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8/1/30
导读
我们可能不知道怎么离开,但应该知道从何而来。
“要生孩子上手术台有什么好紧张的,又不是生第一胎。”33岁的夏锦菊笑着说。
这位孕妈患上了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不仅长在了上一次剖腹产手术切口上,还植入到子宫基层,穿过子宫基层进入膀胱,可能随时需要立马进行手术。
不过,她很乐观。虽然嘴里说着怀孕“都是煎熬”,但想到宝宝马上就要出来了,脸上仍写满了期待。
几周后,夏锦菊剖宫产手术。
手术进行15分钟,宝宝“哇”的一声哭啼让大家稍稍松了口气。可紧接着,母体的手术却遭遇严峻挑战。一面是医生判断需切除子宫,控制失血量完成整台手术;一面是患者个人请求保留子宫,希望医生再努力一下。
刚出生的宝宝,在新生儿科安稳地做着各项检查;母亲却产后大出血,呼吸两次骤停······
最早知道实情的夏父在产房外坐立难安,此时小外孙、子宫对他而言都不重要,他只盼着手术室里那个人能平安出来。万幸,最后医生还是把夏锦菊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这个让人心情忽上忽下,但还好是happy ending的故事,来自一部纪录片作品——
《生门》。
聚焦妇产科,跟踪拍摄700余天,团队用直白的镜头语言,记录着生命诞生现场。无论城市或乡村,每个小生命的降生,总会牵动着个人、家庭,甚至社会。而妇产科就像个窗口,折射着多种人生、百态社会。
《生门》的导演是陈为军。国内的观众对他可能不太熟悉,但在欧美电影圈,陈的认知度可能远超很多中国导演。
陈导的作品不多,但部部都为他赢得了不少声誉。2004年他拍摄的反映河南艾滋病家庭的《好死不如赖活着》,获得了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英国国家最佳纪录片奖;2008年用以讲述小学生班级选举的《请为我投票》,入围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纪录片导演。
可他的作品,却从未在国内上映过。
对于导演来说,这莫不是个巨大的遗憾。于是,近知天命的陈为军决定做一部“拥抱观众”的作品。
他从不认为纪录片就该是有情怀的、高雅的、小众的,“我们觉得是被玩坏了”,相反他们一直在追求拍中国人的故事,给中国人看,让他们喜欢看,并且使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化作品,还是一个好的文化产品。
综艺真人秀的大火,给了陈导很多启发。既然大家好奇明星会如何带娃(《爸爸去哪儿》)、竞技(《奔跑吧兄弟》)、冒险(《跟着贝尔去冒险》)······那是否意味着他们对“生活的真实记录”有需求?
真人秀+电视剧,成了团队最终确定的项目方向。即以纪录片式的手法真实拍摄普通人的故事,但要以大众喜欢的戏剧方式呈现出来。“叫它真实剧也好,纪实剧也好,剧集式纪录片也好。我们最初是从模式角度探讨这件事的。”《生门》制片人戴年文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至于为什么将镜头对准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就不难理解了。
要想吸引大众关注,这部作品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关注大众所关注的——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经历的;二、有故事情节、戏剧性——唯有在突发情况下,普通人才能在镜头前真实、自然。所以一个省重点医院的妇产科,是符合以上所有条件的选择。
《生门》电影版上院线,则是团队的意外之喜。
2016年,对纪录电影来说是特殊的。这一年《舌尖上的新年》《我在故宫修文物》《我们诞生在中国》等纪录电影走进了院线,虽票房成绩无法和商业电影媲美,但跨出这一步对行业来说意义更大。
也是这一年,陈为军在制作《生门》剧集的同时,和戴年文商量要不要做部电影试试?为情怀也好,为试验模式也罢,他们真的做了,还找来有20余年剧情片剪辑经验、担任过金马奖评委的萧汝冠担任电影剪辑师。
看完初剪素材,萧汝冠与陈导达成了一种默契:既然要做,就按商业电影的套路来,戏剧冲突、引发观众共鸣,一个都不能少。
最终他们从可用的40组家庭素材中,挑选了4个早产儿家庭,呈现他们在遭遇极端情况时,会如何抉择:
33岁的产妇夏锦菊在剖宫产手术中大出血,心脏两次停跳,换血1万多毫升,如此情况,该保命还是冒险保留子宫;
被优生科判断“出生后可能会有先天缺陷”的30周胎儿,产科B超并未发现严重畸形,法律上已是完整生命的宝宝,该引产还是给它降生在这个世界的权利;
农村产妇陈小凤家境贫寒,身怀双胞胎却被诊断为胎盘前置+糖尿病。据医院估计,一大两小三条人命至少需5万元治疗费,连5千块前期治疗费都是四处借来的丈夫绝望、一筹莫展;
已有两个女儿的曾宪春,明知“重男轻女”不对,却依旧为了不被公婆念叨、同村人嘲笑,生了第三胎。
这四个家庭的故事,基本涵盖了一部电影所需要的戏剧冲突、感官刺激等。再加上萧汝冠在剪辑上利用商业片常用的“制造悬念”、“吊胃口”,当一个故事到了最危险或无法解决时,却戛然而止接入下一个故事。让观众抱着好奇心一直看下去。
音乐的配合使用也很重要。镜头对着新生儿时,音乐是童真、欢快的;当出现命悬一线的危难时刻时,渲染紧张感的音乐会“把弦绷得更紧”。
2016年12月16日,电影《生门》上映。在年末一众贺岁片的夹击下,它的排片不是在上午就是在深夜,场次也少得可怜,加上没有纪录电影院线宣发的可借鉴案例,团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意料之内,《生门》最终票房惨淡,157.1万元。戴年文也坦言在电影宣发运作上,这次实验是失败的。
但观众的反应让他们很欣慰。
豆瓣上,电影《生门》评分8.6。不少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落泪,看完后立马给自己的母亲打了个电话。生育之难、之苦,我们一直知道,可却选择忽视。陈导便用镜头赤裸裸地把这一切呈现出来,让你避无可避。
“如果大家看完这部电影能意识到妈妈不容易,这电影也成功了啊。”戴文年说。
电影告一段落后,团队加紧剧集的制作。如果说电影讲述了4个非典型家庭的生育故事,是点;那剧集则构建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这一空间,是面,镜头记录着这一空间里的人来人往,看似缓慢,实为了铺陈,更清晰、细腻地描述人物性格及人物间的关系。
陈为军曾在接受采访时说:“纪录片关注的是生活,生活是多元的,解读也是占了不同的立场。”所以对《生门》,他从未定义这是部怎样的作品,而是更期待观众的反应。
2017年12月21日,剧集版《生门》上线,从观众的反应看,大家的感受千人千面。
有人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为救陈小凤和腹中的一对双胞胎,丈夫郑清明的哥哥毅然走上了借钱之路,同病房的病友、亲属也在为这家人出钱出力,这是人性最本质的善;
因患妊娠高血压病情危急,怀孕近28周的方萌需服药引产,她盯着手上的药片,迟迟无法放进口中服下,这是母性本能的不舍;
等待过久,担心耽误妻子病情,准爸爸直接在医院与医生起了冲突,虽争吵方式不对,但这是丈夫对妻子与即将诞生的孩子的紧张与爱。
有人看到了医护人员的不易:
调侃自己每月32号休息的李家福主任;
除夕夜依旧人满为患的科室;
怀孕也要相互岔开的妇产科女医生,上班到发作直接走进产房生产。
有人也从中看到人生百态:
神秘孕妇胎死腹中,急需手术但她拒绝透露个人信息,究竟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
高龄产妇,产后大出血,有吸毒史、丈夫服刑中、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异常,几乎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在她身上。面对高额治疗费,公公决定卖房救儿媳妇。“谁都可以甩手不管,我也可以,我只是想给个机会让他们好好过日子。”
······
电影版积攒的力量,也在此时开始慢慢凸显。
在影视版权售卖上,有龙标和口碑作保,会让团队更有信心和视频网站、电视台谈。“要不然你连进门都进不去,你跟电视台咋谈啊,说我们有个好东西,他们不好判断。”戴年文说。
目前,《生门》剧集正每周四晚黄金档于东方卫视和爱奇艺同步播出,首集收视率便摘得CSM52城第二的成绩,爱奇艺累计点击量已有2700多万。
而剧集版《生门》的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4。不少观众评论“希望这样没有明星加持、不搞噱头的现实意义好剧能多一点”,“建议作为初/高/大学生性教育宣传片,在还不能对生命负责任的时候,了解一下生育这件事到底意味着什么”,“这部让观众直面生命源头的片子,也让观众明白生而为人其实是件很艰难也很折磨人的事儿”······
看到观众对于《生门》模式的认可,老戴很开心。现在回头看,《生门》整个项目的商业反馈略有盈余。“挣到钱了,他的商品属性是得到证实了的,不然这次实验也不能算成功。”
但对于有人觉得《生门》是“反婚反育宣传片”、“满满负能量”,他无法苟同。
创作之初,对于作品基调老戴和陈导就讨论过。既然《生门》聚焦在妇产科,那事实决定了作品的整个基调一定是向上的。
“生命接连诞生的地方,怎么会不是正能量的呢?”他笑着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