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必给孩子一个完美的世界,如何教会孩子认识世界?宝宝啦网小编为您介绍。
这个世界当然糟糕透顶,打开电视看上五分钟新闻,天上飞机掉了,地面恐怖袭击,出门跨年遭遇踩踏事件,在家呆着没准一场火灾。我妈这样的老太太,看到飞机失事新闻,吓得魂飞魄散,恨不得拉住明天就登机的我说:能不能这辈子别坐飞机?
可惜的是,不光是没见识的老太,连精英都开始采取这样的保守主义,在腾讯·大家作者叶克飞先生一篇名为《我们给了孩子怎样一个世界》的文章中,作者大胆建议,不如全民丁克,你看看眼下这片土地,哪里适合孩子生存?
对丁克,我一向存有敬意,打破人类自身繁殖欲的局限,去追求更广阔更自由的世界,那真是棒极了,但要是如作者所说,因为给不了孩子更好的条件,才放弃生育,那未免想太多。
事实上,这正是中国式父母最大的毛病,什么都想为孩子做到最好。不管是山村里目不识丁终年劳作的农民,还是大城市月入数万满嘴英文的海漂,他们似乎都没能摆脱中国式父母的劣根性,如果给不了孩子最好的,就终身有愧。
一女朋友是著名高校教师,事业编制收入完美,够她时不时欧洲旅行一次,丈夫薪资更丰厚,但在孩子的问题上,他们始终犹豫,一旦生育,就将是无止境的牺牲。她说单位同事为了让女儿上学,毅然花700万在静安区买了套两室一厅,小孩刚4岁,已经开始每天晚上陪着复习功课。言外之意,她只有到达这种水平,才敢放心要个孩子。
另一女朋友说起带孩子旅游,说那肯定要坐头等舱,不然孩子遭罪还有什么去头?这种父母如果坐经济舱的话,就会任由小孩哭闹,因为孩子正在受罪嘛,难道还不能让他发泄?这让我想起一个去日本一周就花了十万的女朋友,她的宗旨是如果出门还享受不了点好的,又何必出去呢?这种旅行当然不错,但你不能以此就下判断说:那些花费寥寥的穷游,根本毫无乐趣。
怎样养一个孩子才是最好的选择?
(《少年时代》电影剧照)
不如看看大热电影《少年时代》里少年的成长过程,电影本身花了12年时间制作完成,记录一个男孩从6岁到12岁的成长时光。一个美国男孩的成长方式,大概是很多中国父母梦寐以求的,他们大多看起来简单快乐,没有多到做不完的作业,也没有沉重的课外学习,更没有糟糕透顶的自然环境。
某些片段里,男孩梅森的确过着这样明快爽朗的快乐童年。但大部分时间,他敏感,细致,忧郁。父母早年离异,母亲独自带着他和姐姐生活,贫困,漂泊,为了房租就得仓促离开小伙伴,奔赴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他母亲为了更好的工作,要继续学习,他不得不跟姐姐一起呆在外祖母家。
生父看起来相当不靠谱,是个女人都不会选择30岁都没个正经工作的男人,说自己最近正打算写几首歌。但他喜欢他,真正的父亲,每两周来接他和姐姐去度个周末,吃薯条睡沙发,看起来都很幸福,甚至他还想,他们是不是还会在一起?
随后几年,他经历了两任酗酒的继父,这些男人无一例外在带给他一些快乐的日子后,就将一切像玻璃杯一样摔个粉碎,他母亲完成学业,开始变成大学老师,三度分手,两度离婚,终于把他们抚养成人,即便是不靠谱的生父,都有了全新的家庭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