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晓之以理”,不断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8/31

 “晓之以理”,不断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  任何一种思想品德都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操、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四个基本因素构成的。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正是在有目的的教育影响下,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父母应帮助和指导孩子正确地完成这一过程。

  “晓之以理”,不断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指对事物的是非、善恶的评价。掌握是非标准,划分善恶界限是产生良好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基础。孩子的一些错误言行,不道德行为,往往出自缺乏必要的是非观念,或由于道薄上的无知造成的。所以要重视形成孩子的道德概念,不断提高道德判断的能力,使他们明辨是非,掌握行为标准。

  小学儿童道德认识是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起来的。什么是‘好学生“,一年级孩子的标准是学习好,不调皮,听老师的话;二年级时,进一步认识到好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关心集体,能团结同学的人;到四、五年级,一个好学生应当是学习成绩优异,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能广泛团结同学,热心为集体服务。他们的认识虽较具体肤浅,但却是逐步加深的。总的来讲,他们道德认识的发展有三个特点:第一,具体性。小学儿童的道德认识总是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他们认为跟家长顶嘴,不听家长的话,就叫固执。只有上了中学,到了少年期,孩子才能掌握诚实、虚伪、公正、勇敢等抽象的道德概念。第二,模糊性。小学儿童的道德认识是肤浅的,往往不全面、不精确。他们看问题,局限性很大,往往只看一点,不及其余。比如,认为不调皮的是好学生,认为学习好,但有时调反,或者学习不好,但守纪律的,就不是好学生了。他们往往分不清是非,比如,把包庇和祖护同伴的错误看成是忠诚,把向老师反映情况看成是出卖朋友;有的孩子把拾到的东西归为己有,当向他指出,不应拿别人的东西时,他却不以为然地申辩:“这又不是我偷的,是我抬到的”,第三,不稳定性。小学儿童易受错误思想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认识。

  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道德认识主要靠日常生活中成人对他们的各种行动的褒贬、止扬而形成的。随年龄增长,在学校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下,才能逐步掌握基本的道德概念,使道德认识逐步深化。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