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孩子不是父母实现梦想的工具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15-12-7

  当年我在美国教书时,常看到华人朋友忙得团团转,成天接送他们的孩子去做志愿服务,甚至有人叫孩子去非洲、中南美洲服务,因为这种资历容易进医学院、法学院。结果孩子申请上大学,就好像父母去打一场社会地位的肯定战一样,难怪孩子们会在作文中说“我没有自己的生活,每一分钟他们都替我安排好了”。所以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如何深深根植在每一代的父母心中,漂洋过海后仍是一样。

  现在的青少年不快乐,有一个原因正如书中所说的:“不管我多努力我妈都不满意,我在他们眼中永远是个失败者。”这种话是个警讯,是青少年死亡率中自杀占首位的原因,也是抑郁症最大的成因。

  曾经有位高中的辅导老师把正向心理学家马汀·塞利格曼的忧郁量表给全校学生做,结果发现有70%的学生处在忧郁症边缘。忧郁症的特征之一是沮丧,对困境无能为力时,自信心会崩溃。“有梦最美”固然很好,但是要诚实检视自己的能力,当目标定得太高时,美梦变成噩梦,会赔上自己的性命。

  强迫孩子为我们的虚荣去做他不擅长的事,强迫孩子去成为他成不了的人,只会造成孩子的挫折感,使他丧失自信心。每个父母都认为他这样做是爱孩子,但是,当我们爱孩子爱到只想把他们变成自己的荣耀与光环时,他们本身的荣耀与光环反而会在我们的企盼中流失。请不要让孩子觉得名校和成绩是人生唯一的大事,是生命的分水岭;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看到世界不会因为大学而改变,人生比这个重要的事不知有多少。

  教会孩子“不放弃”

  一位小学老师跟我说,现在的孩子很容易放弃,而且对未知没有好奇心。她常常在放学后留下来四个成绩不理想的小朋友教他们数学,她说,如果其中的一个不会做这题,就会问旁边的人:“你会不会?”如果那个同学也摇头,其他两个人也不再问了,大家一致举手说:“老师,我们不会做这道题。”她问另外两个孩子:“你们根本没有做,怎么知道你们不会?”这两个学生只是耸耸肩,不想试一试自己是不是真的不会。

  对于她的担忧,我也颇有同感。我在大学里见过太多这样的学生,许多明明只要动动脑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但他们常常连试都不试就喊不会,希望别人替他解决。

  这种情况不能全怪孩子,多半是由于平时孩子一遇到事情,家长就急于出手相助造成的。或者是孩子一没做好,家长就批评。总之,不给孩子留时间让他自己去思考,这样孩子就不会有成就感。久而久之,他们就变得容易放弃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