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15-10-16
我曾经在一家商场里遇见过一个真实的案例。
那家商场里有可爱的汽车小推车,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妈妈们可以去租借,但是有时候人太多会租不到。有一次我和孩子刚好遇到了一台空的汽车小推车,孩子高兴的不得了,正打算坐进去时,听到有个妈妈大叫:“某某某,你如果再不回来坐在你的推车里,别人就要来坐啰!”
当时我就惊呆了。
那个小孩像是长期受到这种训练似的,马上飞奔回来坐进了车子里,并且用看到强盗似的眼光看我们一家人。我也了解那个妈妈不是针对任何人,她只是被她到处乱跑的小孩弄得很烦,大包小包还要顾着推车,终于找到一个办法能叫得动小孩回来,而且她甚至不用扮黑脸。但我想那个妈妈没有意识到,她自己教育了小孩什么事情:独占和抢夺。
我们一定要从小教育孩子学会分享,这样才不会让小孩变得很霸道,长大后才能在社会的集体生活中活的更自在。或许分享的当下,孩子并不情愿,这就有赖我们家长在事后耐心的跟孩子解释,小孩子并没有大人想的那么不讲道理,只要你耐心解释,孩子是一定会理解的。
威胁易引发嫉妒
家中的有些长辈有时候想要抱抱孩子,但是孩子有时候就不想被抱,然后长辈就会作势要去抱别人家的小孩,或是故意去抱别的小孩来激发他的忌妒心,一旦孩子为此哭闹,长辈就会极其开心觉得自己受到重视。
这种故事我每天看,但我其实很同情主角(那个小孩)与配角(其他人家的小孩)。这跟抢夺食物与抢占汽车推车不同,这引发的是人性的黑暗面。
慢慢的,小孩会以为只有表现出忌妒,别人才感受到爱,于是孩子按照长辈想看到的,不断地表现出嫉妒,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然而,看看每天社会版的新闻,有多少谋杀案都是因为忌妒心而起?不要说你不能理解,或觉得那些杀人者一定都是头脑有问题,说不定有问题的是他的家庭教育。
我的孩子从不因为爷爷奶奶威胁要抱其他小孩有什么反应,因为他知道,抱他不等于爱他,不用抱也可以用其他方式表现关心与爱。当他不想给长辈抱的时候,他会问长辈一些生活上的事情,或是给他们讲下自己身边的好玩的事,同样会逗的长辈开开心心。
重点是孩子自己理性的想法,他有自信决定以后就不会动摇,不会因为这些情绪上的威胁就轻易的妥协。而妈妈的角色也很重要,我从来不会逼他一定要给谁抱,他的身体是他的,他可以做主,做合理的宣示。
威胁容易削弱管教的效果,威胁就等于试探,而试探就意味着孩子可以不听父母的话。
要把威胁付诸行动
比如当宝宝抓住妈妈的鼻子用力捏的时候,就可以把他放到地板上。这个惩罚就是把他和妈妈分开(尽管妈妈就在他的旁边)。年幼的宝宝打父母的脸,只不过想引起他们的注意。
这种行为通常会带来一个富有讽刺性的场面-----父母一边打孩子的手一边说“不要打了”。其实,你应该说:“噢,真疼!”然后把孩子放下来,找点别的事做,让孩子单独待几分钟。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明白,这种让人不快的行为不但得不到关注,反而会造成相反的结果。
再比如孩子非要把插头从插座里拔出,又不肯听口头警告时,应该把他抱到游戏围栏里,简单地说一句:“不能再玩了”,然后离开他几分钟。大多数学步期的孩子,只要被抱开,就会反抗,可能会大哭大闹,但这种轻微的惩罚对于教育学步期的孩子来说很有效,可以让孩子明白你不是随便说说,而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