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7-4-25
医生儿子写作文称狗都讨厌爸爸》看到这篇新闻时,我噗呲一声笑了出来,这个8岁的孩子在自己的作文中写到:“爸爸早出晚归,一个电话就又被叫走了,休息天就想着一直睡懒觉,连狗都讨厌爸爸……!”
看后不禁想起在一档亲子节目里,主持人让孩子将家里的人进行排名,孩子想了想,认真地排起来:“妈妈、姐姐、狗狗、爸爸……”毫不留情地将爸爸排在狗后面。
其实,这样的场景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吴宗宪的女儿吴姗儒在进军主持界时,他在现场就自曝自己在家地位不如狗。就连令全球少女为之疯狂的贝克汉姆也一样,刚退役时他说自己目前最大的任务是“做个好爸爸”,还笑称自己在家中地位排第七:“维多利亚和4个孩子,还有宠物狗都排在我前面。”
这其中虽有些自黑的玩笑,但也多多少少吐露了爸爸们的苦楚,在外拼命工作,在家里却只能当“三等公民”。可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男人或者说父亲的家庭角色大多是一家之主、顶梁柱,至少其家庭权威不可轻易冒犯。
但如今,为何变得这般毫无存在感?
我看过很多讨伐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缺位的文章,自己也写过外国爸爸与中国爸爸的一些对比。可是,随着接触到的职场爸爸越来越多,我开始反思,爸爸们的常态真的是大家经常抱怨的,将孩子和家庭都抛在一边不闻不问吗?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狗都讨厌的爸爸,他是一位工作了11年的外科医生,看到儿子的作文后弱弱地说,“对于儿子,我也很自责,平时对孩子关注太少,但是工作特殊也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这四个字又道出了多少爸爸们的辛酸与艰难呢?
“为了换更大的房子,让儿子有更开阔的卧室和活动空间,我们卖掉了市区的房子搬到三环外,这也意味着我清晨七点前就得出门。没办法送孩子去幼儿园,也没办法问声早安,只能默默在他额头上亲一个便匆忙离开……”
“女儿出生时我被单位派到国外学习,半年后回到家中,奶奶抱,她不哭;大舅抱,她不哭;小姨抱,她也不哭,唯独我一抱,她便啼哭不止。半年的缺位,让我在她幼小的心灵中,与陌生人无异,也成为我无法弥补的遗憾……”
“女儿成长的每一刻,我都是妈妈的配角和下手,妈妈在和女儿亲密玩耍,我就在一旁做后勤。女儿读书了,各种课外开销增加,我的经济责任不断加码。这么多年下来,就算我再用心,再呵护,在她们心里我也不够好,至少不如别人的爸爸……”
只是,沉默的爸爸们并不擅长向他人宣泄不满,或在博客中倾诉自己的烦恼。大部分自己咬咬牙也就过去了,最多在酒到酣处时向朋友絮叨絮叨。总之,少有人知。
很多时候,孩子会说“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或是“爱妈妈,不爱爸爸”,一位做了爸爸的同事就说:“听到这些话,胸口就好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的确不够。可是,我该怎么办呢?”
我一向认为,孩子的生命来自父母双方,因此,他的教育也必须由双方配合完成。解决爸爸的无奈和烦恼,不仅需要爸爸的自我解脱和努力,也需要妈妈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爸爸们应该调整自己对爱和陪伴的认识。
相信大家都看过上面这张图片,这位红透了外媒的“雨伞爸爸”对孩子无私的父爱感动了无数网友,可是如果和旁边这张同样在雨中行走的父女俩相比呢?小女孩穿着有点防水的外套,爸爸撑伞遮住自己,牵着蹦蹦跳跳的女儿。大家都是在雨中行走,为何“雨伞爸爸”如此艰难而那位爸爸那么轻松呢?
因为大家对爱的理解和感受不一样,实际上,咱们中国人很多时候把爱想象的太苦情了,就像张学友在歌里唱的一样“难道牺牲才精彩/伤痛才实在/要为你留下泪来/才证明是爱。”我们为什么不能轻松一些,豁达一些,别一说到要多照顾孩子就像逼你明天就辞职一样。父爱如山,但也并不意味着这是一场完全的自我牺牲。
在空闲时间尽量陪孩子并没那么难,而且我们并不只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才参与了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带来影响。所以,爸爸首先不要给自己太大的爱的压力,也不要指望做个全能的、完美的爸爸。只要心存孩子,更加用心地养育孩子,也更加善待我们的妻子和我们自己,比狗还低的地位早晚会扭转过来。
此外,妈妈在这场爸爸翻身案中也至关重要。
之前听一位朋友说,很多夫妻一辈子都在做对方的差评师,这话一点不假,仔细想想,有多少贬低爸爸的话是从妈妈嘴里说出的?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女人越来越独立,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越男人,所以很多女人在家里也拒绝尊重男人。可是,有一项调查显示,妈妈越憎恨爸爸的某些性格,孩子往往就会活出这样的性格。
这里有个小故事,说奥巴马出生不到一年,奥爸就去哈佛读书了。三年后,奥妈和奥爸离婚,奥爸带着另一个女人回了肯尼亚,18年后因车祸去世。奥妈有充分的理由抱怨,如奥爸没支付过赡养费,奥妈边求学边带大儿子,生活非常拮据。然而,奥妈每次和儿子谈起他的爸爸,都说他聪明、幽默,擅长乐器,有一副好嗓子……,而后来在奥巴马身上都有这些优点。另一方面,奥妈的豁达和积极,也展现在他的身上。
在一个家庭里,如果连妈妈都瞧不起爸爸,孩子不也理应瞧不起吗?所以,为了自己和孩子,不妨尊重和接纳爸爸原有的样子,也允许爸爸按原来的样子存在,允许孩子与爸爸亲近,这样,爱才会流动起来,孩子也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完整的爱,放出自己独特的光。
爸爸在家地位不如狗,不论如何,都是个不该成立的命题,而要撕破这个伪命题,我们需要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