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怎么教孩子学会分享?小孩子不会分享也正常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7-5-23

怎么教孩子学会分享?小孩子不会分享也正常

  游乐场里,一个年纪大的孩子正在玩玩具,这时候走来一个年龄小一些的宝宝,眼睛盯着哥哥手上的玩具,突然他一个箭步就上去抢。

  哥哥当然不肯,直接抢了回来,“这是我的!”

  小宝宝哭了。

  这时候双方家长出现了:“怎么啦?”

  小宝宝说:“哥哥不让我玩!”

  哥哥的家长有些愧疚,对大孩子说:“你玩那么长时间了,快给弟弟玩吧,要懂得分享哦!不要这么自私!”

  大孩子依然坚持不松手,大人一把抢过拿给了小宝宝,哥哥哇哇大哭。

  “你是哥哥应该让着别人!一起玩才好玩!”

  “分享”这个单词用错啦!

  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不是看上去很熟悉?

  香港儿童行为情绪治疗师叶伟麟在谈到“分享”时说到,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小朋友都对“分享”这个单词进行了错误的学习。

  以文章开头的那个情况为例,大孩子和小宝宝在分享这件事上,都接收了错误的信息。

  大孩子本来很开心地在玩耍,大人却突然说,你要分享。他立刻被人终止了探索、玩耍的过程。

  他可能会觉得,分享就是要拿走他的东西,于是分享变成了一种痛苦。

  在和别人相处的社交过程中,父母并没有帮自己,而是要拿走自己的东西,他对分享的理解变成:让父母高兴,才去与人分享,换言之如果父母不在,他就不分享了。

  上述情况,会让他更晚才学会真心、慷慨地与人分享。

  对于小宝宝,这个案例又让他错误学习了什么呢?

  他可能会错误理解“分享”这个单词,因为大人说了“分享”,并且把哥哥手上的东西拿来了。

  同时,在社交冲突的时候,家长并没有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孩子很容易发展成什么事都抛给大人帮助自己处理。

  大人往往用一句“分享”,剥夺了孩子学习与人相处的机会。

  原本孩子们应该学会询问和被拒绝,也应该想办法进行“谈判”,这些都是在教会他们尊重物权。尊重物权可能比分享更重要,也是需要反复练习的。

  教孩子“分享”行为,但别说这些话

  为了让孩子不要粗鲁对待他人,我们可以去引导他们分享的行为,但在他们理解以前,其实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分享。

  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分享”这件事有不一样的反应:

  1岁半以前,不强迫分享:可以把东西给父母,但不明白与同龄人互动,这时候不用刻意教他分享。

  1岁半-3岁,引导分享:可以感受别人的情绪,他们偶尔会因为别人哭而把玩具给别人,所以可以适当引导他们模仿分享。

  3岁后,同理分享:孩子逐步发展了同理心,所以可以慢慢教会他们懂得帮助别人的快乐。

  对于家长而言,真正想让孩子学会而是“无私”和“关心”,而不是单纯地“分享”。因此在引导孩子分享行为的时候,家长记得不要说这些话:

  “分享”

  “自私”

  “玩很久了,给别人玩”

  因为小朋友同理心没有完全发展之前,心智发展上无法真正理解分享的。上面这些话对于孩子而言,都会联想出不好的结果——分享就是失去。

  不说“分享”,说“轮流”

  既然不能理解分享,我们不妨用”轮流”来引导他们。

  如果孩子不愿意把玩具给别人玩,大人可以先说出孩子玩耍的事实:“我看到你正在玩耍哦,”,然后说:“你慢慢玩,玩到足够的时候轮流借给别人玩。”一般孩子会答应这样的要求。

  因为当满足了自己需要后,他就会真心愿意给别人玩了。

  如果孩子想要玩别人的玩具,家长可以先帮助他说出自己的感受:“我知道你很想玩,我知道等待的过程不开心。”因为帮助孩子说出情绪,可以让他迅速冷静下来。然后教他对别人说:“我很想玩,但是我需要等候。”从而教会他轮流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同时学会了延迟满足。让他们了解,有些需要的东西是需要等待的,之后会慢慢得到的,这对孩子人生也是正面的引导。

  包妈碎碎念:西方有句谚语“Sharing is Caring”,意思是说“分享应该是关心和照顾别人”。真正的分享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快乐。这些不是一个简单一句“一起玩才好玩”或者“好东西要分享”就能涵盖的。

  不想分享,那你就好好玩。想要得到一样东西,你先要学会等待和尊重别人。这些看似很简单的道理,不要总因为大人的“面子”而被打断,小孩子不会分享,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