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哺乳早期如何使用吸奶器才算合理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7-4-26

  哺乳早期如何使用吸奶器才算合理

  每个新妈妈在迎接小生命出生前,最好准备一只吸奶器,想省钱的话可以借用朋友的,也可以租用,尽管不一定用得上——如果妈妈宝宝一开始就亲密地呆一块,早开奶,勤喂奶,除了母乳,宝宝什么东西都没吃过,昂贵的吸奶器经常变成摆设了。可以留存一阵以备不时之需,或者等妈妈上班后背奶用。实在用不着,也可以转卖。

  这会儿,能不能不买吸奶器呢?理论上来讲当然可以。动物们没用吸奶器帮忙,不也喂奶喂得挺好的。不过,咱们宝贝出生后有可能发生许多无法预计的事件,比如宝宝早产进温箱、有些病理情况住进新生儿监护室、严重乳头混淆,妈妈哺乳不顺利、严重胀奶甚至乳腺炎、生病感冒需要母婴隔离等(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母乳会基于大量研究证实,除一些特殊情况,母亲感冒或患其他绝大多数疾病,都是可以喂奶的。具体详见“妈妈生病”章节。有些妈妈实在过不了心里这道坎,谨慎起见,可以用吸奶器吸出奶水,交由家人瓶喂),这些紧急的情况下,吸奶器在维持奶量过渡或减轻胀奶、防治乳腺炎等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第一次拥有孩子的你,感到措手不及,等出现问题后,再匆匆忙忙去店里或网上挑选吸奶器,往往有些被动,挑到的吸奶器也不一定与自己配合良好。所以产前备上一个口碑好的、吸奶效率高的吸奶器是不错的选择,以防万一。

  该挑选一个什么样的吸奶器呢?

  总的来说,电动的吸奶器较好,全球多数用户较为推崇美德乐品牌。设计较好的电动吸奶器能较好地模拟婴儿吸吮刺激,进而刺激下丘脑分泌泌乳素。妈妈们往往可以感受到数次奶阵,且吸奶量相对手动吸奶器大,吸奶较为完全,速度较快,整体吸奶效率较高。此外,妈妈们使用体验较好,非常方便,可以调节强度,不适感较少。电动吸奶器与妈妈配合不良的情形相对较少,比如对乳头刺激不够、吸奶效率不高、残奶吸不干净等等。

  而手动吸奶器体验因人而异,多数人感觉奶阵出现较慢,吸得不如电动吸奶器快捷和干净。每个人对手动吸奶器的适应性不同,有些人使用了不适合自己的吸奶器,有可能吸不出来,或感到乳头内部乳管,因负压的刺激而感到疼痛。另手动吸奶器需要频繁用力捏,时间大概需要十几分钟至半小时左右,整个过程下来手指和整条手臂都十分酸痛。如果挑选了不适合自己的吸奶器,很可能奶没有完全吸出,或造成不适感,这些都可能会减少乳汁分泌,进而影响妈妈们成功吸奶的信心。总体而言,手动吸奶器与妈妈配合不良的情况会多出许多。

  很多人因为宝宝出现乳头混淆暂时不肯好好吃奶(详见“乳头混淆”章节),或认为自己奶量过少,试图使用吸奶器维持和增加奶量;有些妈妈感觉自己奶水过多,总想吸出来储存一部分,于是在家里的冰箱中建了个“母乳银行”,等自己上班了由家人解冻,喂给宝宝吃;一些妈妈感到喂母乳会让自己丧失些自由,吸出瓶喂,可以让别人帮忙带宝宝,自己自由些,宝宝又不必吃奶粉;还有少部分母亲,对婴儿直接吸吮自己的乳房感到不自在,甚至在潜意识中觉得羞耻和不安——觉得自己跟动物没什么差别,希望借助吸奶器充当母婴之间的纽带。而吸奶器是不是用的越多越好呢?梧桐妈妈的答案是否定的。

  1

  不恰当地使用吸奶器,乳房很难赶上孩子的进食节奏,奶量减少的情况较为多见。

  乳房非常聪明,会按需分泌母乳,奶量随着小婴儿的需要而出现紧锣密鼓的变化,与他配合良好——它甚至能掌握小婴儿的进食规律,白天孩子吃得较多、较勤,就分泌得多而快,赶上孩子的节奏;夜里孩子睡得久些,吃奶间隔较长,就分泌得慢一些。有时候孩子渴了,需要吃点儿前奶止渴;有时候饿了,想大快朵颐,吃到浓浓的后奶才心满意足;有时候心情不好了,需要轻轻地吮吮乳房,安抚自己,但并不是很饿,舔舔乳头尝尝奶味儿就满足了……

  宝宝的需要千变万化,聪明的乳房每每都能把他需要的那部分奶水制造好,精准地供给给他,不多也不少。如果某次,宝宝稍有不满意,他自己也会调整,比如想多吃就吸得勤一些、久一些,不需要吃那么多就睡或玩久一点,乳房也很快get到,奶多了就会胀回去点儿,奶少了就会多分泌点儿,这个调整过程是如此精准迅速,你很可能难以觉察,稀里糊涂不知道宝宝需要多少奶,每次吃进去多少。不过不必担忧,请你完全相信自己身上的两个“奶囊饭袋”,把喂宝宝的重任,全权交给乳房就好。

  而使用吸奶器后,显然情况就不一样了。它横亘在乳房和宝宝之间,干扰了两者亲身磨合的过程,就像在生产厂家和消费者之间多了个“销售中介”,供需平衡全靠这中介的“智商”(捕捉宝宝实际需求)和“能耐”(吸奶效率)——宝宝的需求间接地反馈给乳房,经常把这一“乳汁制造厂”给弄糊涂。早期宝宝吃奶间隔不固定,食量时大时小,还存在吸吮需求,瓶喂容易吃下过多的奶水,造成过度喂养现象,也可能引发腹胀、胃食道反流等表现(情况还是比直接吃奶粉好很多)。使用过吸奶器的妈妈很可能有过这样的感受:有时费了好大劲儿挤奶、化冻,宝宝却浅尝辄止,浪费不少;有时宝宝刚吃没多久,又因为吸吮需求想吃;有时宝宝将奶瓶中的液体吃完了,吸吮需求还没满足,于是吐出塑胶奶嘴伤心地大哭起来,让妈妈误以为自己奶水不够;有些宝宝吃了吐,吐了吃,经常哭闹……说实话,很多时候瓶喂更适合“按时喂养”,“少吃多餐”;但母乳很好消化,不“扛饿”,吃奶间隔差异较大,操作起来困难许多。

  因此,妈妈们很难把握吸奶间隔,吸奶量,宝宝所需的吃奶量——吸得不够勤,残奶留存过多,可能会让妈妈奶量越来越少;吸得太勤,容易奶量过多。有时候刚吸完,装袋放入冰箱没多久,宝宝醒来想吃奶,发现乳房里没多少奶了,气得哇哇大哭,妈妈又只好把刚吸的奶水折腾回来瓶喂。不过我们观察,使用吸奶器,奶量越来越少的情形更为多见——新妈妈经常会等奶胀了再吸奶,尤其是在夜间;而小宝宝一般不会等奶胀了才吃奶,所以相比宝宝的实际需要,妈妈的吸奶间隔太长了,奶水真的可能越来越少,满足不了越来越贪婪的小宝宝。倘若再碰上一个效率不高的吸奶器,吸完后残留在乳房里的奶水仍有很多,这会让奶量进一步减少。

  这个情形,在宝宝出生不久,尤其是2~6周时的加速生长期,奶量需要根据宝宝需求逐步增长的时候尤为明显。正常情况下,在这个时期宝宝通过频繁吸吮乳头,来帮助妈妈稳步增长奶量,稍微有些“求”大于“供”的意思。而很少有新妈妈,会像吸吮需求十分旺盛的小婴儿那样,把吸奶器长时间抱在胸前不停地吸,甚至“空吸”。这期间,妈妈往往还在坐月子,也常把孩子交由其他人带,自己能好好休息,挤奶间隔往往很长。没过多久,妈妈乳头缺乏足够的刺激,真的有可能满足不了生长迅速、奶量迅速增加的小人儿。

  因此,如果希望吸奶器挤出的奶,能让小人儿满意,早期哪怕没有一点儿胀奶的感觉也应该频繁吸奶。这得模拟宝宝亲自吸吮母乳时的频率,一两个小时吸一次。即使奶吸不出了也要干吸一会儿刺激乳头,进而刺激下丘脑分泌泌乳素。妈妈心里默想着可爱的小宝宝愉快吸吮乳头的模样,会让奶水流出得更顺利些。这需要妈妈掌握相当多的哺乳知识,有强大的哺乳信念才会做到,另外,真得让一支好用的、吸得比较干净的吸奶器来协助你。

  2

  相反,早期过度使用吸奶器可能会引起奶量过多,胀奶非常厉害。

  有一些妈妈从各种渠道得到一些增长奶量的知识,或是二胎妈妈,怕自己没有奶或奶少,宝宝刚出生,还没开始亲自喂哺,甚至孕晚期宝宝还在肚子里时,她们就开始使用吸奶器频繁吸乳,刺激乳房分泌乳汁。宝宝每每吃完母乳,妈妈还要拿吸奶器再在乳房上空吸一阵,或把宝宝没吃完的奶水吸出来备用。有些妈妈在生产后2~4天产生奶胀的感觉,越来越严重,而宝宝因为乳头混淆等各种原因不好好吃母乳,她们害怕产生乳腺炎,也希望给孩子存点儿口粮,于是频繁吸奶。

  然而她们很快发现,频繁吸奶并不会像拿走口袋里装的东西一样,留下空荡荡的乳房“飘荡”在胸前——相反,乳房经常胀得像足球一样,宝宝根本吃不了那么多。宝宝吃完后,乳房里还常剩下不少奶需要挤出来存在冰箱里,以备日后不时之需。网上不时见到一些妈妈声称自己“奶太多”,“还够一两个孩子吃”,出售或免费赠送自己的母乳,仔细询问,多半有过过度使用吸奶器的经历(不除外有些妈妈天生是“奶牛”,但一般不会有这么多)。

  上面这些属于吸奶比较顺利的情形。糟糕的是,有时反复用吸奶器空吸刺激乳头,乳房明明胀得很难受,反而只能吸几滴出来(具体见下述,这时处理有点儿棘手,容易患乳腺炎)!

  事实上,跟上述吸奶器造成奶少的机理一样,奶量是按需分泌的,奶头受到多少刺激,下丘脑就会分泌多少泌乳素,产生相对应量的奶水。宝宝的小嘴和吸奶器刺激过多,奶量当然也会跟着“产能过剩”。

  我们联想一下猫猫狗狗,就能理解个大概。我们常看到一个场景,狗妈妈侧躺着,五六只刚出生的小狗排成一排吃奶。喂这么大一家子,狗妈妈竟然毫无压力,半眯缝眼惬意地享受喂奶的时光——狗可没什么好东西补身子,但没见几个狗妈妈奶不够、小狗吃不饱的(当然有些小狗可能会被兄弟姐妹或妈妈的身体挤压、窒息身亡,但几乎没见过哪只小狗吃不上奶,被活活饿死的)。人类也是如此,如果生养了双胞胎宝宝,一样可以实现全母乳喂养,不会把宝宝饿坏。产生养活几个小生命的奶水的“秘诀”,就是让他们一起吸吮。请相信乳房的“能耐”,它真的能“来一个喂一个,来一对喂一双”。所以,如果宝宝又吃,吸奶器又老在吸,当然乳房和下丘脑会以为有好几个孩子在吃,拼命分泌赶上这“需奶”节奏了。

  如果宝宝吃就能维持供需平衡,为什么要拿器械干扰呢?个人感觉还是非常麻烦的呢。不过,如果以前给宝宝吃了奶瓶,每天吃的奶粉量还不少,倒是真可以使用吸奶器帮助追奶。方法就是孩子吃完奶睡着了,妈妈拿着吸奶器空吸乳头,人为造成吸吮刺激。不过这个方法真得悠着点儿,别太心急涨奶,早期特别容易造成奶量过多,宝宝也容易过度喂养,腹胀、胃食道反流、睡不好觉,反而不好带。另外,吸得太猛,时间太长,有可能损伤乳头。

  想问我为什么知道?除了大量的理论储备,亲身经历更能说明这一点。我生二宝后,怕奶少,拼命空吸,结果就是这样:一开始奶胀得差点出现乳腺炎,胀太厉害了吸奶器根本吸不出来(具体见下述),频繁喂给宝宝吃才消停,后来不敢再用吸奶器了。可是宝宝太能吃了,因为吸吮需求多少奶都能吃下去(早期泌乳反射、吸吮反射可以说是一种反射性行为,宝宝在某种程度上像小金鱼一般不知饥饱,正常情况下是通过这个方式频繁吸吮妈妈乳头,“求”大于“供”,帮助妈妈稳步、快速增长奶量),胃食道反流闹到两个多月,吐奶频繁,白天夜里都不好好睡觉,不肯侧卧奶睡,抱着放不下来,可把我累坏了,当时也长出个小胖子。后来接近3个月,尽量少吃多餐,困极了放下来继续侧卧奶睡,让他习惯躺着吃奶睡觉,这个情形才渐渐好转(胃食道反折的角度通常要到3~4个月发育得比较完善,反流情形会趋于好转,这个时候宝宝生长速度放缓,吸吮需求也没那么旺盛了,宝宝自己感受饥饱、控制食量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母子更容易达到供需平衡,吃过多的情形也会减少)。吸奶器空吸了2~3天,接下来一两个月为此事“埋单”,活找罪受啊!

  不建议在孩子醒的时候,或离下次吃奶不久的时候吸奶,如果孩子想吃而没奶了,他可能会哭闹得很伤心,甚至吐出乳头拒绝再次母乳。手忙脚乱再把刚储存的奶水加温给他吃,十分麻烦(当然母乳20゜C常温下至少可以储存7个小时,给孩子吃凉奶问题也不大,只要你个人能接受这么干)。实在胀得厉害,尤其是夜间吃奶间隔较久的时候,稍微吸一点儿出来缓解胀痛就好。

  3

  胀奶非常厉害的时候,吸奶器难于将奶吸出来。如果未能及时亲自哺乳,有可能诱发乳腺炎。

  你很可能会问,什么?吸奶器不是吸出奶水,为缓解胀奶的情形而使用的吗?是的。但生产早期如果过度使用,反复刺激乳头,很快,乳房会胀得非常厉害。也有些妈妈没有经过吸奶器的刺激,产后3~4天突然自发地奶胀起来。此时乳房发红,发热,青筋暴露,甚至出现低热。胀奶的痛苦难以言喻,让人寝食难安。倘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得当,很容易进一步引发乳腺炎。

  几乎所有的吸奶器都有一定的刺激乳头的作用,但不是所有的吸奶器,都可以跟新妈妈配合好,将奶好端端的全部吸出来,特别是在宝宝刚出生的关键时期,哪怕是有过哺乳和吸奶器使用经验的二胎妈妈也是如此。当胀奶非常严重的时候,乳房内部组织压迫、肿胀过于明显,反而堵塞乳腺管,吸奶器难于将奶水吸出。另外,乳头和乳晕角度趋于直角,宝宝含乳和吸奶器吸,都将比较困难。我们见过一些新妈妈,早期奶胀得难受,经常试着拿吸奶器吸,光刺激乳头但出奶很少,反而患上严重的乳腺炎,甚至出现脓肿、皮肤破溃、形成窦道,一直产生乳汁难于愈合,迫不得已只能吃退奶药回奶,太可惜了。

  奶胀得特别厉害时,用热敷、手揉、葱姜水抹等方式“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泌乳,反而会加重肿胀的程度。这种关头新妈妈进退两难,再用吸奶器会进一步刺激泌乳,却吸不出来,加重胀奶,不吸又感到束手无策。正确的做法是“冷缩”,而不是“热胀”,用偏凉的温水毛巾冷敷,但不能用过凉的水以免乳腺管痉挛、结“奶块”而不易排奶,适当减轻肿胀后,用各种方式争取让宝宝亲自吸吮母乳。

  请相信,即使胀奶严重,宝宝亲自用小嘴吸吮依然十分有效,相比吸奶器会有效得多。如果宝宝仍然不肯吃奶,或含乳方式不得当(通常都是乳头混淆引起),有条件的话可以请合适的催奶师,用规范的手法按摩,将乳块轻轻揉开,乳腺管通畅,让奶水流出。可用瓢收集这珍贵的奶水,喂哺婴儿,乳头混淆的婴儿熟悉母乳的气味和味道后,通常会慢慢地尝试接受乳头。而且,这珍贵的初乳的营养成分和对宝宝的作用和好处,实在不容小觑。具体详见“初乳”章节。不建议自己或家人随意按揉乳房,请到不合适的催乳师也挺倒霉,这反而可能损伤乳腺,加重乳腺炎。具体详见“乳腺炎”相关章节

  4

  使用吸奶器,可能会干扰奶水中的营养成分。

  曾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同一个人在面对机器时,奶水的分泌量和其中的营养成分,跟小婴儿自己吸吮出的奶量和营养成分是有区别的。许多母亲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家还没开始喂奶前,听到宝宝的哭声,或上班时想到宝宝,心中母爱翻腾,会感到乳房胀满,出现奶阵。因此,宝宝温润的小嘴的直接刺激,和可爱的宝宝让母亲产生的精神力量,会影响到她头脑和身体中各种复杂的神经内分泌作用,进而调节乳汁的分泌。这样满怀爱意的奶,自然会带着充沛的营养。而冷冰冰的机器,很难让人产生“爱”的感觉。因此,吸奶器吸出奶水的“量”和“质”,均比不上自己的小宝宝亲自吸吮出来的奶。

  如果现实所迫,妈妈休完产假必须上班,又想坚持纯母乳而成为一个“背奶妈妈”,可以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桌上摆上宝宝的照片,在吸奶时想象孩子的可爱模样,心情放松一会儿,有助于获得更多量、更优质的奶水。当然,回家后与宝宝的肌肤相亲更为重要哦。

  另外,母乳的成分会随着吸吮时间延长而缓慢变化,有“前奶”、“后奶”之分。前奶含水量更高,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更多;后奶含水量相对较少,蛋白质、脂肪含量较多。坊间有个说法,“前奶止渴,后奶止饿”,原因就在于此。吃乳房的宝宝也能根据自己需求很好地调整,口渴了就浅尝辄止,吸点儿前奶就满意了;饿了就会咕嘟嘟地一直吃到后奶,让自己饱餐一顿。最好能供需平衡,宝宝的营养才够均衡。

  而吸奶器可没那么智能了,吸出的奶混一混,根本没啥区别了。倘若吸吮效率不高,没吸干净,可能瓶子里大部分都是前奶。宝宝需求千变万化,奶水却变得单一,有可能不能满足他当下的实际需求。他一会儿想吃“大餐”,一会儿只想尝尝“点心”或喝点儿“饮料”,这可把照料者这“服务生”给操心坏了——准备一小瓶温度合适、尽量保留营养的母乳,可真是件麻烦事;刚吸空乳房宝宝就要吃奶,也真是件头痛的事。

  事实上,宝宝是渴是饿,或仅仅是“求安慰”,一时半会儿妈妈很难判断;而直接吃乳房,妈妈往往不必想很多——几乎随便什么原因引起的哭闹,撩起衣服、塞进奶头,就都通通解决了。

  5

  吸奶器上的数字,经常会让新妈妈和家人很焦虑。

  刚才提到过,不恰当地使用吸奶器,经常会减少奶量。一些吸奶器与妈妈配合并不理想,吸奶效率不高,即使妈妈有奶,吸出来的数字也挺不好看,尤其是在早期,妈妈奶胀很明显的时候。

  另外,刚才也提到,宝宝有吸吮需求,往往会像小金鱼一样吃下过多的奶水,吃完了奶瓶中的母乳,还能吃下奶粉!如果瓶里的母乳吃完了,没能及时“续上”,妈妈的乳房也被挤得干干净净,吃不出奶了(或乳头混淆孩子不想吃),宝宝吸吮需求还没满足,或真的没吃饱,他往往会非常失望地大哭大闹。

  因此,吸奶器吸出的数字,多数情况下不如奶瓶吃进去的数字好看,甚至会让人十分“惊惧”,拿“触目惊心”来形容也不为过。全家眼睁睁地看着吸奶器上可怕的数字,再“眼见为实”,亲眼看见宝宝“没吃饱”,补了不少奶粉,之后睡得很好,种种铁板定钉的事实,够让新妈妈焦虑、难过的了,焦虑的一家人还经常群起围攻,对新妈妈“口诛笔伐”。信心所剩无几又孤立无缘的新妈妈,很少能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内顶住压力,实现全母乳。很多时候,哪怕没有家人怀疑和指责,新妈妈夜里起来,辛辛苦苦挤奶,望着吸奶器上可怕的数字黯然垂泪,也是常有的事。

  新妈妈如果长时间处于焦虑、抑郁的情绪里,身体会产生抑制奶水分泌的应激激素,又缺乏宝宝小嘴对乳头的直接刺激让下丘脑产生泌乳素,真的会进一步影响奶量(偶尔生气一两次倒不打紧,激素抑制作用也有限,宝宝频繁吃奶,奶量很快就上来了,详见“奶少”章节。不过保持好心情还是很重要的哦,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妈妈平和的情绪,对宝宝安全感形成也很有好处)。

  想想,哺乳动物们可不用操心自己的奶水究竟有多少刻度,稀里糊涂就喂大了,没见孩子饿死,也没见他们营养不良。人本质也是一种动物啊!过去缺衣少食的年代,多数家庭根本吃不上奶粉,尤其计划经济时代,物资都是定量供给,很多时候有钱也买不到奶粉呢。那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吃母乳,乳房没刻度,也不知道宝宝吃了多少数目进肚里,一哭就喂,哪还想什么渴了饿了尿了不高兴了……该不该喂,该吃多少,还不是稀里糊涂喂大了,长高长壮?现在有了这些先进的器械帮忙,某种程度上可以知晓自己乳房的“斤两”,但这些玩意做的工作又经常不那么彻底——“摆”了“事实”,又不明“道理”,妈妈们以及一家人,纯粹是绕着圈儿自己吓自己啊!

  6

  母乳外观比较稀薄,不如牛奶浓稠,对着光看还有点儿半透明的样子,特别是前奶(也有些妈妈乳汁天生浓一些,跟妈妈吃的食物也有关联)。从小到大喝了不少牛奶的新妈妈和家人,看到这样与众不同的奶水,经常会以为奶不好,营养不够,不扛饿,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需要。如果家里刚好有个吸吮需求旺盛的、处于加速生长期的、“马拉松”或“高需求”宝宝,长得又不如邻居家的小胖块头大又结实,更容易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判断。

  在“母乳成分”章节提到过,这是因为乳汁中的脂肪含量合理,蛋白多为清蛋白,而不是不好消化又浓稠的酪蛋白的缘故(具体详见“母乳成分”章节)。如果未能掌握这些知识,乳汁本来好端端地装在乳房里,这会儿却吸出来吓唬自己和家人,还得费劲唇舌解释,何必呢?

  7

  吸奶器吸出的奶水需要瓶喂,一样会造成乳头混淆,宝宝很可能不肯好好吃母乳。很多妈妈发现一样的奶水,挤在瓶子里喂给宝宝他就吃,死活不肯直接吃乳房,就是这个原因(如何纠正乳头混淆,详见上述“乳头混淆”章节)。

  8

  吸奶器挤奶,一点儿也不方便。

  很多新妈妈产后坐月子,想着宝宝夜奶频繁,一晚上得起好几次,又想着那些传得神乎其神、近乎威胁的“月子谣言”(详见《夏娃的困惑——月子谣言及产后护理》一书),心里有些畏惧,怕过于劳累落下“月子病”,于是晚上把孩子交给家人喂配方奶或挤出的奶水,自己独自入眠,奶胀了就拿吸奶器挤。

  上面提到过,这样做,非常影响奶量(夜间泌乳素分泌经常更活跃,早期小婴儿1/5~1/4的奶水,是晚上吃掉的),吸出的奶水的刻度,往往也挺吓人。焦虑又失望的新妈妈,思念、担忧着小婴儿,不时听到隔壁宝宝的哭声,内心挺煎熬,反而辗转难眠,暗自垂泪。

  而新妈妈和家人本来设想的“方便”,享受到了吗?

  首先,新妈妈奶胀了,得坐起来挤很久。是的,很久,哪怕是双侧电动吸奶器,也需要15~30分钟挤奶,新妈妈还会更慢些。如果耐心的话,还可多等几次奶阵,能多出些奶水。这对一个刚生产的妈妈,尤其是剖宫产妈妈,可真不是件轻松的事——低着头对准乳房、看刻度,时间长了脖子疼;坐久了腰疼(特别是打过硬膜外麻醉的);挤久了手疼;胳膊抬久了酸疼……而新妈妈在产后因为激素迅速调整(机理有些类似更年期关节痛),孕期稍稍移位的小关节要归位,肌肉韧带需要恢复之前的弹性,这儿疼、那儿疼是常有的事(倒不是真的出现了“月子病”,这是生理现象,适当休息,合理运动,几个月后会自行恢复)。

  挤出的奶,丢掉太可惜,妥善处理,又是个挑战。如果不久就要给宝宝吃,放在桌上或冰箱上层,照料者想着宝宝快吃奶了,就拿来放在温奶器上温着(接触加温底座的那部分往往会温度过高,奶受热是不均的,营养也可能有所流失)。如果需要冰冻起来以后吃,就要小心翼翼装进储奶袋或储奶瓶里,标上刻度,放进专门的小冰箱里(这冰箱放卧室可真是恼人,变压器的“嗡嗡声”真让人抓狂,放在客厅的冰箱,还得穿衣、下床,怕吵醒辛劳的家人,蹑手蹑脚地去放置)。

  这些器械,下回还得用,于是得去清洗消毒。这会儿又想起“月子谣言”,不敢用凉水,那就烧热水洗吧。那些管子、活泵装置可真难洗,拆掉再装上也够麻烦。然后在消毒锅里一一摆好,装上水,“咕嘟嘟”消毒起来(摆卧室里,这声音也挺恼人,可是摆客厅,挤奶不方便呢)。每次使用前,就拿专用的钳子将配件一个个小心翼翼地钳出来,再用标准的无菌操作拼好。

  这些操作,每2~3个小时来一次,抓狂!不挤奶水会慢慢变少,一时半会儿更会胀得受不了啊!

  而喂夜奶呢?侧卧奶睡就好了——妈妈撩起衣服,宝宝偏过头,“叭吱叭吱”就吃起来了,想吃多久吃多久。看上去宝宝2个小时得吃一次,不过妈妈体内会产生镇静的物质,也能进入奶水中,妈妈宝宝睡眠质量都提高,再说躺着可真不累。西方已有研究证实,夜奶虽然频繁,可并不影响妈妈的睡眠总时长(详见“侧卧奶睡”、“夜奶”章节)。

  胃食道反流的宝宝,需要抬高上身,新妈妈得发挥想象力寻觅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母子都可以躺在抬高上身的枕头上哺乳(详见《夏娃的困惑——行为误区篇》“枕头”章节)。总的来说,喂奶仍然方便、轻松不少,母乳宝宝也相对不容易过度喂养。

  哪个麻烦,哪个累,哪个影响睡眠质量和总时长……这对比,实在是太强烈了。把孩子给别人带,自己挤奶,能休息好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9

  吸奶器挤出奶水,会干扰孩子睡眠。

  小动物都是依偎妈妈,吃奶入眠的。人类的宝宝也很喜欢这样——“口欲期”与哺乳期相对应,吃奶和吸吮,最能安抚宝宝进入梦乡(奶睡不是洪水猛兽,详见“侧卧奶睡”章节)。宝宝也喜欢固定的睡眠秩序,如果一直奶睡,宝宝会非常好带,等到时间差不多,宝宝发出睡眠信号,奶头一塞,他就“着”了。

  而吸奶器把奶吸出来喂宝宝,会怎样呢?他吃完奶,很多时候是清醒的。即使能吃着奶瓶入睡,我们并不推荐,形成这样的睡眠秩序,长此以往可能对他的牙齿有影响(详见“龋齿”章节)。

  那怎么办呢?得抱着睡!而宝宝容易吃过多,吃奶瓶也容易吞气,腹胀、胃食道反流会更明显些,平卧就难受,很难放下来(尽管比吃奶粉好很多)!而且宝宝需要15~30分钟浅睡眠进入深睡眠,至少也得抱这么久。睡着了2~3个小时深浅睡眠交替,他一旦进入浅睡眠期,发现自己没被抱着,也容易醒过来!经常抱睡,真的容易出现老人说的“抱惯了”的情形,很难放下来,一家人换着抱,这个睡眠秩序还可能持续到宝宝好几岁,太磨人了。

  这么做好累!那就让宝宝吸别的玩意,比如下唇、手指、安抚奶嘴、毛绒玩具……满足他的吸吮需求入睡吧。这些东西难消毒,还可能引起他齿列不齐。强行制止,基本心理需求没满足的他会非常焦躁。还能怎么办?拍睡,晃着睡……十八般“催睡神功”,一股脑通通上了(详见《夏娃的困惑——育儿谣言及行为误区》“摇晃”章节)。

  还是那个原理——宝宝喜欢固定的睡眠秩序,一旦更改,很可能会焦躁不安,难以入睡及睡踏实!

  本来撩起衣服,奶头一塞的事情,又变得如此复杂!哪个麻烦,哪个累?又一目了然了。

  所以呢,梧桐妈妈希望你备上一只吸奶器,以防万一,或者安排好在你需要的时候能第一时间找到,而且一定得好用——可是不要过于依赖它。毕竟只是冷冰冰的器械,干扰了正常的生物性行为,有时候也会造成不少麻烦,特别是在哺乳早期,需要跟宝宝密切磨合的时候。

  与宝宝相拥,亲密哺乳的时光,在漫长的一生中只是一个小片段,小插曲。也许你会遇到些困难,不过,掌握些知识,很快都会度过。当你回头看,当时的坚持是多么值得。请相信我。

宝宝啦微信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