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10/20
教你如何听懂孩子的“婴语”
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孩子就会使用自己的语言---“婴语”来跟你交流。新手爸妈刚刚“上路”,很多时候都没有办法完全读懂的“婴语”,总是感觉手忙脚乱的。
比如宝宝身体不舒服,如果不能第一时间读懂宝宝身体所传递地“婴语”,对宝宝的影响就会很大。那么,小宝宝到底有哪些难懂的“婴语”呢?各位父母认真学习以下“婴语”单词红宝书,就一定可以顺利通关!
“婴语”单词--湿疹
释义:
湿疹是很多宝宝都会得过敏性皮肤病,一般新生儿至2岁的宝宝发病比较多。大多表现在头面部、颈背和四肢,有着一些小小的红色丘疹或斑疹。湿疹与很多因素有关,过敏体质的宝宝,食用如鸡蛋、鱼虾类含蛋白质的食物就会因为过敏而出现湿疹。
而缺钙造成血管低钙性痉挛会加重湿疹。如果患了湿疹,平时很多的因素都会加重湿疹,所以爸爸妈妈要经常给宝宝洗澡,少给宝宝使用一些化学用品,根据宝宝的体质来补钙。湿疹密集成片或痒得厉害时,一定要赶紧去看医生。
“婴语”单词--肠绞痛
释义:
在宝宝饿了、尿了、热了的时候总是通过哭泣来表达。可是,有一种哭闹总是出现在傍晚或凌晨,并且不容易哄,这就可能是肠绞痛造成的。在宝宝未满4个月时,其肠壁神经发育尚不成熟,肠道蠕动不规则、蠕动过快,会让宝宝感觉到痉挛疼痛。
肠绞痛发作时,宝宝经常哭得很响,同时会握拳踢腿。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抱着宝宝进行安抚或是轻揉宝宝腹部,让宝宝好受一点。
“婴语”单词--夜惊
释义:
如果宝宝在半夜总是惊醒,同时在后半夜会出汗、枕秃的话,宝宝可能正处于佝偻病早期阶段,是身体缺乏维生素D或钙质的信号。宝宝体内维生素D和钙不足的话,会造成一系列神经症状,如夜间多汗、夜惊、哭闹等。
在给宝宝补充钙质的同时,补充维生素AD更为重要。主要是因为人体对钙的吸收率并不高,所以补再多的钙如果不吸收,也无济于事。
不良的睡眠姿势或者白天、临睡前过度兴奋,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容易醒来,因此可以让孩子白天少睡点,培养宝宝良好的作息规律,在睡觉前也不要让孩子太兴奋。
“婴语”单词--便秘、腹泻
释义:
人工喂养宝宝很容易得便秘,一般都是因为饮食不当、饮水少所致。宝宝大便困难、干燥、呈颗粒状,很多天才排便一次。如果宝宝出现了便秘,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适量喂食益生菌,平时也可以让宝宝吃一些苹果泥、香蕉泥等。
腹泻多见于秋天,一般都是因为肠道病毒感染造成的。表现为大便次数多达每天10次以上,呈水样、量较多。有时候腹泻厉害,孩子还会出现脱水的情况,如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小便少等,平时宝宝精神也不好,吃不下东西,这时候就要赶快带宝宝去就诊。
另外,如果宝宝大便中有泡沫,那可能就是肠道感染;大便中有奶瓣,是因为消化不良;大便中带血可能是更为严重的疾病(如肠套叠)。
如果宝宝一直出现腹泻或者腹泻迁延不愈,那可能是孩子体内的维生素A不足。因为维生素A的主要作用是维护消化道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如果维生素A不足的话会降低肠道屏障功能。
而腹泻的宝宝会丢失更多的维生素A,进一步加重腹泻。医学研究发现,维生素A缺乏与腹泻常互为因果,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因此,爸爸妈妈要及时给孩子补充维生素A。
“婴语”单词--呛奶、溢奶
释义:
给宝宝喂奶时,孩子可能会有呛奶、溢奶的情况。呛奶主要是喝奶喝得太快造成的,呛奶主要是因为孩子吞咽太慢造成。专家建议母乳喂养的妈妈奶胀时可以先吸出来,等等再给孩子喝。
溢奶主要是因为宝宝掌管食道与胃部的连接关卡--贲门的肌肉尚未发育完全,不能阻挡奶水逆流回食道,也有可能是孩子在喝奶的时候吸入了空气,打嗝时容易带出奶水,造成溢奶。
宝宝2-3个月大时,贲门的肌肉发育完善后,溢奶的情况就会趋于好转。每次喂奶后,爸爸妈妈最好是能够把宝宝竖起来放在肩上轻轻拍背,让宝宝打个嗝,这样能减少溢奶的发生。
这里想跟各位爸爸妈妈说的是,面对宝宝的各式“婴语”,爸爸妈妈要多方面考虑,平时多多积累各种“婴语”解读的知识,这样在宝宝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才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