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7-5-2
你清楚吗?一个人有4个“我”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约哈里研究,他认为一个人其实有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就是我们了解自己的窗口,所以这个理论被命名作约哈里窗口模式。
约哈里窗户理论
四个窗口
自己知道
自己不知道
别人知道
1.开放的
2.盲目的
别人不知道
3.隐藏的
4.未知的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按照这种划分,一个人有四个我:
1.自己知道的,横坐标,别人知道的,这个是开放的领域,就是开放的我。
2.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是盲目的我
3.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是隐藏的我,
4.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是未知的我。
第一个开放的我,指的就是你身上,别人知道,自己也知道的部分。比如你的这个兴趣爱好,家里面人都知道,你的伴侣,你的孩子,你的朋友都知道。那么这块就是开放我。
第二个隐藏的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这是我想刻意隐瞒的部分。比如这个信息我要让别人知道的话我会难堪的,举个例子,我曾经跳槽过13次,我觉得给别人说我老跳槽挺丢人的,所以我把这部分都隐瞒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分隐私的东西,那隐私的部分代表的就是你隐藏的我的那部分。大家可以考虑下,隐藏的这部分是多了好呢?还是少了好呢?
第三个盲目的我,是自己不知道,但别人知道的领域。打个形象的比方,比如我脸上沾了点东西,我自己不知道,但是别人看到了,这就是我的盲区。再比如,我这个人从来不麻烦别人,但是我自己也不知道。别人告诉我说,某某某我发现了,你从来去某个地方咱有同学在那儿你也不找人家,为什么呀?你是不是怕麻烦别人啊?我这么一想,是这样吗?别人来北京我邀请大家来找我,但是我去别的地方,能不见就不见,能不透露我的信息就不透露,因为我不想麻烦别人,可能我自己不知道,别人一点出来我才发现。再比如有人发现说,你怎么一有陌生的男人在,就活跃无比,是吗,我怎么没发现呢?类似的这种就是你不知道,你自己是盲目的,但是别人知道,那么这个就是盲目的我的领域。
最后一个未知的我,别人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用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就是我们的潜意识。举一个例子,某位男士平时出了名的胆小,还怕老婆,结果有一天他在大街上遇到有一个坏蛋抢了一个老太太的包,他却去帮忙了。不可能吧?大家全部都出乎意料。然后再问他自己,他说自己也没想到:是啊,我当时怎么就做出了这样的事呢?他自己都不知道,别人更不知道,这就是他潜意识层面的某种需求的暴露。
那么,除了这样积极的一面之外,还有我们可能因为童年跟母亲的某种关系,或者跟家人的某种关系隐藏在我们的内心,这个关系给你带来的是不愉快的情感,我们压抑在内心深处。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个敏感的灶点,平时没事的时候啥事没有,但是万一跟老公交流时候哪一句话,哪一件事不小心碰了,我的气一下就出来了,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自己都吓一跳,这是怎么回事呢?
再比如对孩子,我就想限制他吃巧克力,我找了一堆的理由,对牙不好,孩子小哪能吃那么多,所以我就限制他吃糖,吃巧克力,吃种种零食。孩子一吃我就生气,我就去控制他,我就焦虑。为什么呢?你可以想一想,你小时候是不是没有得到过这种尽兴地吃这些零食,巧克力这样的快乐?所以一旦有人有机会得到这样的,你就会焦虑,就会找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去限制他。而你没有得到过,恰恰是因为早年可能妈妈跟你的关系,她对你的控制,她的对你的种种要求,导致你在某些方面没有获得过满足。所以当你的孩子想在这方面获得满足的时候,你就会控制他,控制完了你又会隐隐地焦虑,你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或者说你内心潜意识里告诉你自己,他这么做不可以,因为我自己都没得到过,那为什么你要得到呢?
我今天想跟大家说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试试看,看能不能把开放的我,隐藏的我和盲目的我尽量地扩大,把未知的那部分,通过觉察去把它尽量缩小。
自我的部分扩大得越多,了解得越多,无论是你自己还是他人对你了解得越多,心理学里有一个词,叫做成熟度就会提高。成熟度的提高就会导致你看待问题,看待自己就不会像原来那样单一,那么狭隘,不会让自己那么难受。
而这个未知的部分,很神秘,如果大家能够用前面我说的拿出一种白纸写下自己的需求这么做,如果你能通过这样的一些方法有一些觉察,那你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你能有觉察,知道自己有这个问题就很好了。如果你想解决它,怎么办?两个途径,一个就是把它开放出来,告诉你的老公,或者告诉你信任的人,或者告诉你那几大护航舰里的某个领域的人,你说我有这样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办呢?听听大家的意见。
大家记住,未知的部分,只要觉察我们就会说问题解决了一半。
就像一个妈妈,他有了孩子之后,跟丈夫的关系一度出现矛盾。怎么回事呢?这个妈妈隔三差五就要让爸爸把钱带回家,这个爸爸隔一段时间往家带一点钱,这个妈妈情绪脾气就好一阵子。时间长了这个老公就觉得,你竟然是个这样的人,你的眼里只有钱吗?给你一点钱你就高兴了,几天不给你就生气。这个妈妈也发现了,她对我说,真的老师,老公拿回来钱我就会舒服,我就会觉得真好。
是的,大家见了钱都会高兴的,但是这个妈妈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最后她就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觉察发现,小的时候她家里很穷,这个妈妈和父母之间的安全感不足,导致这个妈妈唯一的安全感的来源就是,当自己手里有一点钱之后,当他的家庭慢慢有了点钱,家庭成员关系融洽了,妈妈也不那么伤感了,她就觉得钱跟安全感画了等号。所以当老公给她带回来一点钱,她的安全感立刻得到了满足,她把这块未知的部分,认认真真地和老公平和地交流,告诉老公她的需求之后(跟自己最亲的人交流,一定要遵守三不原则:不指责,不抱怨,不越界,用这样的方式来跟对方交流),当她把未知的部分说出来之后,就成了公共的部分、开放的部分,他的老公就理解了:老婆原来要钱是这样,影响到你的安全感。好,我知道了。这样起码就对老婆不再生气了。
这是针对未知的部分的第一个途径,就是自己觉察之后,告诉身边的人让它成为公开的部分,然后获得支持理解。有些东西我们有觉察就很棒,解决不解决都没关系的,不影响你的生活质量,就像上面这个例子。
还有一些部分,我发现了之后我难受,我一定要解决,而我身边又没有什么人能给支持,怎么办?找专业的人士求助。五大护航舰里,有一大护航舰就是社会支持系统,一定要会用。
感兴趣的妈妈,如果你发现你的确在这些觉察上有问题,你想深入,我建议你,一定要找专业的人士去深入,这个东西一旦打开,缝合是必须的,你不能看一些文章什么的,把自己打开了然后不去管,那会更影响你的生活。
总结一下:
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就是早年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这段关系,如果真的有什么问题,可以按照我刚刚说的方式问问自己,“我有哪些需求,我觉得不能满足自己?”然后在纸上罗列一下。
(具体做法见:4.25你自己有问题,你敢承认吗?)
你如果不想用这种方式,也可以用约哈里的这四个窗口的模式,通过朋友眼中的你,你自己知道的你,你自己不知道朋友知道的你,你把它尽量地统一起来,尤其是隐藏自我的那一部分,把能公开的,就是把能说出来的,尽量地转化为公开的部分。当然说出来的范围由你自己决定,我给什么人说,一定要慎重选择好人,把它公开了,让它成为一定范围内公开的自己。这样,也是内在自己和外在自己协调统一的一个渠道。最后未知的部分,就按前面说的两种模式,两种途径,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