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15-10-28
——心理学家诺尔蒂
“我的意识与我的内心体验相一致,我对人讲述的又与我的意识相一致。于是,这三个层次相互一致,浑然一体。”
这是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对心理健康最高境界的描绘。他认为,这样的人具备两个核心特征:不欺人和不自欺。这样的人热爱真相,不论真相多么痛苦,他们都不逃避,不用欺骗别人或欺骗自己的方式扭曲真相,而这种勇气带来的现实觉知能力是心理健康的基石。相反,不健康的人缺乏直面真相的勇气,他们的现实觉知能力因而出现了问题,他们用欺骗自己和欺骗别人的方式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一团难以辨认的迷雾,而他们的心灵最终也在这团迷雾中失去了方向。
不过,健康的人之所以有勇气面对真相,不健康的人之所以没有勇气面对真相,其原因都要归到爱上。
一般来讲,健康的人在自己的童年,尤其是2~3岁前获得了足够的爱,所以,他们的内心深处相信,真相意味着爱。所以,他们喜欢真相,哪怕真相起初非常痛苦,他们仍深信这个痛苦是抵达爱的途径。相反,不健康的人,他们在童年收获了太多痛苦,所以,对他们来讲,真相意味着痛苦,所以他们讨厌真相,哪怕真相一开始意味着快乐,他们仍深信这个快乐的背后藏着不可预知的痛苦。
所以,爱比什么都重要。但可惜的是,初为父母的人,经常会急着塑造孩子,甚至对很小很小的孩子施以暴力,期望以魔鬼手法把孩子变成天才。这种手段只能适得其反。
3岁前的孩子,他们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不是知识,而是关系,就是父母与他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他以后的人格基石。
如果父母与他是充满爱、尊重、信任与宽容的好关系,那么就会在他心里埋下爱、尊重、宽容、信任和独立等种子,他长大后会自然而然地热爱真相。如果这个关系是充满暴力、责骂与教条的坏关系,那么就会在他心里埋下恨、敌意、不信任与僵化等种子,这个孩子会一直惧怕真相,为了远离真相发展出形形色色的欺骗别人和欺骗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防御机制。
“唯我独尊”———婴儿式的自欺方式
最具杀伤力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在1岁前形成的。英国女心理学家梅兰妮·克莱因经过多年细致的观察发现,婴儿天生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同时又有对死亡的恐惧,而最亲近的人———妈妈的爱是最能化解婴儿的死亡恐惧和攻击性的。
这一阶段的婴儿一开始是天然自恋的,他觉得全世界和他自己是融为一体的,妈妈尤其如此。他没有多少探索能力,只能通过妈妈来实现他的“全知全能”幻觉:他饿了,妈妈的乳房就会送上来;他冷了,妈妈会把他抱在温暖的怀抱里;他拉屎撒尿感觉到不舒服了,也会有妈妈来为他处理一切……所有这一切细致的照料都让婴儿感觉舒服极了,他会觉得自己真的好强大。这种良好的感觉是他以后的健康自恋———自信的基础。
但是,如果婴儿遇到的是一个“坏妈妈”,她不仅对婴儿疏于照料,屡屡让婴儿产生受挫感,也无法体验到婴儿的情感并与之共鸣,更不能容忍婴儿的攻击———譬如婴儿咬痛了她的乳房,甚至反而对婴儿的攻击还以惩罚。更糟糕的是,把婴儿当作自己糟糕情绪的发泄对象。或者,她的情绪变化非常快,无法给予婴儿稳定的爱与照顾,那么,这个弱小的婴儿就会遭受不能承受的痛苦,他必须发展出一系列的心理防御机制,从而不再面对来自妈妈的攻击,以及自己的糟糕感觉。
这一阶段产生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五种:病理性投射、病理性否认、病理性分裂、内投射、投射认同。
(一)病理性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