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不去打扰孩子的自由发展,才能让孩子更加独立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15-10-14

  “我颤颤巍巍伸出手,长大之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

  “虫子的体温,比我的手指要高得多,它的皮肤有鳞片,鳞片中有湿润的滑液一丝丝渗出,头顶的茸毛在向不同的方向摆动着,比针尖还小的眼珠机警怯懦……”

  “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暇的目光笼罩着我,在她面前,我是一个神。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

  “那只虫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远了。女儿还对它扬扬小手,说:‘拜……’”

  这位妈妈的智慧之处在于,出于爱的缘故,她做到了自身的觉察和成长,让不良情绪止于自己。当着孩子的面,再遇见虫子的时候,无论是自己的行为还是态度,都努力保持客观、不评判、不过度反应。

  这种客观的方式与态度,确保了父母不至于把自己旧有的思维定式,再教会给孩子。因此,孩子们才能用自己的眼睛,用一颗更加开放、也更开阔的心,去看、去思考、去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与可能。

  “不打扰”是一种尊重孩子内在成长规律的大智慧。日常生活中,很多教养细节都需要这种智慧。比如下面最常见的这些原则,暗含的都“不打扰”、“不评判”:

  1.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不管你觉得他太好动了、还是太安静了,总之,不贴标签。否则,你的主观评判、你的态度,一定会影响孩子的自信、自尊等自我建构与健康发展。

  2.当孩子在投入地做某个事情的时候,即使他做得不够好,也不催、逼,不干预,只是经过孩子同意后,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否则,孩子的注意力、耐性最容易被损伤。

  3.少在孩子探索一件事、研究一个对象的时候,进行过多的评判。比如,你觉得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件事应该这样,那件事应该那样,诸如此类。在孩子面前显得过于聪明的父母,要么会养出一个只会重复父母的话、而缺少自己独立思考的小八哥,要么孩子在父母面前挫败感太多,变得不敢表达、不爱表达。总之,少说、多听、多启发,才是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呵护。

  4.保持自我成长。你的任何一个漫不经心的动作和语言,都有可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即使你不言语,你的情绪情感也会随时出卖你。我们可以不用做完美的父母,却能够通过掌握必要的常识、技巧,学会不打扰孩子的成长,不限制孩子未来的可能性。

  也许你会说,惯性思维并没有这么糟糕。它能让个体少花费不必要的心力,对个体来说是有利的,但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其弊端就暴露出来了——将可能固化孩子的思维,给孩子留下先入为主的印象,或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宝宝啦微信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