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8/6/15
怎样正确引导孩子的阅读行为?
中国历来重视读书,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家长也非常重视陪孩子一起读书,我国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在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90%,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24.15分钟陪孩子读书。
实际上,许多小学生上课很难认真听课,不喜欢阅读,学习态度粗心马虎等问题,其实多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懂得阅读重要性的家长往往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非常重视陪孩子一起读书。可以说,孩子在入学后的许多学习习惯和读书习惯,更多的得益于家庭早期阅读的影响。
作为宝宝阅读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科学认识早期阅读,走出认识误区,掌握正确的指导方法。
什么是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即学前儿童的阅读,这种阅读的概念非常宽泛。除了文字,图画、爸爸妈妈说话等,都是宝宝的阅读材料,是宝宝阅读的基础。对于宝宝来说,好奇地触摸和胡乱翻阅书籍、听睡前故事、对故事发问、自己复述和“创造”故事等,都是阅读。
如何正确认识早期阅读?
在我国,家长对儿童阅读的认识存在两种极端误区。一种是将阅读当作教会孩子识字的工具,将阅读和识字联系在一起,将早期阅读当作了提前开始的识字教育。家长普遍存在着一种焦虑心态,望子成龙心切,他们重视早期阅读,目的其实是将读书作为引导儿童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另一种是家长将阅读和识字看作孩子成长不同阶段的事情,认为阅读时孩子上学以后的事情。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果过早地将阅读作为儿童识字的工具,就容易忽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而这恰恰是早期阅读的核心价值所在。如果家长过早地让低龄幼儿大量阅读知识性和文学性比较强的书籍,往往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反而影响孩子的读书热情,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
怎样正确引导孩子的阅读行为?
早期阅读不是识字教育。许多家长都明白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但是,就是忍不住早早教孩子识字。选购图书时,总喜欢突出识字或学数的智力图书。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还不识字。图书应以图片为主,辅以简单文字,色彩鲜艳、生动有趣;主题要多样化,要为宝宝准备故事类、动植物类等自然和科学等门类的图书,让宝宝逐渐了解丰富多样的世界。家长在和孩子一起读书时,特别要注意尊重孩子的选择自主权,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选择图书。毕竟,孩子感兴趣才会乐于阅读。
许多三、四岁的孩子外出时,看到认识的字会立刻高兴得读出来。其实,孩子也许从几个月起就已经开始阅读了,但是,家长往往会忽视这些无意识的阅读行为。比如,8个月时,宝宝拍着爸爸不留神放在身边的书籍,或抓起书撕扯,还兴奋得咿咿呀呀。看到粑粑在看报纸,也去凑热闹……这其实就是宝宝在认识书籍。家长可以借此引导宝宝阅读早教卡或翻翻书,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宝宝认知图书。
宝宝逐渐长大后,粑粑麻麻要注意给宝宝独立阅读的时间,不干扰、不打断,避免宝宝自己不愿看书,而依赖父母讲故事。早期阅读注重互动性。宝宝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粑粑妈妈要回应宝宝的阅读行为和反应,随时提醒宝宝将注意力放在图书上,养成专注阅读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