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11/15
小燕自从怀孕,父母就从老家过来帮忙。小燕老公是做电力工程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于是,父母这一住,就住了十年。小燕父母是又出钱又出力,张罗着家里家外,孩子也由他们一手带大。家里离小燕单位近,中午就可以回家吃上可口的饭菜,还能睡上一觉。
这样的生活虽不完美,但看起来也还不错。可是最近,小燕开始忙着找房子,坚决不能跟父母同住了。原来在看似还不错的背后,十年的时间,老公已经成为前老公,孩子经常生病,在学校也是问题学生,而自己,只能靠药物才能入睡。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纵然有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了今天的局面,但家庭关系的错位在一开始就为今天的结果埋下了种子。
一个家庭,若是有孩子,应该是由年轻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组成,一旦孩子成年结婚,他们将组成新的家庭单位。当小燕的父母进入到小燕的家庭,老公的常年缺位,让小燕的父母迅速成为这个家庭的大家长,本应该承担起妈妈角色的小燕却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成了父母的两个孩子。
父母的确付出了很多,在付出的过程中,形成了权威的角色,孩子不听妈妈的,姥姥变成了妈妈。小燕得不到成长,在无力感中丧失了自己的能动性,于是孩子和妈妈越来越远离。很多时候,妈妈会变得躁郁。当爸爸回家,长期的分离和陌生感在父母的权威下,觉得自己不是家的主人,很多夫妻间本应有的沟通在父母面前压抑了,日积月累,长年得不到释放。
实际上,这个家庭,爸爸的角色是姥爷,妈妈的角色是姥姥,妈妈是孩子,爸爸却像个客人,而客人终归不会久留。所有的人都认为在为孩子付出,可是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状态下却成了牺牲品。
这是无数个普通家庭的现状,当孩子到来,父母主动进入小家庭也好,被动进入小家庭也好,两个家庭合并为一个大家庭,越位的父母,无法守住自己界限的小夫妻,找不到一个平衡点。
这样的状况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并不是可以完全依赖的,被信任的,更容易去讨好和取悦“大家长”。孩子也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当“大家长”和爸爸妈妈的意见冲突的时候,会本能的选择更利于自己的,而老人对孩子会相对的更加溺爱,导致孩子无法建立良好的规则和习惯。
当全家都以对孩子好的名义对孩子好的时候,潜意识中也在不自觉的争夺孩子的所有权。孩子面对相左的意见也会不知所谓,或许也会终其一生不断的去追求认同感。
这里面有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妈妈,小燕的一再妥协和懦弱也让父母“不得不”更深的替代孩子爸妈的角色。妈妈们有权利要求自己的孩子自己来管。也存在着这样的妈妈,习惯了依赖老人,把老人带孩子当做天经地义,当负担不了自己的责任,必然会交出自己的权利,这个时候,影响最大的还是孩子。
“丧偶式”育儿的说法将爸爸们推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虽然说爸爸们很多时候的确肩负着家庭的经济基础建设的重任,但孩子的亲密感和安全感不是妈妈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挣钱和给予孩子关注和爱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在质而不在于量。
在一个家庭关系里面,但愿每个人都回归到自己的角色上,妈妈维护好当妈妈的权利,爸爸行使起来爸爸的职责,而老人们如果愿意帮忙带孩子,就尽到“帮忙”的情分而不越位。毕竟如果落脚点不能为了孩子好,再好的出发点也没有意义。