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作为父母要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6-26

作为父母要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和网络上,看到一些报道说,有一些“问题儿童”打骂父母,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都让人感觉唏嘘不已,这些孩子从小还好好的,为什么有一天会变成这样?

  其实他们的情绪失控不是一早一夕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问题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慢慢累积起来了。

  我们看看周围经常出现的这些场景:

  “你再哭,就打你了哈!”

  “你再哭,就不要你了!”

  “你再哭,就把你送人!”

  “你再哭,就不许吃饭!”

  “你再哭,就让警察把你带走!”

  …。.

  总之,父母会采用威胁恐吓的暴力方式来处理孩子的情绪。

  于是孩子因为害怕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看起来孩子变“乖”了,但是他们真的就学会控制情绪了么?

  而有的父母则会无限制的去满足孩子的无理取闹和要求:

  “宝贝儿,别哭,你要吃啥?给你买!”

  “宝贝儿,别哭,你要玩啥?给你买!”

  “宝贝儿,别哭,你要去哪?带你去!”

  ……

  总之一句话,只要孩子不发脾气,想要什么都可以满足。但是时间久了,家长就会发现,尽管我们对孩子有求必应,但孩子的脾气非但没减,反而变得越来越大,孩子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家长也感到很无语,束手无策…

  以上两种,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是在早期育儿的过程中,我相信大部分年轻的父母都经历过。硬的不行,就来软的。然后最后发现,都不行…

  这是为什么呢?

  每个小孩儿在面对成长的过程中,新问题不断出现,就都会有情绪。

  其中的区别在于:

  有一种孩子喜欢把自己的情绪释放出来。

  比如有的孩子为了和别人抢玩具,大哭大闹,还满地打滚儿!生活中常有吧?!

  还有一种孩子是从小就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把所有的坏情绪都憋在心里。表面看起来特别懂事儿,很乖,难受也憋在心里,不表达出来。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很喜欢这样的孩子,为啥?因为不用大人操心啊。但是孩子不说,并不代表负面情绪不存在。他们只是把负面的情绪全部压抑在心里,默默受着摧残而已。

  压抑就迟早要爆发!只不过最后以什么形式爆发而已,对吧?!大人如此,孩子也一样!

  情绪就像一座火山,当当内部压力越来越大时,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要么毁灭自己,要么毁灭别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常常听到有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挺懂事儿的,怎么一回到家里,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暴躁易怒,经常对着父母和家人大吼大叫。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大,这种表现就越明显。

  很多父母不理解,为什么孩子在外面是个内向的“乖”孩子,但是一回到家,就像变了个人,开始变得无理取闹呢?

  因为,孩子需要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找到一个出口。在小的时候,我们可以轻松地通过暴力或者满足他的需求来压制孩子的情绪。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压制的方式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有一种天然的恐惧。一是觉得很烦,二是孩子一发脾气,好像觉得我们做父母的没教育好,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情绪本身并不伤人,它会升起,也会消失,是个自然流动的过程。只有当情绪的天然流动经常被阻塞,才会在心里形成创伤。”

  所以,如果我们发现了孩子的负面情绪,正确的做法不是无视它,更不是压制他,也不是说去哄他什么都满足他,而是应该让自己冷静下来去倾听、去理解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被父母能够接受。

  这样孩子的情绪才会流动起来,才会慢慢平复下去。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呢?

  首先我们作为父母要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并不完善,很多时候说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愤怒、忧伤、恐惧、紧张……等等负面情绪在他们的口中往往都被简化成了“不开心、不高兴”。

  所以,为了了解孩子的具体情绪,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去向我们尝试去表达这些情绪。

  我们平时和孩子聊天时,可以尝试用更具体的词语去和孩子沟通。

  比如:“你是觉得饿了么?渴了么?。”

  或者“你是觉得紧张么?。”

  或者“刚才的比赛输了,你是觉得不甘心么?”

  或者“刚才那只小狗,你是觉得害怕么?。”

  ……

  然后,我们要学着接纳孩子的情绪,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共情。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时候,我们混淆了孩子的行为和情绪的界限。

  比如,孩子撒泼耍赖,抢别人的玩具。这个时候,孩子的行为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他不爽、难受、渴望的情绪是客观存在的,需要被父母所接纳。

  但是,每当这种情况出现,我们大部分父母都做错了:

  1、“不行,人家的玩具你抢什么,你再哭我就打了!”——行为和情绪一起否定。

  2、“别哭了,不让玩咱不玩,妈妈明天给你买一个一模一样的。”——接纳孩子错误的行为,却无视孩子的情绪。

  那什么是正确的做法呢?

  我们应该接纳孩子的情绪,但否定他错误的行为。——

  “我知道你很难过,我也知道你刚才玩得很开心,但是这不是我们的玩具,不经过人家的允许,我们不能拿。”

  这时候可以也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者抚摸孩子,来平复他的情绪,但绝不能在孩子错误的的行为上妥协退让。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理解他,但是有些规矩却必须要遵守,你如何哭闹撒泼都没用。

  温柔地接纳孩子的情绪,要坚守原则和底线!这才是我们给孩子的真正的爱!

  孩子不好好吃饭、爱咬人打人、吸吮手指、顽皮好动、哭闹任性、撒娇任性、撒谎、恋物。..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