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是最没用的儿童安全教育!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8/4/11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是最没用的儿童安全教育!

  这是我邻居和我分享的一件在美国发生的真人真事,一个11岁的男孩,在参加“童子军”野外露营活动时不慎与同伴走失。因为这个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反复强调,“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于是每当有救援人员路过,他就会刻意躲起来,错过了无数次获救的机会。直到第4天,已经奄奄一息的他才被获救。

  这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的,我从小父母对我进行的安全教育中,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自己当了母亲后,我对小D的安全教育很重视,但是我一直在反思,作为安全教育的这句话到底对不对呢?

  “陌生人是危险的”迷思

  这句话到底有什么问题呢?首先,大部分年龄小的孩子是不具备我们大人对于“陌生人”的成熟理解。“陌生人”这个概念对于孩子来说是有疑惑的,像文章开头故事里那个救援人员是不是陌生人?警察是不是呢?消防员是不是呢?那为什么有时又可以和陌生人说话呢,为什么有些陌生人又是安全的呢?

  任何启蒙教育最忌讳的就是让孩子产生困惑。当我们不能帮助孩子澄清定义时,孩子就会根据自己有限的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来进行解释。美国曾经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过调研,问他们哪些是“不能说话的陌生人”,孩子的答案里出现的最多的竟然是“不好看的人、对我很凶的人、说话声音很大的人”。但我们都知道,想要诱骗孩子的人一定不会凶神恶煞,都是看上去特别友好善良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部分孩子性侵都是发生在熟人之间,恰恰不是陌生人。当我们过于和孩子强调“陌生人是危险”的这个概念时,就无疑间接强化了“熟悉的人就是没问题”的。

  那这句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话现在到底该怎么和孩子说呢?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不要去强化某类人,而是帮助孩子理解哪些情景是会对他们构成威胁的,怎样的感受他们是可以求助的。

  安全教育应该强调感受

  我不会对小D用“陌生人”一概而论,而是会和她强调“舒服的感受和不舒服的感受”,我会告诉她,“任何人,即使是小D认识的,如果让你感到不舒服,你就可以拒绝,你就可以第一时间向妈妈求助”。

  这也提醒了我们关于孩子情绪认知的重要的,我在日常生活中会非常有意识地帮助小D认识各种情绪,也会用大拇指向上或者向下来表示这些情绪是否令人舒服。

  安全教育应该融合场景

  平时我会利用各种生活场景帮助小D理解“安全”。在超市排队等候时我和站在我们后面的人聊了几句,出了超市我就会和小D说,“超市结账等待时,我们可以和陌生人聊几句。但是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可以跟着他们离开。你要跟着其他人去任何地方之前,都需要得到妈妈的允许”。

  这样的对话就不是简单的一刀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而是运用各种各样生活情景让孩子明白界限在哪里,什么是可以,什么是不可以的。

  安全教育应该告诉孩子“为什么”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认知也是我反复会和她强调的,“大人比小孩有更多本领,如果一个大人要帮忙,一定会找其他大人,而不是小孩。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拒绝,并且第一时间告诉妈妈”。

  提到安全教育,我们最习惯的就是告诉孩子“不可以”,有时甚至不惜吓唬孩子来防患于未然。但只是告诉“不可以”,很多孩子并不会听进去,而且随着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常常是我们越说不可以,他们越逆反。因此,帮助孩子去理解我们所说的不可以背后的原因是更加关键的。

  安全教育应该功夫在平时

  3岁多后,我经常会和小D玩的一个游戏就是“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走在路上看到的场景、幼儿园发生的冲突、动画片里看到的故事,我总是时不时这么问小D,然后和她讨论思考。有的问题小D无法回答,我就会告诉她;有的她有了自己一定的答案,我也就会顺势引导。

  当她没有答案的情况,我就会分享自己的答案,不仅仅是“怎么做”还有“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今天和妈妈去超市购物,超市人好多啊,如果哪一天你和妈妈走失了,你会怎么做?”

  “可以去收银台找收银员帮助,这是妈妈最容易找到你的地方。不要跟着其他人走,因为这样妈妈就找不到你了”

  当她知道答案的情况,我就会进一步强化“如何预防”。这一点上不是吓唬,而是和她分享为什么要预防这样情况的发生:

  “那如果你在路上走失了,怎么办呢?”

  “去找警察”;

  “对,去找穿着制服的交通警察。如果你和妈妈分开了,妈妈会很难过很难过的,所以我们一起出门时,你要跟紧妈妈”;

  “嗯,我也会很难过,我们出门要这样(小D握紧我的手),就不会分开了”

  对我而言,不管是今天安全教育的话题,还是其他各种育儿问题,核心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平等的人,不是要求孩子必须“听我们的话”,而是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

  陌生人有好也有坏,熟人也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决定一个人品质的不是他是“谁”,而是他做了什么。

  “安全教育”不该是给孩子树立一道隔绝世界的厚厚的墙,而是帮助孩子打开心里的那双眼睛,让他们明白哪些是危险的环境,怎样是不舒服的感觉,以及可以如何求助避免。这才是安全教育的真正核心所在。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