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少对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宝宝啦网小编为您介绍。
“你才考79分,你得向隔壁家的易楠多学习,他每次都是考90多分。”新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在长沙县某中学上初二的晓康就考砸了,很自然地,放学回家后,容不得他半句解释,就迎来了妈妈的一顿奚落。
晓康很讨厌妈妈拿他和易楠比较。他径直走进房间,打开电脑玩起了《英雄联盟》,妈妈跟了进来,站在房门口又念起了“紧箍咒”,“你又在玩游戏,你看看易楠,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你今年都上初二了,再不努力,你将来就只能扫大街了……”
晓康愤然地拍了一下鼠标,冲到了自己的卧室,躺在床上,以此来反抗妈妈。
晓康很不喜欢易楠,更不爱和他玩。易楠是妈妈口中的“好孩子”,晓康甚至觉得是易楠让他在妈妈心中打上了“不听话”、“学习差”的标签。
而情况不仅仅如此。这该死的“别人家的孩子”,就连晓康吃个饭、甚至连他最在意的事——体重都要比。晓康是个典型的胖墩儿,他胃口极好,一餐至少要吃两碗饭,就吃饭这个事情,他妈妈就说过他很多次。
尽管妈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很优秀,但在晓康看来,自己还是有不少优点的:他能烧一手好菜,至少妈妈上班去了,他不会像易楠那样眼巴巴地等妈妈回来;他会洗衣服,这至少证明他不是懒惰的小孩;他还会讲故事逗爷爷奶奶开心……
只是,这些优点,在晓康妈妈看来,都是很正常的事儿。
上周末,晓康和小伙伴聊天,原来大家都遭遇过“别人家的孩子”。此时,晓康才恍然大悟,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个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胡荧/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游军:
“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这种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曾经有一段时间,“别人家的孩子”走红网络。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看似搞笑的话语,正是家长常常对孩子的念叨。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愈发的高,不少家长都患有焦虑症:生怕自家的孩子不够优秀,不够出类拔萃,于是,总是忍不住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将”,希望能促使孩子产生动力,自发的努力进取。可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别人家的孩子”频频出场,其根本原因是家长出现了“心理偏盲”。心理偏盲就像戴了有色眼镜一样,总是对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性记忆和评判;对身边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对生活中的收获熟视无睹。一些家长在这种心态作用下就会用“放大镜”去看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去看自己孩子的缺点。
作为家长,应该有一个正确、健康的心态。因为绝大多数眼睛盯着别人家孩子的家长,并不是他们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而是自己心理出现了偏差。家长如果反复拿孩子的弱点与伙伴的优点相比,孩子会从开始的内疚不安演变为不耐烦,最后甚至产生反感讨厌,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与其攀比,不如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试着把眼光从别人家孩子的身上转移到自己的孩子,发扬他们的优点,才能成为最聪明的家长。
以上是小编关于“父母应少对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的介绍,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宝宝啦网(www.baobao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