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15-10-29
诗人伊沙是《新世纪诗典》的主编,至今已经收录或推荐了游若昕等十位00后孩子的诗歌作品。他说:“我选择诗歌还是比较谨慎的,这些诗歌并非通常意义上孩子写的儿童诗。我在选择他们作品的时候是跟大人一个标准的,不管他们是几岁。有的我并不知道他是几岁,要了照片和简介,才知道作者是个孩子。”
伊沙认为,这些孩子的诗歌已经对大人的诗歌产生冲击,“现在大人的诗污染很厉害,很多大人写的诗歌往往注重修辞性,而忽略了诗歌最本真的东西。比如写‘停水了’,孩子首先想到的是月球的荒凉。他们的诗歌往往对大人来说是一种启发,有时会让大人也在思考,我们是不是走偏了?”
学者·魏超
孩子有权表达但未必为诗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教授魏超表示,孩子有权去表达。整个文学的边缘化是这个时代明显的特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不妨碍别人,他就有权利去表达。
但同时,他也认为孩子的这种表达未必为诗。诗应该满足两点要求,一点是要高于生活,和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另一点是诗一定要美,不管是文字之美,内容之美,还是韵律之美,总之美才是诗的灵魂,如果没有这个灵魂就不能称之为诗。不是写的顺嘴就叫诗,诗一定要高于生活。
至于是否涉嫌炒作的问题,魏教授称,没必要关心是不是炒作,也不应该过多去探讨这些东西,而是去关注诗作本身。每个人对于生活都有他自己的感受。无论如何,孩子学写诗都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学诗可以让人的心思更加细腻,让表达更加温和,利于孩子成长。如何写好,也许铁头还需要再加强学习,需要继续体会所谓的世道人心。这样他才能成长为一个被大众所接受认可的诗人。
教育专家·宗春山
早熟,像孩子穿上了成人衣服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宗春山表示,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过去成人并不关注儿童的精神发展,认为他们只是空皮囊。其实,儿童的内在都是真善美,这便是诗人的特质。因此,大众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正如很多诗人都有儿童化的特质一样。
从铁头比较有争议的诗《爱情》和《如果妈妈是只小贱猫就好了》中,能读出孩子的表达方式很成人化,诗中充满了对母亲情感的依恋。宗春山认为,从诗歌中能感受得到孩子的恋母情结。对于网友质疑诗中关于情、色的描写,他认为儿童的表达远未达到,应该是孩子天然的情感,并非大众的感受。
对于这种成人化的表达,宗春山认为“非悲非喜”。他说,如果去掉儿童的身份背景,这首诗便会被认为是成人的描述。这是孩子过早成人化的结果。这也与社会上没有儿童的界限有关,孩子过早吸收了成人世界的情感表达,但身心的发育并未达到,就如同将成人的衣服穿在身上一样。
对于铁头的作品受到了很多同龄孩子的追捧,他认为这说明了孩子在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间的摇摆。他表示,儿童写的东西也不一定完全适合儿童阅读,儿童作者对情感的认识超出年龄,早熟了。他认为,铁头的诗歌出版,也说明家人能为他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真正不压抑了,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
对话
妈妈没我写得好
记者:今天写诗了吗?
铁头:等会儿写诗,不是每天都写,随性。
记者:你最喜欢自己哪一首诗?
铁头:《柳树是个臭小子》、《口供》,因为有趣。
记者:你写诗的话,妈妈提出的意见你会采纳吗?
铁头:基本上不采纳。妈妈没有我写得好。
记者:在学校有小粉丝吗?
铁头:有啊,同学呀。
记者:你最喜欢什么书?
铁头:《阁楼上的光》。
记者:你最近在读什么书?
铁头:《皮皮鲁传》。
记者:你平时有什么爱好?
铁头:弹钢琴,玩电脑。
来源:京华时报 武红利 樊瑞 田超 郭莹
以上是小编关于:“9岁男童写诗:妈妈是只小贱猫就好了”的介绍,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www.baobao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