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7-17
导读:我们提倡母乳喂养,但倡导母乳喂养并不需要依靠打压配方奶来实现,正确使用配方奶也是对母乳不足很好的补充,母乳、配方奶粉、牛奶等,都是宝宝在不同阶段的营养来源之一。
误区1:断奶等于不喝奶 断奶后仍要保证乳制品摄入量
中国很多地方没有喝奶制品的习惯,也就认为孩子如果已断奶了,就不用再喝奶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断奶意味着孩子已经不用依赖母乳,能够从其他食品中获得营养了。断母乳的时间不是依据季节而言,而是应依据“断奶”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断奶,断奶后换成何种食物来喂养。
一岁以后,不管是通过什么方式,只要能保证饮食均衡,保证一定的乳制品摄入量即可。具体是通过母乳、配方奶、牛奶、酸奶、奶酪等都可以。宝宝在1-3岁之间,咀嚼和消化能力还是比不上成年人,特别需要一些营养价值高、消化吸收容易的食品,而奶制品就是这样的东西。
如果一点儿不碰奶制品,宝宝很难得到足够多的钙,维生素B2和维生素A、维生素D也有缺乏的风险。所以,幼儿营养专家建议每天“早一杯、晚一杯”地喝牛奶。
这里说的“喝牛奶”,包括了奶粉、酸奶、奶酪等各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奶制品,不包括乳饮料(也就是所谓的酸乳饮品、乳酸菌饮料、果奶等等各种有甜味的含奶饮料)。酸奶的营养价值不低于牛奶,其中的钙更容易吸收,还能帮助宝宝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吸收,减少患痢疾肠炎的危险。
误区2:喝奶粉容易上火便秘 “不易消化”是强加给奶粉的缺陷
现代医学中没有“上火”概念,中医专业的典籍中也没有这个用语。“上火基本是一个民间概念。”有人分析过那些“上火症状”,发现产生原因相差迥异,比如有的是食物过敏,有的是维生素缺乏等等。
吃配方奶粉的婴儿不会缺乏任何一种营养成分,自然也不缺乏维生素。反倒是补充了其他“营养品”之后,因为相应配方奶的食用量降低(婴儿能够吃的食物总量是有限的),反而有可能出现某些营养成分缺乏的可能。而食物过敏则有一定比例的婴儿出现,比如有一部分人对牛奶蛋白过敏,所以基于牛奶的配方奶粉就可能让这些婴儿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
这种过敏不是传说中的那些“清热下火”的植物能够解决的,通常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使用深度水解的配方奶,其中的牛奶蛋白被深度水解,过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二是使用基于大豆蛋白的配方奶,避免牛奶蛋白的摄入。
再说“不易消化”。这是一个强加给婴儿奶粉的“缺陷”。婴儿奶粉的任何一种成分,都不存在不易消化的问题。酪蛋白不如乳清蛋白容易消化,只是消化速度慢的问题,而不是它的吸收。中国的婴儿奶粉,对于乳清蛋白的比例要求甚至比国外更高。
“实际上,目前做过的配方奶粉喂养和母乳喂养的对比研究,比较明确的一个差别是:配方奶粉喂养的孩子体重增加更快。通常认为,这是因为婴儿吸食奶瓶比母亲的乳头要更轻松,所以更容易吃多。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不是如此,这至少说明,吃奶粉的婴儿,并不容易出现消化问题。”
误区3:奶粉伴侣对孩子有益 “伴侣”对婴儿的风险大于益处
很多家长给孩子“奶粉伴侣”的原因是“针对婴儿奶粉容易上火、不易消化的现象”。这些“现象”完全是为了推销产品而“制造出来的问题”。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根本用不着什么“伴侣”来解决这些想象出来的问题。
奶粉伴侣这类产品的成分的确都是“营养成分”,对于成人来说“即使无用,至少无害”。不过这些东西是针对婴幼儿的,而衡量一种成分是否适合婴儿的标准跟成人不同:只有必要的才是合适的,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有必要”,那么就不应该给——即使是母乳中有的成分,也需要进行量的限制。
除此之外,母乳不缺乏任何其他的营养成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六个月之内纯母乳喂养,连水都不应该喂。
婴儿配方奶粉是对母乳的模拟。而这种“奶粉伴侣”的引入,就使得奶粉不再是婴儿唯一的营养来源。它的加入,就破坏了配方中对于“含量”的控制,从而加大了配方奶粉与母乳的差别。因此,奶粉伴侣是非常坑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