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把孩子培养成小霸王?如何避免孩子染上暴力的习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9

  2)1岁到3岁,坚定地制止。1岁后的孩子已经可以初步听懂大人对他说的一些话,但还不能做到完全理解。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采取语言(对孩子说“不”)和行动(适当地限制)相结合的方式,坚定地禁止孩子的攻击行为。家长在态度上越是坚决,孩子越容易住手。

  3)3岁后,耐心地引导。3岁后的孩子,身体攻击逐渐减少,语言攻击逐渐增多,同时他们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个阶段,当孩子发生攻击行为时,除了及时制止和适当惩罚,我们还需要耐心地引导孩子认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举动。

  当然,在3岁前,如果父母从来就没有坚定地制止过孩子的攻击行为,或者3岁后的攻击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那么就需要把坚决制止和耐心引导相结合,才能真正制服那些肆意妄为的“小霸王”。

  2、进行智慧的惩罚,让孩子体验犯错的后果

  如果孩子的攻击行为带来的影响或者后果比较严重,那么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比如当场向对方道歉、暂时剥夺某项权利等。既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又让他体验犯错的后果。

  当我们认识到惩罚目的就是让孩子体验做错事情的后果,让孩子自我意识到行为需要改进,而不是仅仅因为恐惧而不敢再犯错。这个时候,我们就能明白究竟该怎么智慧地惩罚孩子。我们在进行智慧的惩罚时,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要提前沟通。为了让一项惩罚更有效,我们要在一开始就把后果讲清楚。惩罚的措施和后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以起到威胁的效果。如果父母提前跟孩子进行充分沟通,孩子自然也就明白哪些事情不能做、做了会有什么处罚等,无形中会增加一道心理防线,抵御犯错的冲动。

  2)要立即执行。对于惩罚而言,立即执行是确保惩罚有效的关键。一般来说,如果孩子一旦犯错后立刻就能体验到犯错的后果,那么他对这件事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不容易出现我们常常说的“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情况。

  3)要守住底线。每一个家庭,在教育孩子时,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原则和明确的底线,尤其是对于做人方面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对原则和底线心中有数,每当孩子的行为触动原则和底线时,都要进行相应的惩罚。

  4)要保持一致。面对同样的错误或者问题,不可今天惩罚,明天就不罚。给孩子定规矩和提要求时,父母也要保持一致,惩罚要有同样的原因和使用同样的方式。

  5)要以善意和尊重的态度进行惩罚。有的家长在惩罚孩子时,常常用讽刺、挖苦的方式,甚至当着众人的面一顿奚落。这样的态度和方式不可取。孩子宝贵的自尊心需要呵护,即使是在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也要注重方式、分清场合。

  6)惩罚时就事论事,不带入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孩子最初的行为并没有那么糟糕,却因为我们在惩罚时加入了自己的情绪,才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最后弄得不可收拾。

  3、避免“家暴”,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OP排行

  • 孕产
  • 喂养
  • 健康
  • 早教
  • 家长

最新文章

赞助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宝宝啦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18742号

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客服信箱:baobao.l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