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忙生计导致子女难以融入城市!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16

  农民工忙生计导致子女难以融入城市宝宝啦网小编为您介绍。

  张同刚是柳州市革新二小的副校长,刚刚从市区来到这所市郊学校履职时,他发现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现象。下午3点上课,市区的学校两点半门前都没人,而革新二小刚过1点,门口就围了一圈孩子,到两点半时门口已经密密麻麻挤满了人,校门一开,孩子们像潮水一样“哗”地涌入校园。

  家访时,张同刚才知道,这些孩子之所以愿意往学校跑,是因为家里实在待不下。这里的孩子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有的家里没有电、没有窗户,有的家里没有自来水,有的甚至在田间菜地里搭个棚子住下。

  “对于他们而言,即使在学校的地板上打滚都是一件幸福的事。”张同刚说,忙于生计的父母无暇照管孩子,不少孩子几天不洗澡,头发乱糟糟,衣服上满是污垢。这让他们看上去就与城市的环境格格不入。

  “在市区,这些孩子经常会被人投以异样的眼光。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很敏感的,慢慢就会对城市产生恐惧感。”张同刚发现,有的孩子来柳州几年了,生活半径还停留在家与学校一带的郊区,没去过大商场、公园,甚至连电梯都没乘坐过。

  2014年8月~10月,共青团广西区委在广西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南宁、桂林、柳州、钦州、百色、梧州6个城市,对1193名10至17岁的城市本土儿童及流动儿童进行专项调研发现,只有39%的流动儿童认为自己是“本地人”,认为自己是外地人的占了40.7%,更有20.3%的流动儿童对自己的身份表示“说不清”。主持该项调研的广西师范学院社工系主任覃明兴博士表示,这种身份认同的纠结,说明相当多流动儿童的城市认同和城市融合较差。

  而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成为影响这一群体城市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农民工家长能做到“经常”辅导、检查流动儿童功课的占33.3%、“偶尔”辅导和“从不”辅导或检查功课的占40.5%。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其自信的建立。

  调查数据表明,这些孩子的父母“经常”和“偶尔”闹矛盾的各占5.9%和36.4%,其中有7.8%的家长平时的娱乐项目主要是“打牌、打麻将”、“研究六合彩”。

 

[1] [2] [3] 下一页

TOP排行

  • 孕产
  • 喂养
  • 健康
  • 早教
  • 家长

最新文章

赞助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宝宝啦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18742号

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客服信箱:baobao.l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