送到了学校。

  邻居说,他看到一个男子从卫生间走出来,和三个看起来很奇怪的人驾车扬长而去。事后警察调查监控发现,这几个人就是一起儿童绑架案的嫌疑人。

  这位妈妈事后在震惊之余,也十分庆幸很早之前她看过一档儿童安全节目。告诫孩子的“成人不会向孩子寻求帮助”,就是来自这档节目的建议。

爱情萌芽在微信初醒,字里行间满溢甜蜜。

  英国妈妈乔迪·诺顿一家

  安全,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的必修课。

  △

  安全法则:成人不会向孩子寻求帮助

  曾有记者和幼儿园“串通”好,测试孩子们对陌生人的防范意识。

  第一招,礼品诱惑。大多数孩子眼巴巴地看着五颜六色的糖果、玩具,挣扎犹豫之后还是没上当。测试的第一步失败了。

  第二招,假扮熟人。一个孩子听到记者报出了自己父母的姓名,放松了警惕,但还是跑去问老师“能不能和叔叔出去找爸爸”,在老师确认两人是否认识时,小朋友立刻点头说,“认识!”记者在一旁啼笑皆非,明明当天是第一次见。“骗局”成功了一半。

  第三招,假装求助。记者用恳求的语气问孩子,能不能帮她一个忙,一起去楼下找摄像叔叔做个采访。到这里,孩子们全军覆没。望着孩子们单纯的眼,记者心情十分复杂。

爱情萌芽在微信初醒,字里行间满溢甜蜜。

  记者在实验中顺利“骗走”小男孩/福建法治报

  央视也报道过江西赣州的同类防拐测试,实验中的50名儿童,在小礼物的诱惑下,有42名被“拐走”:

  江西赣州 防拐测试 50名儿童42名被“拐走” (来源:~)

  家长们教导并不一定全都缺席,但问题就在于,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独自面对各种情况时不能灵活应对,其实就相当于教育不到位。

  在前文提到的妈妈乔迪观看的节目中,一位儿童安全专家帕蒂·菲茨杰拉德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把“危险”和“陌生人”联系在一起。孩子们总有一天需要和陌生人说话,家长们真正应该教会孩子们的是区分陌生人是否可信。

  比起陌生人,更需要警惕的是那些即便周围有成人的情况下,也向孩子们寻求帮助的“伪弱者”。

  有一位网友在这则故事下面评论道:我一直都告诉我家孩子,主动和你搭话的人永远都比你随机选择搭话的人危险。

  当你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你可以随机从人群里选一个人寻求帮助,无论他们看起来多可怕,他们大概率上都不会伤害你。但是如果有人主动选择你,那就是真的危险。

  除了告诫孩子们远离“形迹可疑”的人,还有网友在下面补充:我经常让孩子警惕“笑面虎”。坏人很有可能假扮成“值得相信的人”,比如警察或者消防员,所以要教会孩子们识别伪装。

  诚然,“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本身就是个悖论。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们难免会和陌生人有交流。

  在紧急情况下,鼓励孩子们向父母之外的人寻求帮助可能让他们脱离危险。那么,真正应该教会孩子们的就是,去区分什么样的人值得信任,什么样的人可疑。

  2016年初,11岁的小学生珊珊自己走路上学,一个陌生男人上前,急切地说自己工作紧迫,想要她帮忙把女儿的作业本带去学校。珊珊没多犹豫,就随陌生男子张某回到其住处取本子,结果被囚禁在房间内。

  张某短暂外出后,撞见试图逃走的珊珊,用网线把她勒死并肢解。

  善良的珊珊没有意识到,这个看起来需要自己帮助的男人,在几天以前曾因生活不顺自杀两次未遂,所以产生了拉人垫背的毁灭式想法。

  当孩子的防范意识不够,天性善良就会成为毁灭他的元凶。

  △

  接受帮助前先学会警惕

  一集《爸爸去哪儿》中,孩子们单独去市场执行任务,黄多多带着几个小朋友购买食材。

  小朋友们一直念叨着要买香菇,这时候一位路人告诉多多,“那边有个弟弟,叫他带你们去买。”

  小伙伴Joe立即说想和那个弟弟一起走,还强调说:“我要买香菇。”多多一把抓过Joe的手,拒绝了陌生人的帮助。

  走远之后,她告诉伙伴:“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听,跟那个小弟弟一起走吗?我妈妈说陌生人也许是坏人,他也会让他的孩子带你去一个地方,所以你不应该跟他走。”

爱情萌芽在微信初醒,字里行间满溢甜蜜。

  多多告诫Joe要警惕陌生小朋友

  看到这里,不禁对黄磊夫妻多崇拜几分。一个六岁的小朋友就能有这么强的安全意识,离不开父母科学的安全教育方法。

  不过让我彻底佩服的是多多在后面的表现。她向路人询问哪里可以买到香菇,路人听后说:“来吧来吧,我带你们去。”多多犹豫地跟着路人一起走。

  我心想:这个小姑娘的心理防线还是这么快就崩塌了。

  没想到,她跟着路人走了几步之后,忽然停下来问一个摊主有没有胡椒,借此成功地甩掉了刚才想带路的路人。虽然节目录制有随行工作人员,多多还是没有忘记爸爸妈妈的安全嘱托,并且在不受控的情境下灵活应对,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弟弟妹妹。

  “陌生人也许就是坏人”的警惕并不一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被更清楚地认识。

  美国一个20岁的女孩柯林,参加完聚会后没法回家,索性就在路边拦了一辆看起来“靠谱”的顺风车:车里坐着一对夫妻,而且妻子还怀抱一名婴儿

  柯林没想到的是,半个小时后,刚才还在和自己谈笑风生的夫妻俩,把她带到了一个黑巷子里打晕。醒来之后,就是长达7年的虐待和蹂躏。

爱情萌芽在微信初醒,字里行间满溢甜蜜。

  Cameron因强奸、绑架、性侵被法院判处104年的监禁

  妻子最后良心发现报警,丈夫被判处104年监禁,但是女孩却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对害她的人产生感情,甚至认同罪犯的行为。

  这是人性对“信任”最残酷的惩罚。

  孩子长到再大,家长的教育也都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角度。这角度的科学与否,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抉择。

  △

  泳衣下的部分只属于自己

  201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还原了普利策奖的系列报道,《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冒着挑战权威的风险,曝光了波士顿地区二百五十多名牧师猥亵男童的真相。

  当牧师们罪恶的手伸向这些男孩时,大多数孩子都是怀揣着被神眷顾的情绪,靠近信仰的喜悦。当他们的身体被残害,他们才猛然发现信仰竟然会异化成魔鬼的形状。

  很多人在成年之后仍然逃不出童年的阴影,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只能绝望到哽咽地说:为什么他选择了我。

爱情萌芽在微信初醒,字里行间满溢甜蜜。

  《聚焦》中,记者采访当年的受害人

  而在我们身边,或许是觉得“性”这件事本身敏感,或许认为“性侵”这件事离自己的孩子很远,许多家长都选择对这一话题避而不谈。

  据儿童安全公益组织Kidsafe基金会的统计,在全世界,18岁以下的孩子中,平均每四个女孩中有一个、每六个男孩就有一个曾经受到性侵犯。

  微博大V许豪杰被扒出关注娈童账号、创办贩卖儿童色情影像资料的网站后,舆论四起。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大型恋童网站“西边的风”也被爆出拍摄了大量的未成年人不雅视频。

  而脱掉孩子衣服的,竟然是他们的亲生父母。

  这个网站以“儿童教育”、“艺术创作”、“签订合同”等一系列假象,让一群家长掉进陷阱,主动把孩子们送进恶魔的掌心。

  看过如此骇人的事例,不知能有多少家长会明白:别说嫌性教育太早,坏人永远都不会嫌你孩子太小。

  △

  家长希望守护孩子们头顶那片纯净的天空,但如果因此对社会中的“恶”避而不谈,其实无异于当了罪犯的帮凶。

  相比于那些泛泛而谈的安全知识,家长们更应该教会孩子一些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和对策:

  1、“安全口号”谨记在心,只有亲人才能接你。

  与其告诉孩子放学后不要和陌生人走,不如和孩子尽早确定一个“安全口号”,只有知道这个“安全口号”的人才能来接他回家。如果真的是有急事不能来接孩子,知道这个安全口号的人才是家长真正托付的人。

  2、“过分热情”提高警惕,你的羽翼尚未独立。

  要让孩子小心那些“过分热情”或者假装“柔弱”的人,他们有的可能会主动对孩子施予恩惠,有的让孩子“帮个小忙”,但是嘴上抹了蜜的多是“笑面虎”,也没有成年人能有理由向陌生的小孩子寻求帮助。

  3、“我不知道”常挂嘴边,隐私信息藏在心间。

  不要在孩子的书包或衣服的明显处写下孩子的名字,坏人可能会用孩子的名字来说服他们放松警惕。更要告诫孩子,什么是常规问题,什么是隐私信息,如果真遇到陌生人来问,孩子才能有个分辨。

  4、“泳衣下面”不可侵犯,你的身体不给人看。

  到孩子三岁的时候,应该告诉他们泳衣覆盖的身体部分都是私密的。在公众场合不能裸露这部分身体,他人也坚决不得触碰。如若有任何与触碰、抚摸、亲吻等甚至更过分的行为相关的动作,要告诉孩子立刻制止,跑到公共的安全地带。

  5、“幽闭空间”注意避开,不管面前是明是暗。

  正常的情况下,狭小的空间对孩子来说,总是弊多于利。对于成人来说尚且更加充满未知,小孩子遇到情况则更加无力反抗。所以无论这样的空间布置得是否好看,看起来是否有危险,都要警告孩子,多留个心眼,离那远点。

  永远都没有过分的安全保护,伤害一旦造成,就是不可逆的。

  为人父母,肯定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可教育是一场持续的接力,家长在保护孩子的时候,若是也不经常学习,久而久之,就追不上孩子的脚步,更别谈保护了。

  教会孩子正确判断潜在的危险,远离伤害,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大的保护伞。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