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做的事,占其行为的20%;而按照我们的行为做的事,要占到其行为的80%。所以,为了孩子,我们不能太随便地做人和做事。另一方面,教育的启蒙也是人生的启蒙。先反观我们自身,然后,去思考教育需要加强些什么、避免些什么,教育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此,我将一些对人生的观察记录在这里,与有缘的
家长朋友共勉。
一、平庸
每个人都曾经对自己的人生有过十分美好的设想,总是有某些时刻,人们发现自己是那么可爱、可塑甚至不同凡响。遗憾的是,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这些想法和感觉越来越弱,30岁的人已经有了顾忌,不再那么轻易地“口出狂言”;40岁的人很少再寻求什么突破;到了50岁,人们会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在他们看来“人的潜能是无穷的”、“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些话不过是说说罢了。挫折、压力,以及众多客观条件和自身条件的限制,渐渐地削减了人们的锐气和雄心……
那些最终安于现状的人们,其人生状态究竟是“成熟地脚踏实地”,还是“人生的搁浅和停滞”呢?
二、权威
老师说的!
书上说的!
大夫说的!
专家说的!
毛主席说的!
……
人们大多不喜欢思考,人的思考能力也相差悬殊,而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热爱思考会提高思考能力,思考能力低会面临更多一无所获的结果。所以,属于前一种情况的人越来越爱思考,而后一种情况的人会越来越回避思考,由此形成循环。绞尽脑汁的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而人的本性是好逸恶劳的。所以人们大多选择走“捷径”,比如听从权威,比如看大多数人怎么想,比如沿袭已有的思维方式和观点。于是,出现了权威崇拜、从众心理和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