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当众发言的心理恐惧?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9

  如何克服当众发言的心理恐惧?宝宝啦网小编为您介绍。

  当众发言恐惧属于特殊的社交恐惧,主要是人多情境下发言会出现强烈焦虑、恐惧,其他社交场合社会功能正常。由于这种不适症状只在特殊情境下发生,出现频率并不频繁,所以患者很少采用药物治疗,传统的心理治疗时间长,见效慢,患者常不易坚持。本案例主要运用当代新的心理治疗技术——元认知干预技术、情感组织者技术对一名患有当众发言恐惧的大学生进行临床干预,效果显著,短期内解决了来访者的主要问题,使他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

  元认知干预技术是让来访者了解问题形成的心理机制,认识和理解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的运行过程,并对其进行认知调整,然后在心理放松训练中用暗示技术把情感组织者和一套新的程序性知识输入其大脑,使新的程序性知识替代旧的程序性知识,阻止原有条件性情绪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控制相应的不适应性行为。

  情感组织者技术,是通过对来访者即将要达到的目标或将来的理想等知识加以重组,在放松过程中,使其在优美的场景中仔细想象自己实现理想时的那种自豪、自信及勇于面对挫折的情感,充分调动来访者的积极情绪,然后用这种积极情绪心态覆盖原有的消极心态。当积极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来访者再看事物的心态会与原来不同,会产生积极的心向,从而使整个心理训练变得容易进行。这是因为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思维方向与知识重组,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认知会有所不同。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小 A(化名),男,某高校大二学生。害怕当众发言,尤其害怕课堂被老师提问。课堂被老师点到名字时,感觉心跳过速,心脏难受,头皮发紧,发木,阵阵痉挛,脖子僵硬,整个面部僵化,大脑反应迟钝。人多时说话、闲聊被关注也感觉不自在,也会出现类似的不适症状。

  这种状况是在一年前,大一下学期开始的,那时自己是数学课代表,老师很器重和喜欢自己,每节课几乎都会提问自己,尤其是碰到难题,总会第一个点自己的名字,开始时为此感到自豪,而且每次都能很好的回答问题,后来偶然一次没回答出的老师的提问,上数学课便开始有负担,紧张,尤其老师提出问题后,那种期待的目光会让自己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头皮发紧,大脑空白。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以后越来越不愿上数学课,感觉太紧张、太累,数学成绩也下降了。后来发现自己越来越害怕当众发言,即使是其他课堂或人多情境下也是如此,并且对众人的关注也极其敏感。现在不愿参加任何课外活动,不愿表现自己,不希望别人注意,即使是优点和特长也不想被别人发现,想做一个默默无闻、平凡的人。

  小 A 来咨询的目的是想改变人多情境下发言过度紧张、恐惧及其伴随的不适生理症状。根据来访者主述、SCL-90 测验结果以及咨询师评估,小 A 的状况属于中度恐惧。1.2 研究方法 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认知疗法及行为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干预技术中临床暗示学习和情感组织者技术对来访者进行个案实验研究。

  1.3 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背景放松音乐、放松训练躺椅。

  1.4 实验过程

  1.4.1 认知调整 很多心理障碍和行为都是潜意识行为自动运行的结果,其实质就是程序性知识的运行过程,是程序性知识在情绪推动下,在尚未意识到、无须意识监控或意识不能够监控等条件下,自动运行或执行某项行为的过程。因此,让来访者充分了解和理解自己的障碍心理和行为是如何形成和运行的,是心理治疗中重要的环节。

  首先,让小 A 了解自己害怕课堂提问,害怕当众发言的心理机制。小 A 能得到数学老师的提问和关注非常自豪,但是偶然一次没回答出老师的问题,他感觉辜负了老师,担心会被同学笑话,这种想法会使他产生自责、愧疚和焦虑,进而逐渐感到上数学课有心理负担,有压力,担心不能回答出问题,这样上数学课便会伴随出现紧张、焦虑和恐惧,这种消极情绪状态便会使得一些不适的生理症状出现,如心跳加速,头皮发木、发麻、痉挛,脖子僵硬等,这些生理反应会使其思维受影响,不能敏捷反应,不能像以前一样很好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又会进一步加重他对数学课的焦虑与紧张,以致于形成恶性循环。后来这种条件反射泛化,凡是人多的情境下发言都会出现类似的不适生理反应,这些生理反应又会加重他对人多情境发言的恐惧和紧张。

  其次,让小 A 了解“关注”和“被关注”在生活中的关系与意义。被关注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是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需要。被关注的人通常会得到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会更好地激发自我潜能。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关注别人和被别人关注的时候,没有绝对地“不被关注”,所以寻求完全不被关注的生活是不现实的,而且那样会损害自尊,产生压抑、消沉等不良情绪。另外,对自己不要太苛求,人无完人,优秀的人也会有弱点、缺点和做得不完美的时候,要学会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最后,对心跳过速,头皮痉挛、脖子僵硬等一系列躯体不适症状不要害怕,这些症状与焦虑情绪状态有关,心理问题解决了,这些不良症状也会消失的。

  1.4.2 行为和情绪的调整 小 A 害怕当众发言,害怕被老师提问,害怕被关注是因为他的焦虑情绪与当众发言的情境建立了条件反射,这是一种潜意识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即数学老师提问他时,就会自动引发他高度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这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会使他出现一系列不适的躯体症状如心跳加快、头皮痉挛、麻木,脖子发硬,大脑反应迟钝。后来,这种条件反射泛化,别的老师提问或是人多时被关注都会出现这种不适反应。

  在小 A 认识和了解问题形成的心理机制后,对其进行为期 5 天,每天 1 次心理放松训练。在临床操作中,运用暗示技术,在被试身体达到非常放松、心情非常愉快的情况下,把设计好的情感组织者和一套相应的新程序性知识输入其大脑,并经过反复训练,使其达到自动运行的程度。这样,通过暗示条件下的高效学习过程,就打破了他大脑中旧的程序性知识,而取代之以新建立的程序性知识,阻止了原有的消极条件性情绪的发生,也就控制了他的潜意识行为。

  前两次放松训练主要针对课堂提问的具体情境进行脱敏,当成功脱敏后,第三次放松训练是对各种人多场合发言进行脱敏,并且运用了情感组织者技术。练习中,当小 A 想到自己以前一直很优秀,想到以后成为高级白领,能神情自若地面对各种场合的发言、与各种各样的人游刃有余地打交道,心情变得越发平静、自豪和喜悦。当积极情绪取代了消极情绪,其认知和行为也会向积极方向转变。

  此外,在干预过程中教给他一些小程序放松技术和正确的深呼吸的方法,让他遇到刺激情境时,如果又出现高度紧张、焦虑,可以自觉用这些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如深呼吸、积极自我暗示等。最后两次放松训练巩固训练结果,并给他身心保健方面的一些建议。

  2 结果

  2.1 症状自评量表测试得分 实验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来访者进行测试,躯体化 3.3,焦虑 3.1,恐惧 3.0,抑郁 2.15,人际敏感 2.0,属于中度恐惧;干预后,躯体化 1.58,焦虑 1.7,,恐惧 1.86,抑郁 1.33,人际敏感 1.78,属于正常值,实验结果显示干预效果显著(p﹤0.01)。2.2 被试自我评价课堂被老师提问不像以前那样紧张,头皮没有再出现痉挛,虽然心跳会加快,但不影响思维和表达,有一次课堂回答问题得到了老师表扬,说他思维有深度,表达能力强。还有一次在班会上发言,得到同学的热烈掌声,感觉又重新找回了自我,对自己和未来越来越有信心,表示以后要争取更多的机会展现和发挥自己的潜力。

  2.3 咨询师评价 临床干预后,小 A 的状态有了很大变化,开朗、乐观,脸上的微笑多了,说话声音洪亮,很有朝气,很自信。

  2.4 回访结果 一个月后,电话随访,小 A 的状态一直很好。他说辅导员和周围的同学说他是“潜力股”,他参加了学生会的竞选,当选了学习部副部长。半年和一年后,电话随访,他的不良症状没有复发。

  3 讨论

  经过 5 次放松训练,小 A 当众发言恐惧、害怕被关注的不适反应已基本消除,能心态平和地上每节课、愉快地与同学相处,不再过分担心被老师提问和人多时被关注,社会功能完全恢复。本研究在短期内能取得明显治疗效果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正确分析小A 心理障碍形成的机制,并用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原理对其认知加以调整,这为后来的放松训练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第二,针对焦虑情绪以及相应的不适躯体症状,塑造积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是使情绪与认知之间形成积极良性循环的重要杠杆解。

  第三,情感组织者技术的使用,充分调动了小 A 的积极情绪,使其在短期内收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让小 A 树立了极强的治愈信心。第四,小 A 曾经是一个优秀、自信的学生,这对于小 A 的治愈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4 结论 运用认知疗法、放松训练、元认知干预技术中暗示学习和情感组织者技术对大学生当众发言恐惧的治疗是有效的。

  来源:中国心理学家网

  以上是小编关于“如何克服当众发言的心理恐惧?”的介绍,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宝宝啦网)(www.baobaola.com)。

TOP排行

  • 孕产
  • 喂养
  • 健康
  • 早教
  • 家长

最新文章

赞助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宝宝啦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18742号

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客服信箱:baobao.l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