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语言学习始于胎儿时期?宝宝啦网小编为您解答。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胎儿大脑可识别外界声音,且出生后仍能记住在母亲子宫中经常听到的语言。研究人员说,准父母跟胎儿说话或者唱歌给胎儿听,将有利于孩子将来的语言学习。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33位怀孕女性志愿者,在怀孕29周后到生产前,让她们中的一半重复聆听一个无实际意义但又近似芬兰语发音的“tatata”数百次,并故意在发音时,让这个拟声词中的音节稍有变化,甚至在其中混淆“atota”。研究人员解释说,之所以选择这个词,是因为它有三个音节,难以使婴儿检测到发音的微妙变化,给他们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
在胎儿出生后,研究人员再扫描测试了所有婴儿的大脑活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的婴儿相比,出生前受过声音训练的婴儿,他们的大脑能对这些特定的词语产生比较强烈的反应,并能辨别词语中的不同变化。同时,怀孕时录音听得越频繁,对此反应就越强烈。
“胎儿的大脑并不是白板一块,在出生以前,他们已经学会辨别家人的声音。”Minna Huotilainen教授说道,该研究显示,婴儿大脑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开始适应声音了。因此,父母应该意识到,胎儿也是能感觉到外面的世界的。建议准爸爸准妈妈多跟肚子里的宝宝说话,或者仅仅和别人对话也可以。
6个月大的胎儿所具有的听力
孕妇妊娠后期,胎儿会对较大的声音做出反应,有时甚至会踢母亲的肚子。以前,人们认为胎儿无法自己感受声音,当母亲听到较大的声音后,会分泌一种叫做肾上腺素的兴奋物质,这种物质通过血液、胎盘传递给胎儿,从而使胎儿对较大的声音做出反应。
但是现在,科学家们否定了上述说法,他们认为胎儿自身就可以对声音做出反应19。
胎儿耳朵的构造(从外耳到内耳),大约在妊娠6个月时就已经基本发育完全,此时已经可以感受到声音。8个月大的胎儿,就可以对音调以及音量的变化做出反应。
心跳声对胎儿来说就是噪音
曾经有一段时期,非常流行给刚出生的婴儿听心脏跳动的声音20。但是,像心跳这种连续不断的、有节奏的声音,对于胎儿来说,已经听得够多了,实际上就像噪音一样,并不具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除了心脏跳动的声音之外,肚子中的胎儿经常听到的声音还有母亲的说话声。母亲在说话的时候,声音从气管传导到肺部,再由肌肉、骨骼等传导到子宫。但是,胎儿通过羊水所听到的声音,与在体外所听到的声音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也就是说,胎儿出生前与出生后所听到的母亲的说话声音,从“音质”上讲是不同的。
尽管如此,婴儿在出生几个小时之后,便可以分辨出自己母亲的声音。因为,虽然“音质”不同,但宝宝对母亲的说话方式、特征已经了如指掌了。
对于胎儿来说,母亲说话的声音像歌声
2003年,加拿大皇后大学的凯斯莱富斯基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找到30名怀孕8个月的孕妇,然后让这些孕妇每天大声朗读同一篇童话,并坚持5~6周时间。等这些孕妇生产后,在产后的第三天,再让母亲和其他女性为宝宝朗读同一篇童话,结果宝宝显然对自己母亲的声音更感兴趣。
胎儿在母亲的子宫中曾反复听母亲朗读那篇童话,胎儿已经记住了母亲声音的特征。
有趣的是,在妊娠过程中曾反复给胎儿朗读童话的母亲,当宝宝出生后,母亲用哼唱的方式唱出那篇童话时,竟然也引起了宝宝的兴趣,其反应和听朗读童话时完全一样。胎儿认为母亲的声音是有旋律的,像唱歌一样,胎儿会记住母亲声音的高低、强弱、节拍等。
孕妇的声音在传达到胎儿之前,会经过气管、肌肉、骨骼、羊水等的层层过滤,结果胎儿只能从声音的强弱、语调的高低等轮廓性的特征来记忆母亲的声音,他们区分自己母亲的声音还是其他女性的声音时,也以这个总体特征为基础。
宝宝可以记住听过的音乐
已有证据表明,朗读或者放歌给胎儿听,胎儿能学习并且在婴儿的时候再回忆一遍。从妊娠后期到生产的这段时间内,如果胎儿听过某段乐曲,那么出生后1岁左右时,他们还会记得这首曲子。
几乎所有的宝宝并不挑剔音乐的类型和风格,他们只对胎儿时期经常听到的音乐感兴趣21。如果拿同种类型的其他曲子给宝宝听,只要他们以前没听过,就不会表示出任何兴趣。
宝宝在胎儿时期就已经能够理解、记忆音乐了,而且,在母体中经常听到的音乐,也是出生后他们喜欢的音乐。
以上是小编关于“宝宝的语言学习始于胎儿时期?”的介绍,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宝宝啦网(www.baobao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