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8/1/16
80后渐成孩奴 妇女代表呼吁别迷失自我
导读:2010年成为80后的生育高峰。宝宝的到来,让母爱泛滥的妈咪想要牺牲自己的事业,一心一意做个贤妻良母,陪伴在宝宝身边,扶持宝宝的每一步成长。这是否意味着,你就是一位好妈妈呢?然而,英国《每日邮报》的专栏作家维尼弗莱德罗宾逊抛出惊人之语,告诫那些现
2010年成为80后的生育高峰。宝宝的到来,让母爱泛滥的妈咪想要牺牲自己的事业,一心一意做个贤妻良母,陪伴在宝宝身边,扶持宝宝的每一步成长。这是否意味着,你就是一位好妈妈呢?然而,英国《每日邮报》的专栏作家维尼弗莱德·罗宾逊抛出惊人之语,告诫那些现代职业女性,不要盲目成为孩奴!她说道:“不要为孩子迷失自己,孩子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要被‘贤妻良母’框住了自己的生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生活方式。”
身为母亲的“冲突”
按照某些人的标准,我绝不是一个好妈妈——儿子出生4天后我就放弃了母乳喂养;儿子断奶后,我直接喂他罐装的婴儿食品;儿子刚满3个月,我就回去上班了。
如今,他已经10岁了。我给他吃的还是成品食物和商店里买来的蛋糕。糟糕的是,我还经常忘记一些对他来说很重要的活动,比如上次的复活节庆祝活动,我就忘了去参加。
当然,我也经常感到内疚。但是,据法国哲学家、女权主义者伊丽莎白·巴丹泰最近出版的新书中的观点,我根本没必要感到内疚。巴丹泰的新书《冲突:女性与母亲》荣登法国的畅销书榜,并且引发了人们对此问题的热烈讨论。
她认为,当代年轻女性是在一种众星捧月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本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享乐主义者。可是在生儿育女之后,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迫使她们把自己的需要置于一边,全心投入到孩子的成长教育当中,成为不折不扣的“孩奴”。这就是丹巴泰所谓的“冲突”的内涵。
丹巴泰认为现代母亲没有必要对自己过于苛刻,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赞同她。
每当我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内疚之情时,想要好好补偿儿子的愿望就特别强烈。就拿母乳喂养来说吧,我从产前培训中得知这是每个女人都能轻松掌握的一种简单的技巧,而有关奶粉喂养的常识在产前培训中只是被一带而过,培训人员对此似乎非常不屑。自然,我就想当然地认为,每个女性都可以顺利地进行母乳喂养。所以,当严峻的现实摆在我面前时,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在医院里,我整晚都不能入睡,剖腹产的刀口仍在渗血,乳头被嗷嗷待哺的儿子咬破了,而旁边那个年轻的助产士则催促我赶紧用正确的姿势进行哺乳——这一切让我狼狈不堪。黎明时,我终于放弃了,要求用奶粉喂儿子,这时我看到年轻的助产士皱了皱眉头。显然,在她看来,我是一个懦夫、一个失败者。这让我更加内疚了。
据一份国民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在被抽样调查的女性中,80%的人都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然而一半以上的人在6周之后就放弃了母乳喂养,还有四分之三的人在6个月后就停止母乳喂养。所以,并非每个母亲都能够进行母乳喂养,压得我快喘不过气来的内疚感终于可以放下了。
如何做母亲自己说了算
然而,那些主张“孩子至上”的育儿专家们,经常设置一些难以企及的标准,一旦我们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自信心便会大受打击。他们鼓励我们要甘做“孩奴”,那样才称得上是一位好妈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好的母亲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能够随机应变。
一开始,我按照一些育儿专家的要求来喂养儿子托尼。可是,托尼10个月大的时候,每天夜里仍然要喝3次奶。当时,我是英国BBC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每天要倒好几次班。工作已经让我筋疲力尽,所以根本不可能应付一晚上要醒3次的儿子。
所以,我得想办法让儿子不用喝奶和大人的摇晃就能自己重新入睡。他哭的时候,我去看看他是否一切都好,然后轻轻地拍拍他的背就离开,留他自己在那里哭。
一周之后,儿子夜间就不再哭闹了,我们也能睡个踏实觉了。当时,我还把自己的这一做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在《每日邮报》上发表了。之后,我受到邀请到电台录制一起有关育儿的访谈节目,在节目中一位育儿专家坚持认为我的做法是错误的,并且还认为如果我不是在孩子那么小的时候就出去工作的话,孩子夜间根本就不会哭闹。即使这位专家的说法是对的,可我还是要出去工作,否则房子的贷款怎么还呀?总之,那是我唯一的选择。
即使有点事后诸葛亮,我今天还是要说,我早就该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了。
孩子不是生活的全部
我想,对那些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养育孩子的母亲,我们都不应该指手画脚。其实那些全职母亲也很少有人感到自我满足,我所认识的很多全职母亲整天围着孩子转,奔波于学校和各种补习班,被搞得筋疲力尽。
我们应该认识到,没有哪个女性会成为一个完美无瑕的母亲。尽管如此,大多数母亲已经把这份高难度的工作做得相当不错了。
我曾经为了当一个好妈妈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而且连累到儿子和丈夫。后来,我认识到并坦然接受了这一点,而儿子和我也更加亲密。虽然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母亲,但我是一个幸福感十足的母亲。
我学会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安排自己的生活,找时间做一些对我特别重要的事情,比如与丈夫一起外出和参加健身俱乐部。当然,我也会安排时间和托尼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过,我仍然发现有时自己会费时费力做一些自以为对孩子好的事情,事实上,孩子根本就不需要这些。例如,某个周日,我看一则电视节目上说到烤牛肉的种种好处,于是就花了几个小时来做,可事实上托尼并不爱吃,我觉得我这样做其实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想补偿儿子的一种心理。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们那一代母亲鼓励自己的女儿要有自己的事业,所以她经常对我说:“孩子并非生活的全部。”或许是因为战争使母亲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她对于我所取得的成就特别引以为豪;或许是因为战时特殊的生活经历,她对于一切事情都特别看得开。看着我有时被孩子、家庭和工作压得不堪重负时,她总是说:“你是个人,不是神,任何事情要量力而行,不必苛求完美。”
所以,我还是坚持认为,母亲——不管是职场母亲还是全职母亲,都不必做“孩奴”,不要为孩子迷失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