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enll 来源:新浪育儿 时间:2017-5-18
家长需知:孩子早教不要局限在早教机构! 时下,“特色班”成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镜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是,这些特色班真的对孩子成长有用吗?孩子喜欢上什么样的特色班?父母要如何识别优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特色班呢?纵有疑虑重重或困扰种种,年轻的父母还是要“拨开云雾见日出”。
“特色”千千“解”
1.特色不等于特长
很多父母一提到特色班,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上了特色班,将来某方面一定会出类拔萃,也许会成为佼佼者。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究其本质而言,特色班的目的不一定是让孩子必然在某方面超群或出众,而是引导孩子兴趣发展的重要途径。另外,上特色班也不必然对孩子兴趣产生最大程度的影响,兴趣发展还依赖于很多因素,如孩子自己对事件的喜欢程度、成人的评价等。因此,父母要对特色班有客观理性的认识。
2.特色不等于个性
有的父母认为,让孩子参加特色班,是为了发展孩子个性。可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是失望。其实,特色和个性是不一样的。特色提供给孩子的只是外在的、可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这些可以迅速形成,也可能转瞬即逝。而个性则是孩子内在和外在品质的共同表现,这些表现形成缓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生变化,而且一旦形成后就不易退却。通过上特色班,就希望对孩子个性有明显改变,是可行的,但却不是立竿见影的。
有“特色”有价值
1.孩子一定要上特色班吗?
“看着周围的小朋友都上特色班了,自己的孩子要不要上呢?”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都迫于无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将其盲目送到各种特长班,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当前,众多的特色班都是以培养孩子的知识技能为主,如果孩子具有某方面的特殊爱好或表现出对某类事物的特殊兴趣,父母可根据其爱好选择适合的特色班,鼓励孩子继续发展兴趣。但和其他孩子相比,如果自己的孩子在能力方面显得比较薄弱,那么建议父母不要选择以知识技能为主的特色班,而是要注重发展孩子的能力,因为在以知识技能为主的班级中,孩子更容易在和同伴的共同学习中获得不良反馈,其结果适得其反。
2.孩子一定喜欢特色班吗?
越到周末,孩子越忙。很多父母都给孩子同时报多个特色班,孩子学得筋疲力尽、父母也很辛苦。但这些特色班不一定是孩子真正喜欢的。有时候,孩子上完特色班会说“可算上完了”的话,“特色班”成为孩子成长的一个负担。我们常说,孩子是小大人,可是却很难将这句话真正落实在实处。其实,只要家长有心,就不难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点,现在很多特色班都可以试读,家长不妨在孩子上过几次之后,听一听孩子的意见,“你喜欢上吗?”“上课的时候,你高兴吗?”如果孩子表现很浓厚兴趣,家长可继续让孩子上,但如果孩子反映冷淡,家长就要思考这个班上得合不合适。
“特色”有声有色
1.特色班上什么?
特色班的宣传经常有一些水分。家长选择特色班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最适宜孩子的。无论是幼儿园还是特色班,其最终目的都是让孩子学会适应今后生活的能力,比方说解决问题能力、选择能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这些能力不是简单通过让孩子背诵几首诗歌、认识几个汉字或字母、会算几道算术题就能解决的,更不是通过钢琴过几级、英语口语如何流利进行评判。因此,父母为孩子选择特色班,一定是让孩子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提高的,而不是单单去学习背诵、学习记忆,不适当的特色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良的。
2.特色班怎么上?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上特色班有所区别。3~4岁的孩子选择的特色班,每次活动时间不能过长,而且不能设置过多的安静活动;4~5岁的孩子,在特色班的内容选择上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安静活动,且学习时间可以稍长些;5~6岁的孩子,在特色班的选择上可以适度和小学学习结合起来,为入小学做好准备,理解和感知小学生活的特点。但无论是在哪个年龄段,父母都不能借口特色班而剥夺孩子游戏时间或其他自主活动的时间。一旦孩子长期被限制,其需要持久得不到满足,亲子间的矛盾就会加深,代沟随即产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特色班”已成为当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道有意思风景,欣赏这道风景的诀窍在于:对孩子不要急功近利和拔苗助长,不要预设过高期望,坚持简单而实际的教育方法,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心理万花筒:多元智能理论
上世纪,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每个人都拥有8种以上不同的智力,分别是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以及自然智能。一个人如果在一种或几种智能上处于强势,其它几种智能必然处于弱势。该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幼儿教育中。因此,每个孩子都有长处,每个孩子都很聪明,所以不能根据智商简单判断“他聪明吗”,而是要多元判断“他在哪些方面聪明”,家长可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对其进行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做到取长补短。
以上是小编对“家长需知:孩子早教不要局限在早教机构!”的介绍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www.baobao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