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爸爸”造就好孩子?宝宝啦网小编为您解答。
2007年,郑正辉的儿子郑方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考上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博士研究生。佐治亚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同为美国顶尖的理工学院。消息传开,朋友、同事以及认识郑正辉的人都夸他儿子是天才。而且在他一个大家庭里,不只有他儿子一个“天才”,还有他哥哥的三个儿子。大侄儿16岁考上北京大学;二侄儿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再考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全额奖学金博士研究生;三侄儿考上清华大学。他们一家四个孩子都是中外顶尖大学的博士,在本地的确少见。“坏爸爸”是“友爸”其实郑正辉有自知之明,他觉得他们家的几个孩子都是普通孩子,特别是自己的儿子郑方,智商平平,青春期还经历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郑正辉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他们之所以能成才,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还有孩子们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郑方赴美留学之后,郑正辉一有空就回忆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经历:儿子上小学之前,为了引导儿子的自我意识,郑正辉没有教儿子识字、也不让儿子去上学前班,而是一有空闲就带他在城里城外四处游玩,还陪他打弹子、玩词语、卖冰棒、为死鸡举行葬礼,带他下厨、养蚕、养鸟、做玩具、编故事。一岁半始,郑正辉则为儿子编了一个连续故事《小花狗》,一天讲一集,一集讲一小时左右。到两岁半,他要求儿子跟自己一起把《小花狗》编下去,父子俩比赛,一人一天讲一集,看谁讲得好。这个故事讲了将近6年,大约1900集。郑正辉说,花这么大的精力编一个故事的目的,是想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他对儿子的期望倾注在故事的主人公身上,让主人公成为儿子的偶像,潜移默化地化为他自己内心的动力,不露痕迹地引导他树立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孩子入学之后,为了培育他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入学的第一天,郑正辉一是跟夫人和父母订立“三不守则”:不督促孩子读书,不监督孩子写作业,不辅导孩子的功课。二是跟儿子订立“三要法则”:当堂的功课要当堂听懂,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明天的课程要今天预习。由于在他和儿子所编的故事当中,主人公小花狗和父母也是按这样的“三不守则”、“三要法则”实践的,所以他儿子愉快接受了这些。这些使郑正辉产生了想把家中所推崇的教育理念和所实施的引导方法写下来,他还想把自己和儿子那种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的感情写出来,留给好爸爸们参考。以致评论家周甲辰阅读完《“坏”爸爸造就好孩子》书稿之后,送给了他一个“友爸”的绰号。而市作协主席刘翼平看后要求他将原来的书名《好爸爸造就好孩子》改为《“坏”爸爸造就好孩子》。郑正辉承认自己的确“坏”,“坏”在自己引导儿子不按常理出牌,但他却觉得自己“坏”还不够,他希望天下更多父亲来做“坏”爸爸。“坏爸爸”引好评《“坏”爸爸造就好孩子》成书后,郑正辉将内容简介发在qq群里,即有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济南出版社和一家文化公司的编辑给郑正辉打来电话,要求看样章。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诚意打动了郑正辉,他决定把稿子发给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社对这本书稿的评价很高。责任编辑陈博成审完稿后,说本稿由百个父与子之间的小故事组成,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教育方式――父亲教育、引导教育,这些故事读来生动、有趣、感人、引人深思。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学业有成、成家立业,会遇到许许多多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孩子的教育,伴随着孩子的一生。作者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总能想出妙招,四两拨千斤地化解之。这些妙招的背后,却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思考和煎熬。书稿文笔生动,文字简练流畅,看似平淡之处,藏有诙谐之语,令人忍俊不禁,十分耐读。书稿思想性较高,作者对教育学有所研究,加上亲自教育儿子的过程中积累的思考与实践,使得本稿浑然天成。在描绘经验事实的时候,能游刃有余地穿插一些教育理论,但无无聊的说教。编辑室主任任学刚复审了书稿。他觉得作者将自己二十多年来在培育教育孩子成长方面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传授给社会,这实在是一件功德有加的好事。特别是在急功近利、赶鸭子上架、抹灭孩子天性的应试教育日盛的当今社会,作者的培育孩子的经验总结,真可谓是一帖令人耳目一新的清醒剂,真值得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教育从业人员回味和研究,也值得社会对此来一番热议。副总编罗湘相信该书对广大家长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他说“许多教育方面的理论与观点也很正确”。《“坏”爸爸造就好孩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被列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度重点图书之一。8月17日,201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活动周为该书举行了新书发布。
以上是小编关于“坏爸爸”造就好孩子的介绍,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宝宝啦网(www.baobao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